福佬民系

福佬民系,是古閩越(東越)後裔融合於漢族的一支,其文化特質既有別於作為南越遺裔的廣府民系,更與自稱為中原漢族世胄的客家民系迥異,具有豐富的風俗文化內涵,且對東南亞諸島土著文化產生過顯著影響,乃廣東風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群落。

福佬民系:福佬民系是古閩越(東越)後裔融合於漢族的一支,其文化特質既有別於作為南越遺裔的廣府民系,更與自稱為中原漢族世胄的客家民系迥異,具有豐富的風俗文化內涵,且對東南亞諸島土著文化產生過顯著影響,乃廣東風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群落。
福佬民系居民早期居住的福建及廣東潮汕地區,地狹人稠,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很大,所以他們不斷地出外謀生和並往外遷移,培養了較強的商品意識,他們有極強的適應能力、競爭力和內部凝聚力,善於適應環境、拼搏創業、精誠團結,他們性格剛強、精明、重鄉情。福佬民系在唐朝中後期已開始向粵西遷移,就在茂名地區俚族漢化結束之時,他們也已占據了大片相連結地區大規模地定居下來,形成與廣府民系相獨立的區域居民,這就是電白縣福佬民系方言島的狀況。他們操持黎(俚、雷)話,其實他們是福建移民與俚族遺裔及廣府民系等相融合而形成的,黎話屬於閩南語系,但與閩南語已有不少差別。
在高州,廣府民系占優勢,福佬民系只能是滲透式進入,而且這些福佬民系的後裔大多已不講閩南語。明清時期,高州城、化州城、吳川城(吳陽)、梅籙等商業繁榮城鎮,由福建來的商人占據了各個行業經營,在本地經濟占有重要地位,他們的商業才能由此可以顯現。高州城南關、高州城西門、石骨墟、泗水大翰村、分界珠寶坡村等都有天后廟或奉祀天后神,天后又稱媽祖、天妃,高州人又稱其為姑婆,是發源於福建漳州的神祇,這可能是福建商業移民所帶來的。高州木偶戲也是在明朝時期從福建閩南傳進來。可見閩南文化對高州文化有很大的影響。高州姓氏族譜有相當一部分言其先祖來自於莆田等閩南地區(化州、吳川等地亦是如此),這反映一定的歷史事實,但也要辨別其真偽,這其中有很多是虛構的。高州所謂的閩移民大姓有林、崔、蔡、陳、許、鄭、柯、鄒等,當然並不都可確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