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是清鹹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始鑄,還未發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廢除,“祺祥”年號僅存69天。鑄幣回爐鑄為“同治”錢(1861年),與祺祥重寶一起並稱為中國壽命最短的錢幣。當時所鑄多為樣幣,流通幣幾乎全部收回損毀殆盡。

鑄造背景

公元1861年8月,昏庸無能的清代鹹豐皇帝病死在承德的避暑山莊。臨死前,他把皇帝的寶座傳給了六歲的兒子載淳。他深知,年僅六歲的孩童是無法掌管國家大權的,便把八位最親信的顧命大臣召到病榻前,臨終託孤。鹹豐死後的第二天,懿貴妃葉赫那拉氏被尊為皇太后,上徽號為慈禧,稱為慈禧太后或西太后。載垣、端華、肅順等輔政大臣,預感到葉赫那拉氏陰謀篡權,為鞏固他們的既得利益和地位,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一,朝內的重要官缺都由輔政大臣兼任或支持他們的官員補缺。其二,建元年號,用“祺祥”二字,並飭戶、工兩部鼓鑄錢文套用“祺祥通寶”字樣。

外型

(圖)祺祥通寶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闊緣無銹,銅質細膩,色澤金黃,面文“祺祥重寶”四字端莊嚴整,內廓穿口具清錢特徵;其銅質精黃,鑄工精湛。正面文字挺拔,背面左邊為滿文“寶”,右邊為滿文“源”。“寶”有寶貨的含義,“源”指當時清朝工部所屬寶源鑄錢局的簡稱。幣背上下穿為漢文計值“當十”二字,左右鑄滿文錢局。祺祥通寶直徑越在2-4厘米間,厚0.16厘米左右,重約12.5克上下;

種類

查孫仲匯著《錢幣辭典》書載,祺祥通寶、祺祥重寶清錢,鹹豐十一年(1861年)鑄,通寶小平有寶泉、寶源、寶雲、寶蘇、寶鞏五局,後三種極罕。重寶當十有寶泉、寶源、寶鞏三局,寶泉局極少。

發行量

(圖)祺祥通寶祺祥通寶

由於肅順等八大臣命寶源局鑄造的祺祥錢是準備頒發全國各省鑄錢局的樣錢,所以鑄造得精整足重、文字深峻,當時的鑄量很少。目前發現的標本中僅有“寶源”局一種,分小平、當十兩種形制,為“祺祥通寶”和當十的“祺祥重寶”。

廢除原由

(圖)祺祥通寶祺祥通寶

祺祥是同治皇帝第一個年號,當時提出時即有大臣因“祺”“祥”兩字意思相近而持反對意見,具有強烈權利慾的慈禧太后則以她和慈安的名義,聯絡當時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於九月三十日發動宮廷政變,逮捕八大臣,並將肅順等三人處死。這是就清史中有名的“辛酉政變”,又稱“祺祥政變”。不久,慈禧採納大學士周祖培奏議,廢止“祺祥”年號,停鑄“祺祥”錢,改用“同治”年號,並鑄“同治通寶”錢幣。這樣一來,“祺祥”年號錢也不能頌布鑄行了。當初“逆臣”們留下的“僭竊”品,如今卻成為收藏者們的眾星捧月的寶貝,故世面上偽品極多。

成為稀有品

(圖)祺祥通寶祺祥通寶

“祺祥”年號是在鹹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確定的,並於八月間開鑄,但到十月初五廢“祺祥”年號後即停鑄此錢,這樣就是剛剛預鑄好的一批新錢未及來年使用便遭熔毀。幸好有極少量祺祥錢被鑄錢局的鑄匠和經辦人私自存留,逃避過了被熔鑄的命運。流傳至今,祺祥錢已成為了清代年號錢中的稀有珍品。

價格

(圖)祺祥通寶祺祥通寶

最貴的普通小錢是祺祥通寶,鹹豐之子載淳曾立過“祺祥”和“同治”兩個年號,祺祥由於年號使用只有68天,祺祥通寶發行量少,流通時間短,因此價格高昂,每枚都在1000元以上。

評價

“祺祥通寶”因其發行時間短,鑄造精美,鑄造量與存世量均稀少而成為海內外錢幣藏家追捧的熱點。

與“同治”錢一起並稱為中國壽命最短的錢幣。

錢幣欣賞

(圖)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圖)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圖)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圖)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圖)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圖)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圖)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圖)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圖)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圖)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