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金先生文

祭金先生文

金榜是清代學者,從江永學經文,與戴震友善,專治《禮記》。這篇祭文稱揚了金榜的學術成就和辭官治學的人品,回顧了師生友情。作者在結尾說“命我以意,曷敢以二”,也有經學繼承人的自信。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祭金先生文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張惠言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祭金先生文(1)嗚呼!六經同歸,其指在《》,誰歟明之?北海鄭氏(2),經唐涉宋,大論日蕪,天鑒大清,篤生巨儒。乾隆之初,婺源江公(3),刊榛兌途(4),灑流就東(5)。厥其繼者,沐寧之戴(6),先生起歙,並黻聯佩(7)。戴君宏通,眾流並泳,志修年短,厥緒未竟(8)。先生精研,思約理積,掉頭庌廡(9),壺奧獨辟(10)。既啟其室,遂周其藩,桴杗楶栭(11),既固既完。箋《禮》九篇,以鄭正鄭。惟求匡救(12),是謂篤信。一義之發,邇於睫眸(13),先生不言,千載其幽。較其所成,於戴蓋多,婺源之傳,岱華比峨(14)。
古人著書,感發不遇,先生不然,頤志養素(15)。早年獻賦,入贊機衡(16),對策鑾坡(17),聲震殿廷。帝嘉其文,冠之上第。再命持衡(18),慎簡俊義(19)。翩然高蹈,有遁若飛(20)。不事之功(21),其成則巍。杜門養疴,二十一年。既定禮堂(22)”,其人未傳。景行實行(23),高山推仰。昊天弗遺,後學準放(24)?
伊蒙寡味(25),一言獲褒。春風所噓(26),不遺薪蕘(27)。三年在門,莫窺美富。既困馳驅,乃始自咎。獨特緒論(28),以當眾歧。端策恐驟(29),瞻途識夷。丙辰之春(30),再謁幾席。先生欣然,曰子可益。則理其穢,則瀹其清(31)。恢之拓之(32),以崇以閎。閔其饑寒,恤其生死。割宅以居,推食以食。歲在己未(23),孟春北征。光生餞之,餚核既盈(34)。酒酣執手,曰:“學實難,瞢不知道(35),繡其帨鞶(36)。前賢后生,氣求聲應,弗章弗傳(37),孰美孰盛?挹河知源,測景知光(38),今我老矣,非子曷望?”疇昔之歲,殷勤與書,問:“子所學,今則何如?勉子舊聞,告我新得,使我暮年,快睹奇物。”惶恐再拜,負慚此言。匪敢怠荒,乃為俗牽。逝將歸來(39),返我矩矱(40),庶幾籍、湜(41),果不畔去(42)。恭聞易簀(43),命簡作緘(44),寫不成章,筆絕意嗛(45)。嗚呼微言(46),遂絕於茲。哭寢此日(47),傷心曩時。具存者書,莫繼者事。命我以意,曷敢以二。尚羈塵鞅(48),罔遂駿奔(49),輇紼不親(50),奠斝弗存(51)。南望一慟,告茲哀衷,言有弗宣,哀其可窮?先生之靈,其曷不鑒,未知後死(52),斯言勿玷?嗚呼哀哉!

作品注釋

(1)金先生:金榜,字蕊中,號檠齋,安徽歙縣人。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進士。後辭官潛心研究三禮,學術上宗東漢經學家鄭玄,有《禮箋》等著作。
(2)鄭氏:鄭玄,字康成,東漢時北海高密(今屬山東)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世稱其學為鄭學。
(3)江公:江永,字慎修,婺源(今屬江西)人。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其學為考據見長,開皖派經學研究的風氣。
(4)刊榛:砍除雜草。榛:樹叢雜草。兌:通。
(5)灑:清灑,蕩滌。
(6)戴:指戴震,字東原,安徽休寧人。曾問學於江永。清代著名思想家,音韻學家,考據大師
(7)黻(fú)禮服上的花紋。代指衣服。這句意謂並列,不相上下。
(8)緒:前人未竟的功業。
(9)庌(yá):廊下的小屋。廡(wǔ):堂周的廊屋,庌和廡都是屋子的外部結構,比喻學術領域的邊緣。
(10)壺(kǔn)奧:室內深處,喻深隱。
(11)桴(fú):房屋的次棟,即二梁。杗(máng):棟,正梁。楶(jié):柱頂上支撐屋樑的方木,即斗拱。栭(ěr)斗拱的另一名稱。
(12)匡救:糾正挽救。
(13)邇:近。
(14)岱:泰山。華:華山
(15)頤:養。素:素業,清高的操守。
(16)機衡:重要的政權機關。金榜在1765年(乾隆三十年)召試舉人時,授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
(17)鑾坡:翰林院的別稱。這句指殿試,以第一名及第。
(18)持衡:主持評量人才。金榜曾任山西副考官。
(19)簡:選擇。俊乂(yì):賢能,有才德。
(20)遁:隱去。指辭官不仕。
(21)不事:不事王侯。指不仕。
(22)禮堂:進學習禮的處所。
(23)景行(xìng):崇高的德行。《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4)放:通“仿”。效法。
(25)伊:句首語助詞,無義。
(26)噓:吹。此喻老師的教誨。
(27)薪蕘(ráo):柴草。
(28)緒論:理論。
(29)策:馬鞭。驟:馬賓士。
(30)丙辰:1796年(嘉慶元年)。
(31)瀹(yuè):疏通河水。
(32)恢:擴大、弘揚。
(33)己未:1799年(嘉慶四年)。
(34)餚核:菜餚和果物。
(35)瞢(méng):目不明,喻愚昧。
(36)帨鞶(shuìpán):帨,佩巾。鞶,皮製的束衣帶。比喻重文藻,過於瑣碎。《法言》:“今之學也,非獨為之華藻也,又從而繡其帨鞶。”
(37)章:彰明。
(38)景:同“影”。
(39)逝:通“誓”。
(40)矩矱(huò):規矩,尺度。
(41)籍、湜:張籍,皇甫湜,唐代人,都是韓愈弟子。這裡是作者以張籍、皇甫湜自比,比金先生為韓愈。
(42)畔:通“判”。
(43)易簀(zé):簀是華美光澤的竹蓆。《禮記·檀弓》載,曾子將死,要人把他床上的簀換掉,後稱病重將死為易簀。

(44)命簡:猶“命筆”,寫作。緘:書信。
(45)嗛(xián):原意是銜在口中。此喻滿懷悲慨而說不出。
(46)微言:含義深遠精微的言辭。
(47)哭寢:《禮記·檀弓》:“孔子曰:‘師吾哭諸寢,朋友吾哭諸寢門之外。’”這是悼念老師的意思。
(48)塵鞅:塵欲的牽絆。鞅,套在馬頸或馬腹上的皮帶。
(49)罔:通“惘”,迷亂,迷惑貌。遂:進。
(50)輇:無輻條的車輪。紼(fú):下葬時引柩入穴的繩索。
(51)奠斝(jiǎ):祭奠的酒。斝,酒器
(52)後死:作者自稱。

作品賞析

金榜是清代學者,從江永學經文,與戴震友善,專治《禮記》。這篇祭文稱揚了金榜的學術成就和辭官治學的人品,回顧了師生友情。作者在結尾說“命我以意,曷敢以二”,也有經學繼承人的自信。

作者簡介

張惠言(1761—1802),字皋文,江蘇武進人。1799年(嘉慶四年)進士,任實錄館篡修,後官編修。著作有《周易虞氏義》、《茗柯詩文集》等。他在文學觀點上很看重作家的品德修養,他說:“文章末也,為人非表里純白(言行純潔一致),豈足為第一流哉!” 
張惠言在散文和詩詞方面,都有較大的建樹。他是陽湖派古文和常州詞派的創始人,對於清代中葉以後文學的發展,有相當廣泛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