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末梢炎

神經末梢炎

末梢神經炎系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多發性末梢神經損害的總稱,主要臨床表現為以肢體遠端為著的對稱性感覺、運動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且常以下肢較重。故亦稱多發性神經炎或多發性周圍神經炎。除少數病因(如麻風)所致者周圍神經有炎性改變外,病理改變主要是周圍神經的節段性脫髓鞘改變和軸突變性,或兩者兼有。少數病例可伴有神經肌肉連線點的改變。

基本信息

簡介

神經末梢炎近年來發病略越來越高,已經趨於神經類的發病的首位了。神經末梢炎號稱神經科白血病。本病因為病因不同,起病可急可緩。主要臨床表現是以肢體遠端為著的對稱性感覺、運動以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並且常常以下肢較重。 症狀一般有:一感覺障礙、二運動障礙、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應以預防為主如加強勞動。

病因

神經末梢炎 神經末梢炎

一、中毒:如鉛、砷、汞、磷等重金屬,呋喃西林類、異煙肼、鏈黴素、苯妥英鈉、卡馬西平、長春新鹼等藥物以及有機磷農藥等有機化合物。

二、營養代謝障礙:如B族維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三、感染:常伴發或繼發於各種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結核、傳染性肝炎、傷寒、腮腺炎等,少數可因病原體直接侵犯周圍神經所致,如麻風神經炎等。

四、過敏、變態反應:如血清治療或疫苗接種後神經炎等。

五、其它:如結締組織疾病,遺傳性疾病如腓骨肌萎縮症、遺傳性共濟失調性周圍神經炎、遺傳性感覺性神經根神經病等。此外,軀體各種癌症也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炎,且可在原發病灶出現臨床症狀之前數月發生,應引起警惕。

六、除少數病因(如麻風)所致者周圍神經有炎性改變外,病理改變主要是周圍神經的節段性脫髓鞘改變和軸突變性,或兩者兼有。少數病例可伴有神經肌肉連線點的改變。

症狀  

本病由於病因不同,起病可急可緩。主要臨床表現為以肢體遠端為著的對稱性感覺、運動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且常以下肢較重。

感覺障礙

初期常以指(或趾)端燒灼、疼痛、發麻等感覺異常或感覺過敏等刺激症狀為著,逐漸出現感覺減退乃至消失。感覺障礙的分布呈手套或襪套式。少數病人可有深感覺障礙。腓腸肌等處常有壓痛。

運動障礙

表現為肌力減退、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個別病因(如呋喃西林)所致者反射可活躍。久病後可有肌萎縮。

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肢端皮膚發涼、蒼白、潮紅或輕度發紺,少汗或多汗,皮乾變薄變嫩或粗糙,指(趾)甲失去正常光澤、角化增強等。

由於病因不同上述三組症狀表現可有差異。如由呋喃西林類中毒、砷中毒等引起者,疼痛常較劇烈;糖尿病引起者有時肌萎縮較顯。臨床表現的輕重程度也不一致,輕者可僅有肢端疼痛、麻木而無感覺缺失或運動障礙,重者也可有肢體癱瘓。預後一般較好。恢復多從肢體遠端開始。

檢查

1、實驗室檢查對臨床診斷有輔助意義;

2、肌電;

3、B超。

治療

1、應以預防為主,如加強勞動保護,預防金屬和農藥中毒,儘量少用呋喃類藥物(如需要服用時,可同時加服維生素B族藥物)等。

2、如發現有神經症狀和體徵時,應儘快解除病因,改善神經營養功能,並增強體質。

3、如重金屬所致者,可使用解毒劑,如二巰基丁二酸鈉(0.5~1.0g加入注射用水20ml靜注1/日),5~10次為一療程;營養代謝障礙所致者,應尋找營養障礙原因並予以相應處理;由糖尿病引起者應同時治療糖尿病。藥物治療可使用神經營養代謝藥和血管擴張藥以促進神經傳導功能的恢復。

西醫治療方法

西醫對該症的發病原因並不完全清楚,治療以對症用藥為主,常用藥物如下:

1.蓋扶外用重組人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簡稱rh-bFGF;

2.激素治療:氫化可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5-15mg)加入5-10%葡萄糖液靜脈點滴,療程1月左右後,逐漸減量;

3.靜脈輸液:胞二磷膽鹼,654-2、丹參注射液等;

4.維生素B1、B6,維生素B12、維生素C、蘆丁片、彌可保、甲鈷銨、安維膠囊;

蓋扶除了治療神經末梢炎,蓋扶燙傷藥也是一款高療效和廣泛使用的燙傷膏。

中醫治療方法

紅參8~10g、黃芪30~50g、當歸30g、白芍15g、吳萸5g、木瓜30g、檳榔12g、蘇葉8~10g、桔梗12g、桔紅12g、陳皮10g、木通10g、地龍10g、甘草5g。水煎,雞鳴時服頭煎,天亮時服二煎。

主治:末梢神經炎,中毒性周圍神經炎,周圍神經根炎。

加減:伴口苦、寒熱往來者,加小柴胡湯和解表里;苔白滑或痰多或嘔逆或挾氣鬱者,去黃芪、當歸、白芍,加蘆根15g,清熱利濕,半夏10g、茯苓15g、厚朴12g,燥濕化痰、理氣解郁,降逆止嘔;心煩者加焦梔12g;心悸者,加棗仁15g;患肢有灼熱感者,加知母12g、丹皮12g,清熱涼血;兼見五心煩熱者,再加地骨皮20g,清熱除蒸;肢冷者,加桂枝10g,溫陽通絡;有瘀血見症者,加蘇木5~10g;上肢麻痹甚者,加桂枝10g、葛根15g、白芷10g,以引藥橫行手臂;下肢麻痹甚者,加淮牛膝10g,踝關節以下者,再加地風皮10g,引藥下行;治療進入恢復期,膩苔已去,僅患肢乏力,加川仲10g、補骨脂12g、熟地30g、制首烏30g、狗脊15g,滋肝益腎強骨壯力。並可用健步虎潛丸收功。

方解:末梢神經炎證見:四肢或單純下肢,肌膚麻木乏力,不仁不用,或有脹感,但無疼痛,浮腫或無浮腫,或見腕下垂,足下垂,皮膚有冷感;苔多白膩,脈多弦數;部分患者有明顯農藥中毒史。本病系由於素體氣血虛弱,寒濕留著,壅阻氣機,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得疏通所致。治宜補氣養血,祛寒除濕,下氣降濁,疏通經絡。本方取具開上、導下、疏中、溫宣降濁之雞鳴散,加紅參、黃芪、白芍、當歸、甘草補氣養血;地龍、木通疏通經絡。如有明顯中毒史者,主方加崗梅根10g以解毒。臨床療效非常滿意,究為何因,有待進—步研究。據實際觀察,所有服用本方者,均有腸鳴矢氣增多之反應,症狀減輕後,上述反應也隨之減輕,最後不復存在腸鳴矢氣之反應,可能此方對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有一種特殊作用,與“治痿獨取陽明”暗中相合。而現代之周圍神經炎實屬祖國醫學“痿症”之範疇。但以雞鳴散為基礎方,於方於藥均難以解釋其理。但臨床套用十餘年,治癒數百例,均為此方之功效。

生活護理

本病首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氣血不活,氣血不通!由於氣血運行不暢,不能濡養四肢筋脈所致.臨床常見有;氣血兩虛;風寒濕邪;氣滯血瘀,以及關節勞損增生等,影響了全身或局部氣血的正常流通,從而出現肢體的麻木,疼痛.素體虛弱或勞傷過度,病後失養等容易引起氣血兩虛.血虛則血氣運行無力.或由於風寒之邪,如受涼,受風,潮濕等因素侵襲身體,寒凝則血滯,血行不暢致生麻木

病例

問題描述

性別:女;

年齡:41-50

症狀:腳趾麻木,沒有一點感覺。

醫生診斷

1、病因治療:中毒引起者應立即阻止毒物進入人體,脫離中毒環境及毒性物質。由藥物引起者,原則上應儘快停藥。總之應積極採取措施去除病因。

2、一般治療: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各種原因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炎都可使用大劑量B族維生素,vitB1、B6、B12,重症病例使用ATP,輔酶A。疼痛明顯者使用止痛劑、鎮靜劑,如卡馬西平等。有炎性脫髓鞘病變都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也可使用血管擴張劑煙酸(50~100mg/次),地巴唑5~10mg/次。

3、加強護理:肢體保持功能位,勤翻身以防止褥瘡及肺內感染。

4、恢復期:功能鍛鍊、針灸、按摩、理療。

5、相關藥物:維生素B1、維生素B6、三磷酸腺苷、輔酶A、煙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