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氣不即

神氣不即;表里既扣合不緊,又未能傳得其神,因之亦失去了那自然的情趣,這樣的虛攏大意的謎作,就成了“神氣不即”的病謎。“神氣”既是玄妙的東西,那么“神氣不即”就難以辨別,所以試用比較的方法,以期或能觸摸到點什麼來。

簡介

燈謎的扣合,講究渾成,這“渾成”應是包括面底字義、詞意、神氣各方面的吻合無間,字義詞意的弊病我們已討論過了,這些是有形可辨的問題,而燈謎的“神氣”,那是附於這些形體以外的玄妙的東西,很難觸及,論述起來是困難的。論述雖難,但這神氣卻是古今燈謎作者所致力追求的,所謂“得之愈難,求之愈力”是也!前人制謎雖大力主張“渾成大方,無一字無著落,確是正派。”但也注重籠意成謎,以為“渾寫大意,籠括得住,尚不失為佳制”(以上引自周效璘《慧觀室謎話》)。這裡所說的“渾寫大意”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攏意”,大攏意的謎作,首重傳神扣合,傳神扣合的謎作,較之面底字詞板板相扣,來得更為有味。所以很多人制謎願從攏意傳神入手,執著追求那謎外的神氣,而所追求到的應是《邃漢齋謎話》作者薛鳳昌所說的“表里並不拘拘於配合,而自然有情趣者。”才好。不然,表里既扣合不緊,又未能傳得其神,因之亦失去了那自然的情趣,這樣的虛攏大意的謎作,就成了“神氣不即”的病謎
“神氣”既是玄妙的東西,那么“神氣不即”就難以辨別,所以試用比較的方法,以期或能觸摸到點什麼來。

舉例

例1 桃花潭水深千尺(猜成語) 無與倫比
評釋:有人指出此謎“神氣不足”,理由是謎底未能說明究竟要“比”什麼。謎面也未能預作提示,底面對扣意思未能互相補益,扣合脫節,使整個謎形斷氣斷,神采黯然。這意見是對燈謎“大攏意”法門在章旨體裁上的運用缺乏深入的認識而產生的。這謎應該說是章旨攏意較為成功的一個,是形斷氣連而頗具神采的。謎面出自李白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人是用擬景托情的筆法,以眼前的潭水來比喻汪倫的情誼。詩的後兩句分開來看,前者是純寫景,但那景是由情而發,也因而引出後者的情,兩句詩是不可分割的。王國維《人間詞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很可用來說明這個微妙之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掛麵。人們馬上就能聯想到下一句的“不及汪倫送我情”,經過猜者的“心理換讀”,詩中吟詠的對象“倫”就很顯現了,“無與比”正是從謎面本句寫景觸發而作出的聯想,這一“比”就繫緊了詩句章旨的神氣,“比”什麼,就是以水的深比人的情,有謎若此也就夠了!這大概就是古今謎人見此底、想此詩、取此面而導致多次撞車的原因吧!如嫌其未能形氣均連,而欲補足,使成“情真意切、無與倫比”,變空靈為淤滿,那倒是續貂之舉。
例2 零丁洋里嘆零丁(猜新詞語) 文山會海
評釋:這謎也有人以為“切謎不及義”,因除面句是文天祥(字文山)所作,可切“文山”,還有“洋”可扣“海”外,謎面無“會”之義。也就是說此謎扣合上未能制服謎底特別跳躍的“會”字,一字籠扣未著,全謎神氣不接,徒具成句嚇人外形。評謎如此,同樣也是對攏意謎法(還有成句)認識有偏所致,此謎正因為用的是“渾寫大意”的傳神作法,不拘拘於表里配合,看起來就有些形斷氣斷,若能深究一下,不憑意氣,是不致下此結論的。謎面出自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是很易觸景生情的,而感情又往往左右人對景物的印象,如果其時文丞相正春風得意,他的詩可能是“零丁洋里何零丁”,偏偏此時是心境不佳,又偏偏經過這名字令人傷感的“零丁洋”,所以不由得他嘆起零丁來,但是“何零丁”也好,“嘆零丁”也行,文山若不“會”逢零丁洋,就很不可能有“零丁”之“嘆”,這叫做人與景會,情與景合。這樣理解,“文山會海”只是謎面神情的傳遞,即便“文山”也不假外求,那“嘆零丁”的零丁就是詩人自己,不必轉出謎外尋其作者入謎的。謎是一般的謎,但肯定不會切義不著而造成“神氣不即”的,它的不大佳處,不在這裡,但與題無關,故不及。
辨別了二則形斷氣連的攏意傳神例子,下面來分釋“神氣不即”的具體謎作,初學者會因有所對比,而易於領會。
例3 銅雀春深鎖二喬(猜成語) 英雄難過美人關
評釋:吳江風曾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射“英雄難過美人關”,用的是類乎詩鐘分詠的謎法,將謎底分成“英雄難過/美人關”二節,各扣面上一句,堪稱會意佳作。因面句出自杜牧的《赤壁懷古》,這兩句是有因果關係的,是說當年赤壁大戰,若不是天公作美,颳起東風,使周瑜火攻得逞。那么曹軍一舉渡江,東吳國破,周瑜再英雄亦難保家室,大小二喬就要變成曹操銅雀台中的“分香賣履人”了。謎底籠面,可謂密不透風,真是字字有著落,及後,見有如舉例此作,只用其下句,用的是不拘拘於扣字的章旨攏意之法,但這謎經少去面上一句,扣合起來就有“神氣不即”之嫌。因這兩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以結果掛麵,充其量就只能扣緊“美人關”而已。沒了面的上句,那“英雄難過”就成了無源之水。這個遺憾,是作者對大攏章旨謎法掌握不稔而造成的紕漏,其實,如欲變二句為面純會意的手法為攏意章旨,無如用其上句,以因由掛麵,既能從本句會意出“英雄難過”,又能推論到它的後果“美人關”。這么一來氣脈順暢,自能神采飛揚。此謎三變其面,可見運法當否,對謎的神氣斷即,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舉例這謎形連實斷,通過比較,似可昭然,漳州林智宏先生所說的“底面相扣,應神完氣足,不要氣若遊絲。”就是從欣賞角度來要求大攏意的此類謎作的。
例4 晝出耘田夜績麻(猜影片)小當家
評釋:本例取自新加坡《並生閣謎話》,作為章旨攏意,神氣不即的病例舉出的。范成大《田家》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識,也傍桑陰學種瓜。”上句寫的是大人們的工作,下句寫的是小娃兒們的工作,是兩件事,所以謎話作者黃叔麟先生在分析此謎時說:“是否凡是意在下句的都可以其上句作謎面呢?不!這還得視兩句的意思是否連貫,用一句較文藝的話來說,就是‘一貫性’,如果不注意上下句的‘一貫性’,往往就會敗筆。”所以他為本謎下的結論是“這就是敗筆了。”這“敗筆”,就是面底扣合形連氣斷所引起的。
例5 借問梅花何處落(猜畫家名)關山月
評釋:這是我初學謎時猜到的一條謎,我們這裡猜謎重解釋,猜中了還要說說理由,其時我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詩意來解這謎,說說亦覺不妥,謎主人卻朗朗念出明高啟《塞上聽吹笛》詩來,說是句出此詩,謎從章旨攏意而來。這詩是“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閒,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謎用倒數第二句,策問為面,欲從整首詩中去求答案,謎底“關山月”三字不難找到,但它們在各自的句子裡起作用,而未必互相關連,解釋起來是極為牽強的,因之成謎也神氣十分渙散,收攏不來,這是形斷氣斷,乃大攏意謎作中之下下者。
例6 鯉魚脫卻金鉤去,擺尾搖頭不再來(猜化學名詞) 游離
評釋:謎面是舊小說的套語,大概是元代雜劇里出來的,曾見劉大白《白屋說詩》中考證此句之異同,指出有一處其下句“我老先生搖頭擺腦不再來”,是傳刻人的胡亂添加,這么一來,那“鯉魚脫卻金鉤去”的形態為之喪失,云云。可知此兩句是以描述形態見稱的,現只用來扣“游離”,真可惜了謎面的描形繪狀,謎底未能予以傳神寫照,使扣合簡單,趣味淡薄。若能從面句的神氣著眼,在謎底的選擇上下功夫,(制謎因面得底也是常有的事,只要扣合有神,不必以尋謎責難。)扣以亦是化學名詞的“游離態”,即攏其意亦傳其神,當無“神氣不即”之憾,何樂而不為?
例7 水面輕風生細鱗(猜物理名詞)氣浪
評釋:空氣的流動而成風,這是物理知識;風過水麵而起浪,那屬自然形象。此謎用科學知識擬面扣底,倒是切合,但很平淡。因為他所採用的謎面意境優美,文采流溢,扣以此謎,似有一股靈氣鬱結難伸,以底對面,神黯而氣短。這個謎,較之蘭州馬嘯天先生也用此面而射“薄一波”,其神氣銜接,差距真不可以道里計也。
“神氣不即”是大攏意成謎的“敗筆”,特別是以成句為面而又藉助章旨扣合的,對其相關句子的內在關係不明確,隨便使之前後扣釋,勢必犯此弊病。但只要我們明白此理,順神理氣,又不只是存心嚇人,雖成句作面,也肯定不會切謎均不及義,故盡可放心使用,努力去追求那謎外的神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