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解毒萬病丸

神仙解毒萬病丸

神仙解毒萬病丸是養生術《活到天年》中的一種中藥藥方。對治療皮膚毒等十分有效。

基本信息

方劑別名:

神仙追毒丸、聖后丹、玉樞丹、解毒丹、萬病丸、紫金錠、神仙解毒丸、聖援丹、神仙解毒萬病丹、太乙丹、紫金丹、神仙太乙丹、萬病解毒丹、神仙太乙紫金丹、萬病回春丹、追毒丸。

藥物組成:

文蛤3兩(淡紅黃色者,捶碎,洗淨),紅芽大戟1兩半(淨洗),山茨菇2兩(洗),續隨子1兩(去殼秤,研細,紙裹壓出油,再研如白霜),麝香3分(研)。

處方來源:

《百一》卷十七。

方劑主治

一切藥毒,惡草、菇子、菌蕈、金石毒,吃自死馬肉、河豚發毒,癰疽發背未破,魚臍瘡,諸般惡瘡腫毒,湯火所傷,百蟲、犬、鼠、蛇傷,時行疫氣,山嵐瘴瘧,急喉閉,纏喉風,脾病黃腫,赤眼瘡癤,沖冒寒暑,熱毒上攻,或自縊死,落水及打折傷死,但心頭微暖未隔宿者,急中及癲邪,喝叫亂走,鬼胎鬼氣,諸般瘧疾,小兒急慢驚風,五疳五痢,新久頭痛,風氣疼痛等。

方劑功效:解諸毒,療諸瘡,利關竅。

用藥禁忌:孕婦不可服。

臨床套用

勞瘵:昔有一女子,久患勞瘵,命垂旦夕。此病為血屍蟲所噬,磨一粒服之,一時久吐下小蟲千餘條,一大者正為兩段。後只服蘇合香丸,半月遂愈如常。

製備方法:上將前3味焙乾,為細末,入麝香、續隨子研令勻,以糯米粥為丸,每料分作40丸(於端午、七夕、重陽日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得)。

各家論述

《醫統》:其方用五倍子消毒殺蟲解風為君;山茨菇、千金子、大戟皆驅逐走泄為臣;佐以麝香升散,用之以治癰疽實非所宜,果見臟腑有積毒,或異蟲纏滯深固而體氣不虛者亦快藥,但戒勿輕用耳。

用法用量

癰疽、發背未破之時,用冰水磨塗痛處,並磨服,良久覺癢,立消;

陰陽二毒,傷寒心悶,狂言亂語,胸膈壅滯,邪毒未發,及瘟疫,山嵐瘴氣,纏喉風,入薄荷1小葉,以冷水同研下;

急中及癲邪,喝叫亂走,鬼胎鬼氣,並用暖無灰酒送下;

自縊、落水死,頭暖者,及驚死、兔迷死,未隔宿者,冷水磨灌下;

蛇、犬、蜈蚣傷,冷水磨塗傷處;

諸般瘧疾,不問新久,臨發時煎桃柳湯磨下;

小兒急慢驚風,五疳五痢,與薄荷小葉用蜜水同磨下;

牙關緊急,磨塗1丸,分作3服,如丸小,分作2服,量大小與之;

牙痛,酒磨塗及含藥少許吞下;

湯火傷,以東流水磨塗傷處;

打撲傷損,炒松節無灰酒送下;

年深日近太陽頭疼,用酒入薄荷雜磨,紙花貼太陽穴上;

諸般癇疾,口面喎斜,唇眼掣眨,夜多睡涎,言語謇澀,卒中風口噤,牙關緊急,筋脈攣縮,骨節風腫,手腳疼痛,行止艱辛,應是風氣疼痛,並用酒磨下。

附註

神仙追毒丸、聖后丹、玉樞丹、解毒丹、萬病丸、紫金錠(《外科精要》卷中)、神仙解毒丸(《醫方類聚》卷一九六引《王氏集驗方》)、聖援丹(《普濟方》卷二八三)、神仙解毒萬病丹(《奇效良方》卷六十九)、太乙丹、紫金丹、神仙太乙丹(《外科經驗方》)、萬病解毒丹(《醫學入門》卷七)、神仙太乙紫金丹、萬病回春丹(《古今醫鑒》卷十六)、追毒丸(《準繩·瘍醫》卷一)、萬病解毒丸(《壽世保元》卷十)、衛生寶(《攝生秘剖》卷三)、解毒萬病丹(《蘭台軌範》卷一)、太乙玉樞丹(《霍亂論》卷下)、太乙紫金錠(《理瀹》)、神仙萬病解毒丸(《中國醫學大辭典》)。

中藥方劑之神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