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環境與人才

《社會環境與人才》,作者齊秀生,2005年8月1日由齊魯書社出版。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齊魯書社; 第1版 (2005年8月1日)
精裝: 637頁
開本: 32開
ISBN: 7533315618
條形碼: 9787533315610
尺寸: 21.9 x 15.7 x 3.6 cm
重量: 921 g

作者簡介

齊秀生,l956年生於山東臨淄。歷史學博士,山東大學、煙臺大學兼職教授,山東領導科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曾在基層從事教育、宣傳工作,在淄博市組織、人事部門任副科長、科長,後任山東省委組織部副處長、處長、助理巡視員,省直機關青聯副主席,現任山東省煙臺市委副書記。
著有《舉賢隨思》,主編《舉賢尚功一齊國官制與用人思想研究》、《農村發展的政策與策略》、《農村發展的歷史與未來》等著作,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理論前沿》、《中國黨政幹部論壇》、《理論學刊》、《東嶽論叢》等報刊發表論文、文章百餘篇,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經濟研究資料》、《黨政幹部文摘》等轉載。

內容簡介

人才對於任何社會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要素。社會要繁榮,要進步,必須依靠大量傑出的人才,而人才能否得到成長,又取決於有適宜的社會環境。本書就是通過歷史實例來揭示這樣的辨證關係的。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分裂最久的一個時期,社會動盪,戰爭頻繁,制度接替,卻出現了幾個世代不同身份、領域和專長的傑出人才。於這樣看私十分不利的社會環境中,何以造成人才如此興旺的局面?期間存在那些緣由和機制?這些都是本書所要深入分析的。該書選材新穎,思考縝密,是一部嚴謹塌實的歷史研究著作,對研究春秋戰國史的人有較大啟發意義。

目錄

序/李學勤
序/陳其泰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本課題的意義
一、學術價值
二、現實意義
第二節 有關概念的說明
一、社會環境
二、人才
三、春秋戰國
第三節 相關學術研究狀況
一、人才環境的研究
二、相關的其他研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四節 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與方法
二、結構布局
三、史料運用
第二章 社會變革環境與人才
第一節 生產力變革衝擊傳統社會
一、科技取得突破推動生產力發展
二、私營手工業商業衝擊等級社會
三、井田制瓦解改變土地關係
第二節 世族世官制被徹底打破
一、宗法等級制度逐步解體
二、世族世官制被廢棄
第三節 輕神重人的人本思想形成
一、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觀念變化
二、戰國時期輕神重人思想的確立
第四節 士人崛起凸現人才群體
一、士人階層的形成
二、士人的行為特徵
三、士人群體的作用
第三章 列國相爭環境與人才
第一節 列國相爭局面的形成
一、周室衰微,諸侯爭霸稱雄
二、富國強兵,列國全方位競爭
第二節 明君以人才為寶
一、明君賢相難得
二、以人才為寶
第三節 招賢納士成為一代風尚
一、不拘一格廣納賢才
二、重用客卿與養士
第四節 重德用才各當其位
一、重德重能
二、量才任用
三、用人不疑
四、厚遇固賢
五、賞罰嚴明
第四章 人口遷移環境與人才
第一節 人口遷移與人才流動
一、人口遷移和流動
二、春秋時期的“出奔”和戰國客卿
三、人口遷移的原因分析
第二節 人才流動的特點及原因
一、人才流動的特點
二、人才流動的原因
第三節 人才流動與人才成長
一、主動選擇舞台而成才
二、明君招賢與成才
三、被迫出走逆境成才
第五章 多元文化環境與人才
第一節 民族融合與地域文化
一、民族融合
二、民族融合的原因分析
三、民族融合促進了地域文化發展
第二節 多元文化的繁榮發展
一、文化下移有利於文化的傳播
二、朝聘會盟推動了文化的傳播
三、兼併戰爭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第三節 多元文化與人才輩出
一、不同文化背景產生不同類型人才
二、不同地域文化對人才有不同影響
第六章 百家爭鳴環境與人才
第一節 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一、百家爭鳴的出現
二、百家爭鳴的成因
三、百家爭鳴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諸子百家及其人才思想
一、諸子百家思想
二、諸子百家的人才思想
第三節 百家爭鳴環境與人才成長
一、百家爭鳴環境造就人才
二、爭鳴的成果促進人才成長
第七章 新的官制環境與人才
第一節 將相制、郡縣制、封君制
一、將相制
二、郡縣制
三、封君制
第二節 薦舉制、客卿制、養士制
一、薦舉制
二、客卿制
三、養士制
第三節 考選制、軍功制、俸祿制
一、考選制
二、軍功制
三、俸祿制
第八章 初步的結論
第一節 對前述人才環境的總結
一、社會變革環境奠定基礎
二、列國相爭環境提供舞台
三、人才流動環境創造條件
四、多元文化環境營造土壤
五、百家爭鳴環境創造氛圍
六、新的官制環境提供保證
第二節 社會環境與人才成長的關係
一、社會環境造就人才
二、人才創造社會環境
第九章 啟示與現實的思考
第一節 要有激烈競爭的環境
一、競爭是人才成長的基本動力
二、競爭要講求實際效果
三、競爭要有利於發現潛入才
四、競爭要建立一套有效機制
第二節 要有社會需求的環境
一、社會需求催生人才
二、社會需求檢驗人才
三、社會需求無時無處不在
四、排除人才成長的障礙
第三節 要有民主自由的環境
一、讓人自由地說話
二、讓人自主地做事
第四節 要有賢明通達的環境
一、“入主賢則豪傑歸之”
二、視才如命,尊重愛惜
三、“善用人者,無敵天下”
四、唯親唯諛與賢明相悖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春秋戰國時期人物名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