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手工業

私營手工業

私營手工業,源自春秋時期,"工賈食官"的格局被打破。戰國時期,獨立小手工業者已作為一個社會階層而廣泛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商品交換和商品生產日益發展。

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各國內部及國與國之間的鬥爭,"工賈食官"的格局被打破。戰國時期,獨立小手工業者已作為一個社會階層而廣泛出現。隨著這種狀況的出現,社會分工進一步擴大,農民與手工業者產品的交換更為普遍、頻繁。孟子與陳相談話時問:"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又指出當時農夫"以粟易械器"、手工業者"以其械器易粟",都是正常的現象①。"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②在這種情況下,品交換和商品生產日益發展。孟子說,如"不通功易事,以羨(余)補不足,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又說:"梓匠輪輿,其志將以求食也。"③韓非子說:"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④總之,手工業者生產的目的是為了賣,進而換回自己生活必需品,否則自己就不能生存。
春秋戰國時,城市中百工居住和作工的地方稱為"肆"。所謂"肆",即在城市市場設作坊店鋪,一面生產,一面銷售。《論語·子張》說:
①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
② 《史記》卷五《秦本紀》。
③ 《孟子·滕文公下》。
④ 《韓非子·亡徵篇》。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墨子·尚賢上》稱這些獨立手工業者為"工肆之人"。《墨子·節用中》說:"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匏、陶、冶、梓、匠(鞼、匏,攻皮之工),使各從事其所能,日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這就是說,這些稱為"百工"的人,生產品是為"奉給民用"。
這些獨立的小手工業者,如果經營得好,有特別技術,可以發財致富。如《莊子·逍遙遊》載一個故事說: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所謂"洴澼絖",成玄英疏云:"洴,浮;澼,漂也;絖,絮也。"龜,皮膚坼裂。所以,這一故事是講宋國世世以漂洗絲絮為業的手工業工匠,善製造一種使皮膚不裂開的藥,有的顧客願出"百金"的高價買其藥方,這個手工業工匠家因此發家。
這類獨立小手工業者,人身已有一定自由,可以從一國遷往另一國。
《韓非子·說林上》中講了一個故事說:"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於不用之國,欲使不窮,其可得乎?'"從這個故事看,欲徙往越地的魯國人,遷徙不遷徙要看去後能否賺錢。這說明這種織屨、織縞的手工業者人身是自由的。然而,另外一些記載,則說明手工業者雖仍受當政者控制,但人身亦較自由。《呂氏春秋·召類》:"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為鞔(鞔,履也,作履之工也;一曰鞔,靷也,作車靷之工也)
者也,吾將徙之。其父曰:'吾恃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宋國之求鞔者,不知吾處也,吾將不食,願相國之憂吾不食也。為是故,吾弗徙也。'"從這一條材料看,這類手工業者是否遷徙,要由當政者決定,但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總的看來,戰國時期獨立小手工業者作為一個廣泛存在的社會階層,人身較自由,可以遷徙他地,經營好可以發財,經營不好就會窮困。
另外,由於特殊的技術傳統,有的地出產某種特殊的手工業產品,為其他地區所需要,如"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①。另外,一些地區出產某種特殊的手工業原料,為其他地區所需要,如"燕之角,荊之乾(柘也,可以為弓弩之乾),妢胡之笴(矢乾也),吳粵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②由於以上種種原因,遂使各地出現了不同的手工業特產,為其他地區需要,這就加強各地之間的商品流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