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拍賣

人才拍賣

人才拍賣,就是要求應聘者登台演講,自報身價,然後由用人單位舉牌還價進行競聘。人才被拍賣在業界尚存爭議,部分業界人士認為這種創新可以實現人才的價值最大化,但也有一些人士認為這種形式的拍賣將人才商品化,剝奪了人才的選擇權。

概述

人才拍賣人才拍賣
人才拍賣,也稱為“報價招聘”,就是要求應聘者登台演講,自報身價,然後由用人單位舉牌還價進行競聘,時下一些地方興起的人才拍賣,其本意是為了讓用人單位能夠對畢業生量才使用,使受聘者人盡其才。不可否認對人才實行“拍賣”的方式有其合情合理的成分,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中促進人才資源最合理配置,從而使每一個應聘者的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也使招聘單位實現用人效益的最大化。

存在現象

1、在西安歐亞學院舉行的一場就業洽談會上,該院8名優秀畢業生被當場“拍賣”。在媒體廣泛介入後這一事件被推到輿論的漩渦之中。
2、廣州市人事局傳出訊息,廣州一家拍賣行正在與該局相關部門洽談,有意介入人才中介業務,在人才市場進行“人才拍賣”。人才拍賣事件由此升級。
3、2011年1月18日他們將在北京舉辦“中國首場特殊人才拍賣會”,這場特殊拍賣會的拍品非常奇特,他們是具有特殊技能,並且在全國範圍都很稀缺的人才。此次參與被拍的就包括河北滄州籍的女保鏢菲菲的服務權,將以18萬年薪的底價起拍;昔日被稱為“點子大王”的何陽也將參與被拍,他一年的顧問費以1萬元起拍。
4、即將被拍賣一年服務權的美女保鏢菲菲目前服務於北京天驕特衛公司。23歲的菲菲畢業於中國人民武警學院,老家河北滄州,才貌雙全且文武全才,2007年參加滄州電視台主持人大賽獲得第二名,在武警學院曾獲軍事比武一等獎。她可以在公司同時擔當保鏢、司機、文秘、公關等多個職位,屬於綜合型人才,目前已有多家大型公司表示會參與競拍。

官方態度

人才拍賣人才拍賣
1、人事部就規範人才招聘活動提出嚴格要求,這些“嚴格要求”包括:對各類人才招聘活動要嚴格審核,對過分強調報價,突出渲染“現場成交”,甚至以“拍賣”形式舉辦的人才招聘活動,要立即停止。
2、不難看出人事部一如既往地以“不公開、強制性”等方式處理類似於“人才拍賣”這樣的怪現象,但任何臨時性行政手段,對改善混亂的人才招聘市場都於事無補。
3、拋開道德的層面不說,僅從法學角度來看,這些表面上的“感覺良好”實際上埋下了諸多隱患,把人作為拍賣標的是違法的。拍賣的司法解釋是指以公開競價的形式,將特定物品或者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的買賣方式。
4、大學生既不是一種物品,又不是一種財產權利,顯然不能作為拍賣標的。拍賣人是指依照中國《拍賣法》《公司法》設立的從事拍賣活動的企業法人。學校既不是拍賣企業,又沒有拍賣師,也不懂拍賣業務規則,更談不上取得公安機關頒發的特種行業許可證和符合國務院有關拍賣業發展的規定。因此學校沒有資質成為拍賣人。
5、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最終將簽訂勞動契約,由於雙方達成勞動關係的過程是違法的,如果勞動關係的任何一方出現毀約行為,法院會支持無條件解除契約。這勢必會給雙方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傷害。

現象剖析

1、人才市場屢屢出現“人才拍賣”這樣的怪現象,與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無關係,單說大學生這一群體,其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從表面上看大學生的就業難應歸為“教育問題”,像擴招就是極大的影響因素,但專家與學者一致認為其深層原因更多的還是“非教育因素”。
2、第三產業發展不充分,就業的社會環境不寬鬆,中小企業發展艱難,促進就業資金投入不足,缺乏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推廣非正規就業手段乏力和就業服務體系尚未形成等。
3、政策制定不容小步挪動,人才西進要想規模化,單靠企業和就業者個人根本不可能解決問題的本質,用人單位和就業個人的觀念都要改變,但更重要的是國家相關政策的巨觀調控。我們正是少了國家相關政策的巨觀調控,才會使地方各界的‘創新’變得五花八門。而法律上存在的空白,也使不少人大鑽空子。

制度創新

人才拍賣人才拍賣
1、五花八門的創新歸於兩大方面,一是類似於“人才拍賣”這樣的“方式創新”,另一類則是以上海等城市為代表的制度創新,上海的創新不止是法律法規的創新,還在於整個就業服務體系的完善。比如上海新近推出的“人才超市”,就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力。
2、與傳統人才登記不同,“人才超市”會將招應聘雙方的信息通過板報公布出來,或以“視頻簡歷”的方式,即求職者可將個人基本信息拍攝成錄像存入人才庫。今後用人單位的資料也將如法炮製。這樣一來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就像在超市購物,各取所需。
3、西安“人才拍賣”的出現,實際上是各方對“就業難”這一問題尋求解決方式的大膽嘗試。但這種游離於法律之外的競聘方式,勢必會埋下隱患。專家指出,“人才拍賣”這類現象層出不窮,折射出國家有關部門對就業難問題進行巨觀調控手段的缺乏。

各方觀點

河北美女保鏢菲菲河北美女保鏢菲菲以18萬年薪的底價起拍
1、人才被拍賣,在業界尚存爭議,部分業界人士認為這種創新可以實現人才的價值最大化;但也有一些人士認為,這種形式的拍賣將人才商品化,剝奪了人才的選擇權。
2、現有的人才流通渠道,主要依賴傳統的人才市場和獵頭公司,渠道顯得狹窄。用拍賣的方式推動特殊人才的流動,是一次大膽的創新,有利於特殊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更有利於實現特殊人才的“價值最大化”。
3、但是反對聲也不少。一位大學教授說,所謂的人才“拍賣”會實際上就是人才競聘崗位。對於人才來說拍賣的形式實際上是一種單向選擇,誰出價高就為誰服務,這很容易剝奪人才自己的選擇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