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步甲

碩步甲

碩步甲又叫大衛步甲,體長在33~40毫米之間,體寬在11~14毫米之間。頭部、觸角和,足都為黑色;前胸背板和側板、小盾片都是藍紫色的;鞘翅綠色閃金屬光輝,後半部具紅銅光澤;腹部光潔,兩側有細刻點;足細長,雄蟲前附節基部斗節膨大,腹面有毛。國內分布於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碩步甲碩步甲
碩步甲屬昆蟲綱、鞘翅目步甲科。拉丁學名為Carabus (Apotopterus) davidi。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東部的浙江、福建、江西以及南部的廣東等省區。

碩步甲體長約3~4厘米,體寬1~1.4厘米。頭部、觸角及足部呈黑色,前胸背板、側板及小盾片為藍紫色。鞘翅為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後部具有紅銅光澤,鞘翅緣折及脊線為暗藍紫色。頭部眼間較寬,額凹寬闊,後端在眼前消失。上唇中凹明顯,上顎較寬,口部須端膨大。

碩步甲的觸角細而長,第1~4節光潔。前胸背板呈心形,前緣略凹,兩側弧圓,向後逐漸變狹窄,后角端向下,略過基緣。鞘翅呈長卵形,中後部最寬,側緣有凹缺。足部細長,雄蟲前足基部的4節膨大。腹部光潔,每節中線兩側有成對的刻點,腹面有毛。

碩步甲在林芝和墨脫地區偶爾可見。步腳及頭部為黑色,胸部為藍紫色,鞘翅金綠,後部常常紅銅色光澤,加上背部美麗的雕刻狀背紋,看上去似一件精美的工藝品,不少步甲奇特的外貌引起了收藏家們濃厚的興趣,以高昂的價格收購一些稀有的種類,珍稀的拉步甲和碩步甲以及它們的同屬種類便是歐洲甲蟲收藏家們渴望的目標。巴黎博物館就曾以600到4000法郎的價格收購拉步甲屬甲蟲。

形態特徵

碩步甲碩步甲形態
碩步甲鞘翅緣折及級行距脊線暗藍紫色。頭部眼間較寬,略隆,刻點微細,唇基光潔,眼後刻點較稀,有細橫紋,額凹較深,伸過唇基,後端在眼前消失;上唇前緣中凹明顯,近前緣有一橫排帶毛刻點,中央縱凹;上顎光潔,較寬,端部稍向里彎;口須端膨大。觸角細長,14光潔,以後各節被毛,第 3節與第 2節之比約 5.3。前胸背板心形,寬長之比約爾人 側緣弧圓,中部最寬,基部收狹,后角端向下,略過基緣;背面微隆,布滿皺語,前、後緣及中部的橫向近於平行。鞘翅長形,後部最寬,端部外側凹缺,一級行距念珠狀,珠間為一刻點隔開,二級行距為細脊,第1條在基部與中縫融合,三級行距及翅外緣均為小顆粒狀。足細長,雄蟲前潔,兩側有細刻點,每節中線兩側有對稱的成對刻點。

淡黃花,長橢圓形稍彎曲,長7.1毫米,寬3.9毫米。卵殼韌而軟,孵化前半透明,可見裡面蠕動的幼蟲。從有胎盤跡象到孵化僅僅需若干小時。

幼蟲 剛孵化出幼蟲體長12.1~17.5毫米,寬5.2~6.0毫米,老熟幼蟲體長38.3~44.2毫米,寬10.1~12.00毫米。體軀扁平,背面及腹面均為黑色,略顯藍色光澤。中胸略長於前胸,腹部各節浙短,均略短於中胸,腹節末端有兩個尾刺。胸足三對,後足略長於中足,中足略長於前足,每足前端有2個爪。

體長24.3毫米,寬10.8毫米。初化蛹時乳白色,後為淡黃色。體軀稍彎曲,呈橄欖形

成蟲 雄蟲體長33.5毫米,體寬10.5毫米,雌蟲體長37.4毫米,體寬11.2毫米。頭、前胸背板為淺紫銅色,有金屬光澤;口器、觸角、小盾片及蟲體腹面黑色;鞘翅卵圓形,綠色,個別個體為淺紫銅色,有金屬光澤;鞘翅瘤變黑色。前胸背板略呈心形,前胸背板在中部之後銷狹窄。

生活習性

碩步甲碩步甲食物--蝸牛
一般1年2代,以成蟲在土室中越冬。成蟲一般夜晚捕食,白天潛藏於枯枝落葉、鬆土雜草叢中。成蟲將卵產在2~3厘米深的土壤中,每次產卵6-10粒。卵經9天孵化為幼蟲,幼蟲大部分時間潛藏於淺土層中,一般在夜晚捕食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老熟幼蟲在3~4厘米深的土中做圓形土室化蛹,化蛹8天后羽化為成蟲

碩步甲常棲息於磚石、落葉下或澆淺土層,晝伏夜出,多捕食鱗翅目、雙翅目昆蟲及蝸牛、蛞蝓等小型軟體動物。碩步甲屬完全變態類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生活史比較長,在北方一般1年1代或1年2代,以成蟲或幼蟲在土層中過冬。卵多產於土中,幼蟲一般2齡,以老熟幼蟲在土室中化蛹。

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肥嫩的娥類、蠅類幼蟲和蚯蚓蛞蝓蝸牛之類體表柔軟的小動物。為了吃到蝸牛殼中。

從名字上不難看出,這是一類非常善走的甲蟲。它們無論成蟲還是幼蟲,皆活動敏捷,尤其是成蟲,可謂昆蟲的競走健將。它們是一類兇猛的肉食肉性昆蟲,被譽為“昆蟲中的獵豹”,對於在地上活動的昆蟲,以及軟體動物,它們是比螳螂更可怕的獵手,白天步甲一般躲藏在石塊下,枯葉腐木中,一到黃昏就四處狩獵。

成蟲不善飛翔,地棲性,多在地表活動,行動敏捷,或在土中挖掘隧道,喜潮濕土壤或靠近水源的地方。白天一般隱藏於木下、落葉層、樹皮下、苔蘚下或洞穴中;有趨光性和假死現象。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於植株上活動的種類較多。成蟲、幼蟲多以蚯蚓、釘螺蜘蛛小昆蟲以及軟體動物為食,有些種類只取食動物的排泄物和腐殖質。生活史比較長,一般1~2 年完成1代,以成蟲或幼蟲過冬。卵一般單產在土中。幼蟲有3齡,老熟幼蟲在土室中化蛹。

養殖技術

碩步甲碩步甲養殖
種源獲取 (1)野外採集。越冬的碩步甲成蟲一般於每年的5月中下旬出土活動,7月中下旬為發生盛期,此期為人工捕捉的最佳季節。碩步甲喜陰涼、潮濕環境,枯枝落葉較多的樹林、植被茂密的山背面、磚頭下等處是捕捉的理想場所,也可用巴氏罐誘法進行誘捕。但碩步甲屬天敵昆蟲,能捕食多種害蟲,因此同一地點不宜濫捕。(2)聯繫已有種蟲大群體的科研院所或碩步甲養殖場購買,但由於科研教學單位一般沒有建立生產群體且碩步甲養殖場在中國也極少,因此,種源主要靠野外採集來獲取。

養殖設施 (1)飼養房最好建於地勢較高、陰暗、潮濕、安靜的地方,閒置房屋、舊廠房均可利用,如進行規模化養殖,以建造溫室大棚為好。繁殖池則用長100厘米、寬6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泥池,內鋪20厘米厚的園土,上鋪落葉、瓦片或雞蛋殼,以模擬其自然自下而上環境。(2)低齡幼蟲用小玻璃瓶單頭飼養,內放2 厘米厚、透氣性較好的土壤,也可用苔蘚、紙巾等代替土壤。飼養時要特別注意保濕。(3)老熟幼蟲單獨放於15厘米高的器皿中,內鋪10厘米厚的黏土,置於黑暗的環境中待其化蛹。

食物來源步甲蟲最愛捕食蝸牛,水生蝸牛如耳蘿蔔螺,陸生蝸牛如白玉蝸牛,或蝗蟲等大型昆蟲的內臟。成蟲的食物來源很廣,蝸牛、蝗蟲黃粉蟲均可,每星期還需放些萊果、香蕉水果給其補充水分、維生素等。

環境條件 飼養以溫度26℃、空氣相對濕度50%~60%為最佳。溫度低於20℃時,碩步甲的活動能力明顯減弱,高於30℃,則幼蟲的殘廢率會增加。幼蟲需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成蟲生存環境過濕,則易生蟎蟲。

注意事項 (1)碩步甲吃剩的食物要及時清理,以免滋生細菌、蟎類。(2)對處於繁殖期的碩步甲要投放高蛋白的食物,如蝸牛、黃粉蟲、玉米螟等,不要餵食高水分、高糖分的水果。(3)老熟的幼蟲應放於黑暗的環境中使其化蛹。

發展前景

碩步甲是農田的重要捕食性天敵,其成蟲、幼蟲的搏食能力強,行動敏捷,特別喜食蝸牛、鱗翅目幼蟲,也取食蠐螬、蝗蟲等。實驗觀察,1齡幼蟲一天可捕食1~2個蝸牛,2齡幼蟲一天可捕食10~12個蝸牛,成蟲可捕食2~4個蝸牛或2個東亞飛蝗成蟲,因此,利用碩步甲防治農田害蟲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此外,碩步甲色彩艷麗,可以加工成琥珀工藝品,市場需求潛力很大。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腹足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