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天洞

碧天洞

碧天洞位於西安市郊終南山藍田藍橋王順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對面山上。碧天洞歷史悠久,曾為八仙之一的“韓湘子”修煉成仙之地、也是八仙常參共演之所、聽說太上老君每每下界指點他們,洞內至今還保存有東華帝君及八仙雕像。碧天洞位於山腰(60米處)風景秀麗,迎朝霞(臥佛照洞為一奇觀)、送夕陽,洞口大廳約40平米,洞深約800餘米,洞記憶體有“湘子爺”靈骨、並有“回心涯”、“降雪泉(聽說降雪泉水有驅邪保顏之功效)”等景觀。

簡介

山下還流傳有信誠者遇難時:誠念“ 三山笛仙“湘子爺”速速救護弟子”,每有靈念。入洞得中即有與外隔世之感,凡塵逝去;如在洞中閉上眼睛靜思、即感渾身舒適、康泰,洞內亦無陰濕寒冷,唯有陽氣散發,且氣純清,無愧為神仙洞府矣。

景點介紹

八仙堂

洞口是八仙堂,相傳是八仙聚會論道的地方。堂中八仙象顯,惟妙惟肖,韓湘子正襟危坐,妙手奏樂,娓娓的笛聲,穿越碧天,聲聲如訴,飄入雲端,如同在訴說著自幼苦讀經書的辛酸,棄儒從道的悲歡和早年看破官場出家雲遊的樂趣,為民施道的快慰。每逢二月古會,善男信女進香膜拜,八仙堂內經聲盈耳,燭光綽綽,如同迷宮仙境,道家那種崇尚自然與世無爭的超塵生活如在眼前。

老君堂

老君堂是韓湘子為太上老君營造的殿堂。韓湘子修煉成仙后,為了寄託對先祖的眷念之情,表達效法道教的決心,首先要為老君營造殿堂。後來,韓湘子又怕碧天清冷,老君寂寞,便在對面石壁上雕塑了一幅壁畫。壁畫氣勢恢弘,幽奇古遠,飛禽走獸,亭台樓閣,上有山巒,下有瀑布,像倒掛的竹筍,似垂檐的冰柱……

老君騎象觀神龍

傳說太上老君聞知韓湘子下凡後,出家為道,且與眾仙獨占碧天,甚是高興,決意要看望眾弟子。於是,他吹了口仙氣喚來一頭大象,騰雲駕霧,直奔碧天洞中,卻見八條神龍在嬉戲,洞中空無一人。這些龍有的伸腳前撲,有的互相騰繞,有的搖頭抖腰直擺尾。原來,這些龍是八仙所變,在為歡迎太上老君而翩翩起舞。韓湘子為了銘記這次難忘的師徒相會,晝夜不停,精雕細琢,才為後世流下了珍貴的遺物——老君騎象觀神龍。

仙鶴醉臥

傳說,韓湘子原是太上老君身邊的白鶴仙子。一次,他隨老君給玉帝拜壽,爾後,又去瑤池嬉戲。因多吃了幾杯酒,不慎從雲端墜落,掉在馬蓮草葉上,蓮草一閃,白鶴失入瑤池中。白鶴恨道:好個馬蓮草,你閃我一翅,我要閃你一世。後來,馬蓮草被貶下凡化身林英,與韓湘子成婚。結婚時,韓湘子請魯班做了一張床,中間畫了一條紅線。從此他們倆人雖然夜夜相伴,卻是只尺天涯,如同隔了萬丈深淵。

碧海顯能

“青山雲水窟,此處是吾家”。在碧天洞中,有一處相傳是八仙顯能的極樂去處。腳下碧海,青綠見底。在這裡,眾仙晨迎朝霞,晚送落日,波巔追逐,嬉水天橋,水中撈月,下海捉鱉,各顯其能。

仙人骨

本是神仙境,更有仙人骨。深藏於怪石隙間的仙人骨,相傳是韓湘子羽化升天后的屍骨,雖歷經千年,仍鮮色可見,完好無損。據說是仙氣所養之故。

據韓湘子四十一代弟子趙禮田道長所傳,當年,韓湘子每逢夜半時分,端坐平頂石台,學法習道,修真養性,後在成仙嶺捨身岩(藍橋地名)成仙,弟子將屍骨收至洞中,流傳至今。

回心石

這是永久的啟發。通往仙境的道路充滿艱辛,來此石前,再往前走,就要登雲梯,鑽石縫,過沼池,爬泥坡,跨過撈錢盆,再登珍珠樓,才能達到湘子修煉成仙的地方。相傳,當年韓湘子行至此石前,已是腰酸腿痛,不免有些灰心。這時,天橋上傳來了師父的聲音:“吾弟子,來矣,豈能半途而廢!”韓湘子想到自己幾十年來如一日,敲魚鼓,讀道典,觀八卦,背柬貼,施法術,不就是為了修煉成仙嗎?於是,韓湘子順著師傅的聲音,一口氣爬上了成仙嶺修煉成仙。

撈錢盆

洞內最深處,便是撈錢盆。在石岩縫裡有兩股水流出,水口很小,水質清亮透明,甘甜可口,有道是“喝一口,治百病”。凡進洞遊客,如能喝幾口水,便會精神煥發,諸事順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