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環慈

竿質地較柔軟,高6-10米,直徑2.5-4(-6)厘米,竿梢下垂;節間圓筒形,深綠色,長30-45厘米,縱肋明顯,稀疏貼生棕色小刺毛,竿壁薄(5毫米);籜環具一圈木栓質而向下扣的碟盤狀物,此物系籜鞘基部的殘餘物,其外表被柔毛,直徑7.5毫米,縱長5毫米;籜環之下方有白色圈;分枝習性高(枝下高2米)。

基本信息

概述

種中文名 碟環慈
種拉丁名 Dendrocalamus patellaris
種別名 黑竹、苦竹(雲南盈江、瑞麗),麻竹、毛竹(雲南綠春哈尼族俗稱)

形態特徵

竿質地較柔軟,高6—10米,直徑2.5—4(一6)厘米,竿梢下垂;節間圓筒形,深 綠色,長30—45厘米,縱肋明顯,稀疏貼生棕色小刺毛,竿壁薄(5毫米);籜環具一圈 木栓質而向下扣的碟盤狀物,此物系籜鞘基部的殘餘物,其外表被柔毛,直徑7.5毫米, 縱長5毫米;籜環之下方有白色圈;分枝習性高(枝下高2米)。每節分多枝,主枝不明 顯。籜鞘遲落,革質,背面縱肋明顯,稀疏貼生棕褐色小刺毛,鞘緣之上部長2.5—5厘 米部分生成一膜質蒼白色篦齒狀之翅,其寬可達8—10毫米;籜耳無;籜舌及鞘口均生 有長縫毛或纖毛;籜片外翻,綠色披針形,長7—18厘米,寬1.4—4厘米。葉鞘背面具 脊,亦有縱肋,鞘口截平,具繼毛;無葉耳;葉舌頗高,邊緣具纖毛;葉片質柔,大小 多變化,一般長19—24厘米,寬2.5—3.5厘米,但大型者可長達40厘米,寬10厘米, 基部為不對稱的狹窄,先端漸尖,具扭曲微糙的尖頭,上表面平滑,下表面則微粗糙,次 脈6-10對,再次脈7條,無小橫脈,葉柄長約5厘米。花枝為大型圓錐花序狀;假小 穗多數簇生在花枝各節,聚集成球,直徑1.5—2.5厘米,其下托以堅硬而有光澤的苞片, 花枝的節間暗棕綠色,粗糙,一側扁平;小穗體扁,深棕色,先端鈍,長寬均約1厘米, 含小花3—5朵,另在最上方有1朵不孕小花和呈刺毛狀延伸的小穗軸;穎1或2片,短而圓,膜質,具多脈;外稃廣圓形,先端具小尖頭,內面密被甑毛,邊緣生小纖毛,9-11脈;內稃卵狀披針形,遠短於外稃,背部具2脊,脊間2脈,脊上生纖毛,內面亦密被甑毛,先端尖銳或具2脊伸出的小尖頭;鱗被無或2片,存在時為窄的線狀披針形,具長纖毛;花絲細長,能伸出小花外,花葯紫色,藥隔向上伸出為1短錐狀小尖頭,其上 還生微毛;子房卵形,但基部較寬,上部生微毛;花柱1,長形,其上亦被毛;柱頭3, 羽毛狀。果實(未成熟的)為囊果狀,球形,上部生微毛,下部色暗,楔形,果皮薄,易剝離(因我國尚未採到花枝標本,以上描述譯自J.S.Gamble的原文)。

產地分布

產於雲南南部之東至西各地(惟西雙版納未見分布)。主要在海拔1000-1800米的闊葉林下。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山的東北部。
參考文獻 Dendrocalamus patellaris Gamble in Ann.Roy.Bot.Gard.Calcutta 7:86.Pl.75. 1896.et in Hook.F.,Fl.Brit.Ind.7:406.1897;Brandis,Ind.Trees 677.1906; E.G.Camus,Bambus.154.1913;E.G.Et A.Camus in Lecomte,Fl.Gen.Ind. — Chin.7:634.1923;Hsueh et D.Z.Li in Journ.Bamb.Res.8(1):36.1989;雲 南樹木圖志下冊,140頁,圖659.1991.—Patellocalamus patellaris(Gamble)W.T. Lin in Journ.S.China Agr.Univ.10(2):46.1989.
圖版
用途 本種在雲南的各產地被視為建築竹樓的良好材料,因它不遭蟲蛀而經久耐用。傈傈族民眾稱之為“滿朵”,意為有毒之竹類,即是指其竿材罕遭蟲害而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