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泡蟲病

碘泡蟲病是生活中一種病症名, 由多種碘泡蟲寄生而引起的。

病原

由多種碘泡蟲寄生而引起的。鯪魚鯉魚碘泡蟲病多為野鯉碘泡蟲和佛山碘泡蟲寄生引起的,鯽魚、黃顙魚碘泡蟲病多是由鯽碘泡蟲、圓形碘泡蟲和歧囊碘泡蟲引起的魚病。碘泡蟲的形態大同小異,如野鯉碘泡蟲為長卵形,前端有兩個瓶狀極囊,內有螺鏇形極絲,細胞質內有兩個胚核和一個明顯的嗜碘泡

病症

鯪魚、鯉魚碘泡蟲病常在體表出現大量乳白色瘤狀胞囊,鯽碘泡蟲病在鯽的吻部及鰭條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乳白色圓形胞囊,黃顙碘泡蟲病的胞囊分布在各鰭條的末端,白色胞囊大小不等或重疊起來呈灰白色。患碘泡蟲病的病魚,魚體消瘦,特別是各種胞囊讓人望而生畏,使魚失去商品價值。 流行情況
鯪魚碘泡蟲病多發生在鯪魚的魚苗、魚種階段,鯽、鯉、黃顙魚等碘泡蟲病在全國各地都有流行,並有日趨嚴重的趨勢,有的可引起病魚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25千克生石灰徹底清塘,可以防止此病發生。
(2)每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錳酸鉀,充分溶解後浸洗病魚20~30分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