硤山口《慰農亭》及摩崖石刻

硤山口《慰農亭》及摩崖石刻位於鳳台縣城西南約3.5公里處的劉集鄉山口村。 硤山口:古稱硤石口,始於大禹治水時開鑿的山峽,西硤古時建有禹王廟,又稱淮河第一硤,古為據險屯兵之地,被歷代兵家稱為“長淮津要”,是淝水之戰古戰場之一,西硤石尚存淮上罕見的文物摩崖石刻,即公元1274年南宋夏松題石之《築城記》,北側50米處西硤之巔(現位於淮水中心80×40米孤島)有清代光緒三年(1877年)修復的慰農亭。 硤山口已於1991年因水利施工需要經省考古研究所搶救發掘文物250多件,經考證為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

硤山口《慰農亭》及摩崖石刻位於鳳台縣城西南約3.5公里處的劉集鄉山口村。硤山口:古稱硤石口,始於大禹治水時開鑿的山峽,西硤古時建有禹王廟,又稱淮河第一硤,古為據險屯兵之地,被歷代兵家稱為“長淮津要”,是淝水之戰古戰場之一,西硤石尚存淮上罕見的文物摩崖石刻,即公元1274年南宋夏松題石之《築城記》,北側50米處西硤之巔(現位於淮水中心80×40米孤島)有清代光緒三年(1877年)修復的慰農亭。
硤山口已於1991年因水利施工需要經省考古研究所搶救發掘文物250多件,經考證為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