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砂煎丸

硇砂煎丸出自《衛生寶鑑》卷十四。用於主治積塊痃癖。

基本信息

硇砂煎丸

正文

硇砂煎丸

來源

衛生寶鑑》卷十四。

組成

黑附子2個,各重16克以上(炮,去皮、臍,剜作瓮子) 木香9克 破故紙(隔紙微炒) 蓽茇(真者)各30克 硇砂9克

用法

先將硇砂用水150毫升,續續化開,於瓮內熬乾為末,安在附子瓮內,卻用剜出附子末蓋口,用和成白面裹,約半指厚,慢灰火內燒,呈均勻黃色,去面,同木香等藥為細末,卻用原裹附子熟黃面為末,醋調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30丸,生薑湯送下。屢有神功。

主治

積塊痃癖。

配圖

相關連線

香硇砂煎丸

【別名】 木香煎丸(《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組成】木香1分,大黃(炮)1分,荊三棱(生用)1分,巴豆(去皮膜,不出油用,細研)1分,官桂(去皮)1分,青皮(去白)1分,筒子漆(炒)1分,蓬術(炮)1分,附子(炮,去皮臍)1分,乾薑(炮)1分,香墨1指節大(細研),硇砂半兩(以好醋1盞浸1宿,去砂石)。
【來源】《博濟》卷三。
【主治】症瘕積聚,血結刺痛。
【方法】上將大黃末、荊三棱末、巴豆等3味,同於銀石器內,以好醋1升,煎1-2沸;次入硇砂,同熬成膏;次入諸藥末,和勻,再入臼杵,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服5丸,傷冷食、冷酒、冷水,結聚腹內,氣塊疼痛,用乾薑湯或橘皮湯送下;夾食傷寒,白湯送下亦可;粘食不消成氣塊,即用煮麵湯送下;食牛、羊、魚、鱉肉成氣塊不散,用所傷汁送下;宿酒不消,血氣不調,當歸酒送下;妊娠不服,要轉,淡茶送下。加至7丸,小兒3丸,常服1-2丸。

中藥方劑之N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