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鴴

石鴴

石鴴(學名Burhinidae)是鳥綱鴴形目石鴴科(Burhinidae)多種濱鳥的統稱。形似勺鷸,長35∼50公分(14∼20吋),羽衣褐色,不鮮豔,喜棲於多石的荒地。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有些物種也分布於溫帶的歐洲和澳大利亞。石鴴雖然是地棲鳥,腿卻非常長,有些像水棲鳥。它們的身高在0.54~0.59米,翼展為0.82~1.05米,體重0.65公斤左右。叢石鴴的種群多樣性特徵非常顯著。在澳大利亞北部,叢石鴴的體色主要以紅色為主調,巢寄生,巢寄生。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物種名稱:石鴴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學名:Burhinidae
科屬分類:鳥綱(Aves)、雞形目、雉科、鵪鶉屬

簡介

(圖)石鴴石鴴

石鴴是鴴形目石鴴科多種濱鳥的統稱。形似勺鷸,長35∼50公分(14∼20吋),羽衣褐色,不鮮豔,喜棲於多石的荒地。腿長,淡黃或淡綠色,跗間關節處增厚,故英名意為厚膝鴴。歐洲亞洲非洲澳大利亞中美南美洲共有9種石鴴。頭大且寬,故南非俗稱大頭鴴。眼大,黃色。嘴尖膨大。多夜間活動,黃昏時,發出嗚咽般或鴉鳴般的叫聲。主要以甲蟲蠕蟲為食,但亦吃甲殼動物、蛙和鼠類。善飛行,但通常在地面上,低著頭迅速地跑來跑去。每窩產卵2枚,卵大呈橢圓形,產於地面的巢內。石鴴在英國稱為諾福克鴴,在南歐到印度和北非一帶繁殖。水石鴴產於熱帶非洲,被稱為水大頭鴴。雙紋石鴴(B. bistriatus)棲息於熱帶美洲。大頭鴴, 即石鴴、礁厚膝鴴或反嘴石鴴),見於印度沿海河流中。澳大利亞產海灘石鴴, 即大嘴石鴴)。

分類

石鴴科(Tetraonidae)鳥類是中國傳統的狩獵鳥類,屬林棲動物,據史料記載,在黑龍江省共分布5種:黑嘴松雞(Tetrao parvirostris)、黑琴雞(Lyrurus tetrix)、花尾榛雞(Bonasa bonasia)、鐮翅雞(Falcipennis falcipennis)與柳雷鳥(Lagopus lahopus),其中,黑嘴松雞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其餘都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鐮翅雞在黑龍江省已無分布,該物種在中國已經絕跡至少30年,柳雷鳥在中國數量亦十分稀少,野外極難見到。

形象特徵

描述:體大(41厘米)的黃褐色鴴樣鳥。黃色的眼睛大而凝神,多取臥伏姿態。翼上白色橫紋的邊緣上褐而下黑;飛羽合攏時成黑色,飛行時具兩道白色條帶。 虹膜-黃色;嘴-黑色,嘴基黃色;腳-黃色。

叫聲

快速尖厲的pick-pick-pick-pick-pick哨音;以較緩慢的pick-wick, pick-wick音收尾,重音在第二音,略似杓鷸。也作單個笛音,緩慢重複。

分布範圍

南歐、北非、中東至中亞。

生活習性

石鴴善走。棲於開闊乾燥而多灌叢的多石地帶。有時成小群活動。白天休息,黃昏及夜晚很活躍。臥伏地面時頭平伸。石鴴的窩通常修築在樹下,一般選擇在有朽木、草和灌木叢的地方。叢石鴴喜歡肉食,昆蟲蜥蜴都是它們的最愛,有時候它們也吃一些植物。叢石鴴在白天活動和覓食,也有個別的會在月色皎潔的夜晚出來活動。叢石鴴的產卵期一般都在澳大利亞的春季,即在8月下旬到12月中旬。在澳大利亞北部,可能會晚一些。叢石鴴一次產卵2枚,由雌鳥和雄鳥輪流孵化,孵化期在25天左右。

分布狀況

在中國非常罕見。指名亞種為留鳥,分布在西藏極東南部高可至海拔1000米;於廣東沿海有迷鳥記錄。

保護程度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鴴(音同“恆”)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包括比較繁雜的類群,其中部分類群有時被單劃分為目。鴴形目以中小型涉禽為主,擁有最多的涉禽,也有擅長游泳的海洋鳥類,還有適應潛水生活的種類。鴴形目有16-17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的水域,從兩極到熱帶都有其代表,中國有9-10科。
代表鳥類
雉鴴科(Jacanidae),雉鴴是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淡水水域的中小型涉禽,接近於秧雞科,有時被提升為目。雉鴴共有7種,中國2屬2種。 長腳雉鴴
彩鷸科(Rostratulidae),彩鷸是舊大陸淡水水域的中小型涉禽,象三趾鶉一樣,在繁殖行為上性倒轉。彩鷸有2屬2種,中國1屬1種。 彩鷸
蠣鷸科(Haematopodidae),蠣鷸是中型涉禽,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區,喜食貽貝,中國只有蠣鷸一種。蠣鷸
鴴科(Charadriidae),鴴科包括鴴和麥雞,除南極外都有分布,包括大量的小型涉禽,是濕地的重要組成。鴴科共有9屬65種,其中中國有3屬13種。 金鴴
鷸科(Scolopacidae),鷸科包括種類繁多的中小型涉禽,分布於世界各地,是濕地的重要組成,多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繁殖,有些種類遷徙的距離非常遙遠。鷸有細長的嘴,以直嘴為主,有些種類則向上或向下彎曲。鷸科23屬87種,中國有14屬38種。流蘇鷸
反嘴鷸科(Recurvirostridae),反嘴鷸科是較大型的涉禽,廣泛分布於溫,熱帶淡水水域,有3屬7種,中國有3屬3種。紅胸反嘴鷸
瓣蹼鷸科(Phalaropodidae),瓣蹼鷸趾間具瓣蹼,可以游泳,有繁殖行為上性倒轉的現象。瓣蹼鷸在北極凍原繁殖,遷徙到於溫,熱帶地區。瓣蹼鷸科有2屬3種,中國有1屬2種。 赤斑瓣蹼鷸
蟹鴴科(Dromadidae),蟹鴴科只有蟹鴴一種,主要棲息在東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和亞洲南部的海岸地區。蟹鴴
石鴴科(Burhinidae),石鴴有比較大的頭和眼,分布於各大陸溫,熱帶地區,在黃昏和夜間活動,中國只有石鴴一種。 石鴴
燕鴴科(Glareolidae),燕鴴體型似燕,飛行也似燕,喜食蝗蟲,分布於舊大陸溫,熱帶地區,有5屬16種,中國有1屬2種。領燕鴴
籽鷸科(Thinocoridae),籽鷸體型似沙雞,喙短似雀,以種子為食,只產於南美洲西部,有2屬4種。小籽鷸
鷗科(Laridae),鷗科是人們最熟悉的海洋鳥類,在沿海和內陸水域活動,分布遍及全球,有些種類如北極燕鷗每年都往返與南北兩極之間,是遷徙距離最長的動物。鷗科有17屬90種,常被進一步劃分為鷗科和燕鷗科兩科,中國10屬32種。 燕鷗
鞘嘴鷗科(Chionididae),鞘嘴鷗介於鴴和鷗之間,嘴似鶉雞類,能在地面快跑。鞘嘴鷗產於亞南極地區的海島,僅1屬2種。鞘嘴鷗
賊鷗科(Stercoriidae),賊鷗主要在兩極地區繁殖,可遊蕩至亞熱帶和熱帶海域,常掠奪其它海鳥的食物,也捕捉各種小動物。賊鷗有1屬5種,我國只有中賊鷗一種。 賊鷗
剪嘴鷗科(Rynchopidae),剪嘴鷗下喙比上喙長,捕食時緊貼水面飛行,將下喙叉入水中分水從而將食物送入嘴中。剪嘴鷗是熱帶水鳥,共1屬3種,在美洲,非洲和亞洲南部各有一種,中國只有一種,即剪嘴鷗。 黑剪嘴鷗
領鶉科(Pedionomidae),鶴形目的一科。領鶉體型似三趾鶉,但有四趾,也是雄鳥負責孵卵。領鶉僅1屬1種,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領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