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長生

石長生

石長生,植株高16-30cm。根莖橫生,連同葉柄基部被紫棕色、線狀披針形鱗片。生於海拔800m左右的林下溪溝邊。

基本信息

物種信息

Adiantum davidii Franch. 白背鐵線蕨

異名:AdiantummonochlamysEATON

別名:白背葉鐵線蕨

分類系統位置

生物 Vitae [三域系統]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統]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統]

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傳統系統]

真蕨亞門 Filicophytina [秦仁昌系統]

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秦仁昌系統]

水龍骨目 Polypodiales [秦仁昌系統]

鐵線蕨科 Adiantaceae [秦仁昌系統]

鐵線蕨屬 Adiantum [秦仁昌系統的鐵線蕨科Adiantaceae]

細葉鐵線蕨系 Adiantum Ser. Venusta [秦仁昌系統的鐵線蕨科Adiantaceae]

白背鐵線蕨 Adiantum davidii [秦仁昌系統的鐵線蕨科Adiantaceae]

形態

植株高16-30cm。根莖橫生,連同葉柄基部被紫棕色、線狀披針形鱗片。葉近生,或散生;葉柄長8-12cm,腹面略扁平,深棕色至紫棕色,有光澤;葉片薄革質,無毛,狹卵形,長14-20cm,寬6-8cm,先端漸尖。基部圓楔形,三回羽狀;羽片8-12對,互生,斜展,有柄,卵形,下部的長4-5.5cm,寬2-2.5cm,二回羽狀;羽片1-4對,柄纖細,三角狀卵形,下部的長1.5-2cm,寬1-1.5cm,一回羽狀;末回羽片1對,互生,平展,有短柄,倒三角狀卵形或扇形,長5-8mm,寬4-8mm,先端圓形有鈍齒,基部楔形至圓楔形,頂生羽片倒卵形略大;葉脈為多回二叉分枝,直達小羽片的鋸齒尖端,兩面均明顯。孢子囊群近圓形,背生於羽片先端凹缺內,每羽片1個;囊群蓋近圓形或長圓形,紅褐色,全緣或呈波狀,宿存。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m左右的林下溪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江西、台灣、四川等地。

中藥

出處

石長生,始載於《本經》,一名丹草,列入下品。

1.《別錄》云:石長生,生鹹陽山谷。2.《本草經集注》云:近道亦有,是細細草葉,花紫色爾。南中多生石岩下,葉似藏而細,如龍鬚草大,黑如光漆,高尺余,不與余草雜也。3.《綱目》引宋祁《益部方物記》云:長生草,生山陰蕨地,修莖茸葉,色似檜而澤,經冬不凋。‘所述特徵與本種相似,但所繪之圖似為鳳尾蕨。

拼音名

Shí Chánɡ Shēnɡ

別名

丹草、長生草、丹沙草、生肌草、石中珠、岩浮萍、豬毛七、水豬毛七、豬鬃草、豬毛腳筋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鐵線蕨科植物單蓋鐵線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diantum monochlamys Eaton[A.venustum Don var.monochlamys Keys]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化學成份

全草含鐵線蕨烯(adianene),5-鐵線蕨烯臭氧化物(adian-5-ene-ozonide),7-羊齒烯(7-ferene),雁齒烯(filicene),羥基鐵線蕨酮(hydroxyadiantone),鐵線蕨酮(adiantone),金絲桃甙(hyperin),紫雲英甙(astragalin),洋李甙(prunin)。

性味

鹹;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解毒。主肺熱咳嗽;感冒發熱;癰腫疔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附方

綱目》:四時不雕(凋),故曰長生。又多生石岩上,而名石長生。丹草、丹沙草,皆因葉背生有紅褐色孢子囊。以豬毛、豬鬃稱之者,皆因其葉柄細長深棕色,其基部及根莖被有紫棕色、似毛狀鱗片而得名。

各家論述

新修本草》:今市人用(鼠令)筋草為之,葉似青葙,莖細勁紫色,今太常用者是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