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碳世

石碳世

古生代早期的海洋在泥盆世時期閉合,形成「盤古」(Pangea)大陸的前身。淡水魚類開始自南半球的陸地遷徙到北美(North America)和歐洲(Europe)。森林則是首次出現在赤道地區的古加拿大(Canada,今天的北極附近)。

石碳世石碳世

概述

石碳世洪水泛濫了整個大陸

動植物

古生代早期的海洋在泥盆世時期閉合,形成「盤古」(Pangea)大陸的前身。淡水魚類開始自南半球的陸地遷徙到北美(North America)和歐洲(Europe)。森林則是首次出現在赤道地區的古加拿大(Canada,今天的北極附近)。
泥盆世時期是屬於「魚類的世界」,在早泥盆世演化出的有頷魚類到了晚泥盆世成為最頂尖的掠食者
植物此時也開始大量出現在陸地上,同時最早形成於熱帶沼澤地區的「煤」,則是覆蓋了大半今天加拿大極區附近的島嶼、北格陵蘭(Greenland)以及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等地。

演變

在石碳世早期,位於歐美大陸(Euramerica)岡瓦那大陸(Gondwana)之間的古生代海洋開始閉合,形成了阿帕拉契山脈(Appalachian Mts.)和維利斯堪山脈(Variscan Mts.)。同時南極(Antarctica)開始形成冰帽,四足的爬蟲類開始演化,赤道地區開始形成煤的沼澤。在晚石碳世時,由北美及北歐所組成的大陸與南方的岡瓦那大陸(Gondwana)發生碰撞,形成了盤古大陸(Pangea)的西半部。冰雪此時覆蓋了泰半的南半球,而巨大的沼澤區煤田則形成於赤道附近。

到了古生代末期,絕大部分在潘諾西亞(Pannotia)超大陸支解期間張開的海洋,都由於後來大陸與大陸之間碰撞,並形成了新的超大陸盤古(Pangea)之後耗盡了。以赤道為中心,盤古大陸從南極延伸至北極,並將古地中海(Paleo-Tethys Ocean)與古太平洋(panthalassic)分隔在東、西兩側。

在晚石碳世到早二疊世的期間,盤古大陸的南部(包括South America南美洲南部、Africa非洲南部、Antarctica南極洲、India印度、印度南部以及Australia澳洲)是被冰河所覆蓋。同時證據也顯示在二疊世晚期,當時北極的冰帽出現在西伯利亞(Siberia)東部。同時在石碳世晚期,位於盤古大陸中部寬廣的山脈則形成了赤道高地,當地並成為赤道雨林帶形成煤炭的場所。在二疊世中葉,盤古中央山脈往北移動到北美及北歐內部的乾燥氣候區,變成類似沙漠的天氣。持續抬升的山脈則阻擋了赤道風帶吹送而來的水汽。

「盤古」這個字的意思是「所有的大陸」,雖然我們稱為「盤古」的這塊超大陸形成於古生代末期,但是這塊超大陸在當時似乎仍未包含所有的陸地,就在東半球 - 古地中海的右側,仍然有分離於超大陸之外的陸地。這些大陸就是南、北中國陸塊(South,North China),以及一塊長形「擋風玻璃」狀的辛梅利亞(Cimmeria)大陸。辛梅利亞大陸包含的部分有土耳其(Turkey)、伊(Iran)、阿富汗(Afghanistan)、西藏(Tibet)、印度支那(Indochina)和馬來亞(Malaya)。這塊大陸似乎是晚石碳到早二疊的期間,從岡瓦那大陸(Gondwana)「印度 - 澳洲」(India-Australia)的邊緣分離開來。結合了中國陸塊,辛梅利亞大陸朝著歐亞大陸往北移動,最終在晚三疊世時,撞上了西伯利亞(Siberia)的南緣。於是就在亞洲這些破碎陸塊互相撞擊之後,世界上所有的陸地於是全部加入了超大陸,形成名符其實的盤古大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