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鄉[重慶市南川區下轄鎮]

石溪鄉[重慶市南川區下轄鎮]

重慶市南川區石溪鄉位於南川區北部,距主城區34公里,東接鳴玉鎮、南接福壽鄉、河圖鄉、西鄰土溪鄉、乾豐鄉,北臨涪陵區新村鄉,幅員面積57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5個行政村,45個農業社,有5304戶,1698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4人,集鎮人口2000人。屬典型的農業鄉,有“板凳龍”之鄉和“水果”之鄉美稱。

基本信息

主要概況

石溪鄉石溪鄉
石溪鄉原名回龍場,場鎮始建於明朝,後因場側有一石牛而得名石牛溪,清宣統2年(1910年)建立石牛溪鄉,民國30年(1941年)更名為石溪鄉。東接鳴玉鎮,南接福壽鄉河圖鄉、西鄰土溪鄉乾豐鄉,北臨涪陵區新村鄉。全鄉幅員面積54.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530多畝,森林覆蓋率達43%,有大小河流7條,各類水庫6座。鄉政府所在地距城區33公里。全鄉下轄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17164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4114。建有黨委1個,建有黨總支3個、黨支部,黨支部13個,有黨員450名,流動黨員89名。鄉機關有行政編制人員24名、工勤編制人員1名、事業編制人員12名(不含教育、衛生系統)。鄉黨委有6名委員,平均年齡42.5歲,女同志1名。

200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000萬元,同比增長29%;財政總收入48.5萬元,增長4.3%;農民人均純收入4175元,增長29.46%。2007年板凳龍舞—《鳳兒-月米酒》獲第三屆重慶人口文化藝術節文藝調演特等獎。

亮點工作:一是精心打造“板凳龍”舞特色文化。二是建立伏淡季水果生產基地1000畝。三是解決了1300人的飲水難問題。四是硬化衛星、五星、鹽井、翠豐村級公路22公里。

總體思路:圍繞“突出特色,固本強基,構建生態、商貿、和諧石溪”的工作思路,發揚“團結實幹,負重自強,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石溪精神,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和諧,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總量達9280萬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0%,達到5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00元以上。

重點工作:一是整治杜家溝水庫。二是修建衛星居委人畜飲水工程。三是搞好鄉村旅遊業,開發果山1000畝。

主要建設

城鎮建設

石溪鄉石溪鄉
石溪鄉已完成了集鎮二環路千米大街建設;完成了全鄉13處人飲水工程;完成了2處土地開發整治工程;完成了8.2公里的通鄉公路油化,現正實施24.99公里的村級公路硬化;完成了3個病危水庫的維修整治;完成了2所學校的危房改造;改建了衛生院;實施了農網改造;實現了“村村通”電視工程。

社會穩定安康。全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法制意識有所提高,雙高普九成果得以鞏固,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文廣、衛生、環保、體育、社保等事業成效顯著。幾年來,我鄉先後被評為重慶市“板凳龍”特色文化之鄉、重慶市模範鄉工會、雙擁模範鄉、體育工作全民健身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法制建設先進集體,鄉政府機關被南川區委、區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衛生單位”。

自從04年來,鄉黨委、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帶領全鄉人民積極發展生產,結合自身優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了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農民增收步伐加快,全鄉面貌有了較大的改善。

2006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730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1285萬元,農業總產值60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25元,完成本級財政總收入46.4萬元。

黨政建設

石溪鄉石溪鄉
石溪鄉開展專題警示教育活動,全體幹部收看了《賭之害》專題教育片,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及中紀委、中組部《關於嚴肅查處黨員和幹部參與賭博的通知》 、,同時,認真學習了《關於我縣兩起黨員幹部參與賭博嚴重違紀案件的通報》。

通過學習教育及討論,大家充分認識了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和現實緊迫性,認識到必須始終築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努力做到思想上始終清醒,政治上始終堅定,作風上始終務實。石溪鄉將以此次警示教育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為石溪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而努力。

相關政策

石溪鄉石溪鄉
1、強化領導,統一思想

通過層層會議,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明確任務:一要明確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把抓新農村建設貫穿農村工作的全過程,建立健全鄉村幹部考核機制,將各村的建設情況作為考核駐村幹部成績的主要內容,體現獎勤罰懶。二要明確樹立艱苦奮鬥和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歷史的、持久的工作任務,要克服厭煩的,克服“等、靠、要”的,克服被動抓新農村的情緒和思想。三要明確新農村建設“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整體推進的指導思想。四要明確“主抓重點,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的工作遞進關係。今年主要抓試點村石溪村,整治村溪口村,連片的下坦村以此為契機,在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班子建設等工作上有新的突破

2、強化宣傳,再造氛圍

除了原有的標語黑板報、遠程教育站點、露天電影等方式外,主要強調兩個方式的宣傳:一是寄公開信,進一步掌握石溪的華僑、在外經商、從政等人士的情況,通過寄信,激發他們的愛鄉熱情和投入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二是抓典型宣傳,通過聯繫媒體加強對“新農民,新產業,新風尚”的宣傳,極力營造“人人建設新農村,個個爭當新農民”的良好氛圍。

3、強化措施,狠抓落實

一是繼續抓好規劃的編制,把《規劃》編製作為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求突出對新農村建房點和工業園區的規劃,並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規劃編制的意見,力爭規劃講科學,善定位,抓進度,求質量。預計8月底完成地形測量,9月份進入資源調查、文本編制階段,爭取在11月底完成規劃編制全部工作。

二是多渠道培育經濟成長點,尋找新農村建設產業支撐,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建全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機制、加大種養殖戶扶持力度、發展來料加工業等途徑,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其次,按照“以工富農”的思路,在做大做強石材雕塑這個龍頭產業外,今年整理部分基礎較好的非農建設用地,嘗試引進一至兩家低污染、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服裝加工),以帶動就業。目前已簽約的一家外貿服裝企業,征地工作正在進行。另外,以甌江為依託,石溪“農家樂”旅遊項目,正引起有關人士的投資興趣。

三是以試點村為主抓手,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石溪村今年要完成村辦公樓的建設,計畫拆除豬、牛欄、占道建築2000平米,建設村民活動場地、花壇、涼亭約800平米,粉刷赤膊牆15000平米,整治河道0、5公里,總投資約150萬元。此外,要推進鄰村的建設和改造,各村創造條件,逐步落實專人保潔制度。做好330國道沿線的環境整治。加快垃圾填埋場建設進度

四是努力推進農村基層組織、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4、強化監督,鞏固成效

一是聘請顧問,及時對石溪的建設和發展提出建議意見。二是成立鄉、村兩級的新農村建設監督小組,定時組織檢查,尋找不足,不斷改正,以鞏固成效。三是加強與兄弟鄉鎮的溝通,學習先進經驗,尋找差距,不斷提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