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鄉

石橋鄉

石橋鄉文明創建卓有特色。開展了“和諧村組”創建宣傳活動,特別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特色明顯,白馬田國小的“今日提醒”、“今日陽光台”、“今日曝光台”、“今日溫馨提示”的“四個今日”先後多次被人民日報、湖南日報、科技導報、中國環境報、邵陽日報等媒體報導。鄉機關建設逐步走向規範,寬敞明亮的辦公樓,設有機關食堂、圖書室、桌球室、國防教育展覽室、禁毒教育室、多媒體電教室,機關院落實現了美化、綠化,為幹部職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2007年3月,該鄉被市委、市政府評定為“市級文明鄉鎮”。

基本信息

區域劃分

石橋鄉石橋鄉區域圖
1936年前,石橋鄉屬沂水縣八區,1943年屬沂北縣大泉區。1944年5月劃歸沂源縣為大泉區,1950年4月改稱第七區,1955年10月復改稱大泉區。1956年2月,撤消大泉區,分別併入東里、悅莊區。1958年3月,從悅莊區劃出石橋鄉,從東里劃出大泉鄉,9月,撤石橋鄉,建立毫山人民公社,撤大泉鄉,成立萬祥人民公社,12月,毫山與萬祥公社合併,建立石橋公社。1965年6月,撤石橋鄉,分別併入悅莊、張家坡區。1971年5月,從悅莊、張家坡公社劃出石橋公社。1984年6月,社改鄉(鎮),改稱石橋區,1985年9月,撤區調整鄉(鎮),復改稱石橋鄉,到2002年未變。

城鎮介紹

石橋鄉位於沂源縣東部,距縣城20公里,博沂路石香路橫貫鄉境,濟青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全鄉轄29個行政村,3.1萬人,總面積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萬畝。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屬山區丘陵地,南部為青石山區,北部為砂石山區,山地寬漫,空氣清新,土壤以砂土為主,兼有山地黃壤和紅土,土層深厚,土壤養分

石橋鄉石橋鄉
含量充足;氣候條件良好,一年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獨特的地理、資源優勢以及良好的氣候條件,極有利於果樹、中藥材的生長。近年來,石橋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抓板塊富財政、強三業促增收、求和諧上水平”的發展思路,團結帶領全鄉人民,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求真務實,幹事創業,推動了全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2006年全鄉生產總值達到2.28億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4億元,增長20%;境內財政總收入達到350萬元,增長46%;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10.5萬元,增長60%;人均純收入達到3948元,增長11%。

石橋鄉共有工業企業110個,其中農村個體工業65個,達力電源、寶東竹木製品廠、寶東塑膠製品廠、鴻泰環保型磚廠、石橋羽絨製品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民營生產企業異軍突起,產銷兩旺,有些產品還遠銷國外。房地產開發異彩紛呈,海洋明珠中高檔住宅小區、天香樓住宅小區、雍翠豪苑續期住宅小區等都坐落在該鄉境內,大大提升了石橋鄉的生活品位。招商引資碩果纍纍。2007年共引進項目6個,共契約招商資金2.1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6億元,為石橋鄉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重點建設項目遍地開花,佘湖新城、雙龍紫薇園、寶慶高科技工業園、邵陽大道等一批市重點建設項目都坐落在此,該鄉的地域優勢得到明顯改善,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該鄉已經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村村通路、村村通電”的“三通”工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白馬村是市、區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該村的辦公樓已經裝修一新,整潔明亮;太陽能建設工程和改水改廁在全村進行推廣,組道已經全部完成硬化,休閒廣場正完成建設和綠化,與新農村建設配套的白馬新村也正在籌建當中。

農業發展

農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果業經濟發展迅速。建成了以蘋果葡萄、桃為主的3萬畝綠色、無公害乾鮮果,實現人均1畝經濟園,糧經比例達到1:9。二是畜業養殖基地發展勢頭良好。以肉鴨加工企業為依託,發展肉

石橋鄉石橋鄉
鴨大棚60餘個,實現年出欄90萬隻。同時,建成了以大泉養羊、東北莊養、龍門峪養等十幾個養殖特色村。三是藥業面積進一步擴大。建成了以丹參黃芪桔梗黃芩為主中藥材基地8000畝,為GAP認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四是蔬菜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建成了以黃安越夏蘿蔔為主的蔬菜基地1500畝,被評為市級蔬菜示範基地。同時以錯石、東北莊、茅子峪為主的菜花基地面積達到2000畝,計畫今年完成市級示範園申報工作。
全鄉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林果業和畜牧業,農業經濟發展較快。截止2002年,全鄉紅富士蘋果達到盛果期的面積1.1萬畝,年產優質蘋果2萬噸。“紅提”、“巨峰”葡萄9000畝,可供上市葡萄總產量達到1.6萬噸。年產鮮桃125萬公斤,以優質黃金桃、新川中島桃、壽桃為主導品種。花椒總面積達到7000畝,總產達12.5萬公斤。

畜牧業以培育養殖專業村和專業戶為重點,建設了馬莊大棚養鴨、分水養兔、龍門峪養雞、大泉養羊等十幾個養殖基地。馬莊大棚養殖項目,共建養鴨大棚60個,存欄量達到6萬隻,年產值達到800萬元。投資100萬元建成集冷藏加工於一體的禽畜加工企業—盛達鴨業公司,全鄉初步形成“公司聯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生產模式。

工業建設

工業和招商引資工作有了新突破。全鄉上下集中力量抓招商引資,抓投入、上項目,近年來共引進外資近億元,新上了聖佛山塑膠公司、磊鑫石料廠、東北莊石料廠、龍門峪砂廠、沂蒙型鋼新廠等六個工業項目,工業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同時突出抓好“四個”工業特色小板塊培植,形成了以盛達、沂河源、長峰三家鴨業公司為主的鴨業經濟板塊;以刺繡、馬扎、塑編、草編為主的手工業板塊;以石灰石砂石頁岩開發為主的資源開發型項目板塊;以沂蒙型鋼為龍頭的鑄造業板塊。
80000錠精梳紡紗項目

石橋鄉石橋鄉
該公司是一家集農、工、貿於一體的現代化企業,現有固定資產3000萬元,生產廠房30000平方米,職工320人,配有20000紗錠和5000倍捻線錠及精梳配套設備,年產精梳棉紗2000噸,普梳棉紗2000噸,紡織用線1000噸,年可實現產值6000萬元,利稅1000萬元。公司資產負債率14%,銀行資信等級aaa級。

沂蒙山果菜批發市場大型果菜加工冷藏項目
該批發市場占地500畝,現有固定資產2000萬元,擁有5000平方米交易大棚兩座,60間平房,硬化地面20000平方米,36座保鮮庫。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果品、蔬菜的品種和產量都有了很大改觀,人們對水果、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對果品、蔬菜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果品、蔬菜的儲存受到廣泛的重視,這為氣調保鮮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廣大的市場。

山東沂源宏達塑膠有限公司
山東沂源宏達塑膠有限公司擁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註冊資本300.6萬元,職工350人,年加工各類塑膠編織袋2000噸,各類鑄造件3000噸,公司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產品國際市場需求量大,近年來歐美市場取消了該產品配額限制,產品出口渠道暢通。公司現有熟練操作工300名,後續操作工方便招收。外貿人員15名,有8年對外貿易經驗,能夠保證外商投資的合理收益,投資無風險。

紙製品加工項目
沂源縣蒲公英婦幼用品有限公司是以婦用衛生棉、衛生護墊生產銷售為主的企業,總資產1000萬元,資產負債率15%,現有職工45人,占地面積12441.9平方米。所產婦用衛生棉、衛生護墊是添加中草藥成分的綠色保健型產品,有交好的市場前景。項目總投資100萬美元,產值200萬美元,年利稅15萬美元,投資回收期3年。

石橋鄉石橋鄉
蘋果粉加工項目
張家坡鄉無公害果品開發公司是鄉政府直屬企業,主要開發高檔、優質、無公害果品。張家坡鄉位於風景秀麗的紅水河畔,面積98平方公里,2.7萬人口,林果業為主導產業,林果面積4萬畝,蘋果2.5萬畝,年產蘋果4萬噸。蘋果無任何工業污染,加上科學的管理,所產蘋果為有機優質無公害果品,可加工成國際市場上走俏的保健營養蘋果粉食品,可大量出口。有豐富的果品資源,且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交通十分便利。項目總投資100萬美元,年產值220萬美元,投資回收期2.5年。

工藝製品加工項目
沂源縣魯益工藝製品廠是以草編、刺繡、塑膠、皮革工藝製品加工為主的外向型企業,總資產500萬元人民幣,資產負債率34%,現有職工3000人,廠區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產品出口日本、美國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企業與全省各外貿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產品信譽良好倍受外商青睞。公司具有豐富的原料和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良好的市場保證,成熟的技術。項目總投資60萬美元,年產值120萬美元,投資回收期2.8年。

旅遊娛樂

以聖佛山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得到長足發展。聖佛山怪石峪休閒樂園內松林密布、瀑布飛瀉、泉溪緩流、怪石林立、林果飄香,自然景觀堪稱“清、奇、秀、美”,素有江北第一連環瀑之稱,被市政府確定為“市級風景名勝景區”。特別是2006年與魯晨報社簽訂了總投資1億元的聖佛山旅遊開發契約,聖佛山旅遊業發展前景更加廣闊。經過不斷開發,目前景區已成為集旅遊觀光、休閒運動、避暑度假、食宿娛樂為一體的旅遊聖地,旅遊業正逐步成為全鄉經濟成長的新亮點。

聖佛山

石橋鄉聖佛山
位於縣城東北30公里處的石橋鄉和張家坡鄉,海拔683米,面積18平方公里。該景區是教育與勞動、農科教、旅遊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自然山水科教基地景區,也是高效、生態、觀光農業相結合的科學實驗、示範、推廣基地,集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科教成果、生態保護展示於一體,以“勞動、創造、育人”為宗旨,對中小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以提高中小學生在農業、生態、科技旅遊等方面的素質。景區內有大面積的花崗岩石林和石景、瀑布,環境優美,景觀豐富,是農業生態觀光及休閒、度假、感受自然的理想佳境。主要景點包括素質教育基地和下水簾瀑布。
聖佛山素質教育基地面積7平方公里,建有勞動教育綜合教室公寓,禽、畜養殖場14間,魚池2個;栽植乾鮮果木及花卉37個品種12100餘棵;開闢花卉、葡萄、藥材、銀杏等繁育苗圃,對山上自然植物進行分科嫁接實驗,基本上達到種植品種新、優、特,栽植油桃、李子等乾鮮果16個品種42700棵,育苗6個品種125800棵,栽植銀杏、柏樹等綠化樹木52000棵,引進牡丹等72個品種5530棵,為全縣發展高效農業提供實驗、示範和推廣模式。每年各地中小學生都來此接受勞動實踐教育,使該基地向著“中小學生的勞動實踐教育基
石橋鄉聖佛山下瀑布
地、成教學校實驗示範推廣基地、旅遊觀光基地、教師度假休閒基地、自然資源展示與生態保護基地”等多功能、綜合型的規模和效益發展。1998年本基地被確定為“中央教科所聖佛山勞動基地”、“中國教育學會國際青少年生命樹中心直屬基地”和沂源縣科委“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同時還建設基地山門、各類標誌牌、輸電線路、上山道路等基礎設施。目前已形成“山頂松戴帽、刺槐圍山腰、乾鮮果林在山腳”、擁有觀賞林、科研林、生態林和紀念林等多功能的立體生態開發體系。
下水簾瀑布位於聖佛山素質教育基地南部,是山間溪流匯於深潭並有懸崖跌落形成。瀑布長約100米,寬20餘米,落差30多米,水流清澈透明,急流飛濺,聲震峽谷,蔚為壯觀。

唐山隋唐摩崖石刻

石橋鄉唐山隋唐摩崖石刻
唐山又名塔山,海拔516m。滿山松柏覆蓋,遮天蔽日,號稱“唐山疊翠”,為古“沂陽八景”之一。山上有七十二泉,。極頂建有奶奶廟,山腰平緩處建有大雄寶殿、關帝廟、魯班廟、老君閣、三清殿、觀音閣及11層磚塔。院內一株銀杏樹,乾高15m,胸圍5.5m,四股八叉,冠覆巍峨,歷盡千年滄桑,仍枝葉繁茂,果實纍纍。在銀杏樹下附近還保存著10多通古碑。
隋唐摩崖石刻位於唐山南麓山腰懸崖峭壁之上,當地人稱“羅漢崖”。在高20多米,寬80多米的峭壁之上,共刻有浮雕造像503身。其中高浮雕497身,陰刻1身,單獨一組5身。497身高浮雕像分別鑿刻於8個佛龕之中,每個高約40cm。它們多盤膝而坐,有的有寶冠頭飾,有的呈球狀髮髻及袒胸者,有的端坐參悟,有的對坐說法,有的搔手弄姿,神情姿態各不相同。系隋唐年間造像,專家評價其造像數量、規模、工程、文物價值諸方面沂源數第一,全省亦罕見。

名人簡介

高玉章,女,明崇禎年間詩人。生卒年月不詳。祖籍石橋鄉張莊。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兄,高名衡,崇禎四年(1631)進士,官至河南巡按。夫,張兆聖,京畿五城兵馬司。東里店有張家的莊園和墓地。高氏夫婦曾在東里店居住。高氏死後葬於東里店文山前張家大林。高氏長文墨,擅詩賦,溫文嫻淑。因夫、兄居官在外,思念親人,常寫詩寄情,終因憂鬱過度病死。高名衡告老還鄉後,在胞妹書篋中發現題為《玉映草》詩集,睹物思人,

石橋鄉石橋鄉,留下蘇東坡珍貴書法
從中選輯40首,在東里店張家大林高玉章墓前立石碑一幢,將詩刻於上,題《玉映草小引》為序,以志紀念。其詩雖系兒女情思傷逝之作,但語言清絕,字詞雋逸,不失為閨秀佳作。過去凡到沂水的墨客文士,多就道東里店,親睹詩碑,吟詠為快事。“文化大革命”時,詩碑被毀。

杜澤,字子潤,悅莊鎮林集村人。明洪武年間為吏部尚書。生卒年月不詳。舊《沂水縣誌》載:“以文學薦授沂水縣儒學訓導,洪武間入朝,上御文華殿命講《洪範》,升詹事府正詹,吏部尚書。”又載:杜澤墓,縣西北160里,儒林集,有碑記,御葬。“儒林集杜家林占地很多,有碑碣、石人、石馬、氣勢非凡”,有“千頃杜家林,萬丈馬嘶溝”之說。現已毀圮無存。

齊更新,字鼎衡,魯村鎮王村人。清工部主事。生卒年月不詳。舊《蒙陰縣誌(康熙廿四年修)》載:“齊更新,字鼎衡,素有學行,數世同居。明季大亂,令長以其行望孚眾,使詣賊壘,陳說利害,賊鹹投戈,邑賴以安。以歲薦授滋陽訓導,課士有方,攝嘉祥邑,篆平巨寇,兩台旌其功,遷大名之南樂令。值大旱,發粟賑饑,全活甚眾,屢決疑獄,多所平反,魏南有於公之譽焉。入為工部主事,卒。”又載:“任滋陽縣教諭,遷至隸,南樂縣知縣,終工部營繕司主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