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寨鎮

矮寨鎮

矮寨鎮位於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市境西部,距市區20公里,面積142.27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系苗族聚居鎮。鎮政府駐矮寨。319國道斜穿東北部。轄平灘、營盤2個居委會和矮寨、家庭、重武、補沙、小興、聯團、排兄、幸福、高籌、陽桃、補育、陽孟、大興寨、吉好、陽光、小龍、坪年、德茹、洽比、德夯、夯臘、岩科22個村委會。1950年屬二區,1956年設矮寨鄉,1958年設上游公社,1984年復鄉,1986年置鎮。2012年3月底,位於湘西矮寨鎮、創4項世界第一的矮寨特大懸索橋正式通車。

基本信息

矮寨鎮簡介

矮寨鎮德夯村矮寨鎮德夯村

矮寨鎮地處湘西州府吉首西大門,距市區19公里,319、209國道和長渝高速穿境而過,是一個以苗族人口為主的山區生態名鎮、文化大鎮和旅遊重鎮,轄16個村、1個社區和1個居委會,55個自然寨,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680人。周圍有大龍洞風景區古苗河風景區、邊城風景區和呂洞山風景區,境內有開路先鋒銅像、國家級風景區——德夯民俗風情園,更有聞名遐邇、雄奇壯麗並誕生了中國第一座立交橋的中國公路奇觀,是張家界——猛洞河——吉首——鳳凰大湘西旅遊黃金線的中心名鎮,是國家西南地區新興的旅遊熱點地帶,被譽為武陵山區的明珠城鎮。

歷史文化

紅色歷史

吉首市矮寨鎮有一個位於海拔700多米之上的家庭村,它的與眾不同在於:一個小小的村莊居然有四個城門(遺址),南邊的城門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還在,當地村民說:“一戶人家嫁女,柜子太大過不了城門,只好把城門拆了。”文物專家稱,這是一處抗戰遺址,修建堅固的家庭村當年保衛的乃是連通西南大後方的湘川公路。

八年抗戰中,湘川公路是連線粵漢、湘桂鐵路通西南大後方的唯一通道,湘川公路中段橫貫湘西全境,其矮寨坡段位於吉首市矮寨鎮西面,家庭村的西門城牆和敵台剛好與矮寨公路遙相對望。1938年,為保護湘川公路矮寨坡段,時任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張治忠將軍,派遣陳易謀負責在此修築防禦工事。陳易謀在矮寨坡對面的家庭村修建了東、南、西、北四座城門,並沿家庭村四周修建城牆,整整動用了近十個村子的勞力。

特色文化

體育文化

矮寨是湘西州府吉首的門戶和西部開發的前沿陣地,亦是苗族體育文化的沃土。曾被國家民委、國家文化部和國家體育局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和中國民俗民間藝術之鄉——鼓舞之鄉。

長期以來,矮寨苗族人民休戚與共,創造了燦爛的民族體育文化,形成了以籃球競技為主題的包括苗鼓、苗歌、儺戲、舞獅、上刀梯等優秀民族民間藝術,使這片古老的土地流光溢彩,千嬌百媚。

1986年,矮寨成功舉辦了湘、鄂、渝、黔四省邊區農民運動會,並選派了籃球隊參加比賽,獲得了冠軍。2000年首次成功舉辦了湘西州中國移動杯·矮寨苗族“百籃百獅”會活動。2002年9月舉辦了中國湘西德夯‘湘酒鬼杯’國際攀岩賽和中國‘苗鼓節’。2005年6月舉辦了“中國鼓文化節”。2007年7月成功舉辦了首屆“體彩杯”湘西州農民運動會。另外還經常舉辦富有民族特色的“正月舞獅會”、“三月三”、“四月八”、“趕秋節”、“重陽節”等傳統重大節日活動,使矮寨這顆武陵明珠愈發璀璨。

民族團結

矮寨地處吉首市西部邊陲,與鳳凰縣米良鄉,花垣縣大龍鄉、排碧鄉、排料鄉,保靖縣夯沙鄉依山相伴,是典型的三角地帶。為了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穩定,矮寨在黨的民族政策關懷下,定期開展多種多樣的苗族活動來促進周邊民族的友誼團結,勤勞善良,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每逢“春節百獅會”、“三月三”、“四月八”、“趕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花垣、鳳凰、保靖等周邊友鄰縣的苗族民眾身著盛裝,邀友結伴,湧向矮寨,歌聲裊裊、笑語盈盈、熱鬧非凡,使矮寨呈現一派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的景象。
同時,針對民族交匯、社會複雜等問題,矮寨鎮突出抓好周邊鄉鎮的綜治維穩和矛盾調處工作。1996年,矮寨鎮組織召開首屆四縣市九鄉鎮的聯誼、聯防、聯治會議,簽訂了聯防聯治協定書。1998年,矮寨鎮負責人組織走訪了排碧、排料、大龍、夯沙、米良等鄉鎮,加強聯繫,交流經驗,為邊界村寨的繁榮和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通過大力開展聯防聯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率達100%,沒有發生一起有影響的群體性事件,周邊友鄰蓬勃發展,和諧之風興旺濃郁。

民族風情

服飾習俗

苗族男裝簡樸,女裝繁華,胸前和袖口及褲腳要滾邊、繡花或抽紗,並加上欄桿花瓣於其間。男女頭纏青帕,層層疊疊,大如斗笠,有峨冠秋菊之美。苗族首飾中的頭花、銀帽、銀角、壓領、銀披肩及各種銀領造型精美,品種繁多。

居住習俗

矮寨苗族受自然、氣侯等條件影響,喜居吊腳樓,為“乾欄式”全木結構,底樓作畜舍或擱置農具及石磨等生活設施,樓上住人。樓的四周鋪設走廊,方形窗戶用木條裝上萬字格花紋,屋檐呈魚尾上翹,屋基選擇看重“龍脈”走向和地理氣勢。

歌舞習俗

矮寨人民雖然生活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中,但世世代代樂觀豁達,安居樂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擅長歌舞,其苗族鼓舞、勞動歌、蓐秧鑼鼓歌、山歌、木葉情歌等皆即興創作,出口成章,且構思精巧,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馳名遠揚的苗鼓舞、花燈舞等極富民眾性,鏇律輕快,動作原始質樸,給人爽心悅目的感受。

飲食風俗

矮寨人以玉米、薯類、豆類、稻穀等主要原料,製作成風格各異的特色食品。綠豆粉、油菜湯、釀豆腐、酢海椒、蕎面豆花、紅苕粉、乾豇豆等色鮮味美;米酒、包穀酒等韻味悠長;高山金秋梨、臘肉泡菜、鹽菜等綠色食品令人讚嘆不已,使矮寨成為美食天堂。

婚戀喪葬

矮寨的婚戀帶有自由戀愛色彩,同時也包含了媒人求婚、討庚、送期、聚親、對歌及趕“邊邊場”等莊重的傳統習慣,婚戀流程一環扣一環,既嚴謹又自然。而喪葬則帶有濃郁的地域色彩,從送終、報喪、入棺、辦“道場”、唱孝歌、招魂到跳喪、發喪、下葬無不體現超度亡魂的民間習俗。

生產生活

矮寨人勤勞勇敢,基本是手工勞作,以肩挑或背馱的形式負重運輸,生產工具多為自製,迄今仍保留著石磨、水碾、筒車、風車等原始的勞動工具。生產中團結協作,蓐秧鑼鼓即是一種集體勞動方式。生活中熱情好客,迎賓、待客、送客禮節淳樸濃烈。以苗家攔門、燈火送客、鳴炮敬客和上等飯菜款待賓客並獻酒,挽留客人千言萬語,情真意切,送客一程又一程,極盡地主之誼。空閒時婦女做布鞋、繡鞋墊,男人則上山圍獵等,其樂融融,親密無間。

手工製品

矮寨人民心靈手巧,竹編、藤編精巧雅致,木製器皿小巧玲瓏,織錦刺繡蠟染等豐富多彩,木雕石雕木刻等美觀大方,琳琅滿目的商品是矮寨人民智慧的結晶。

遊藝民俗

矮寨人擅長吹長號、打鑼鼓、舞獅燈、武術,經常性開展舞獅、蘆笙舞、椎牛、上刀梯、扭秧歌等活動,八人秋、花燈、儺戲、草團舞、花鼓等民間遊藝喜聞樂見,拖花炮、踩大犁、踢踺、打籃球等競技活動異彩紛呈。

旅遊景點

苗家山寨

矮寨鎮是一個集苗街、苗歌、苗寨、苗鼓、苗文化習俗、苗鄉自然風光於一體的民族風情旅遊景區。這是吉首苗族聚居最多,苗寨保存最完整,苗族習俗最濃郁的山鎮。生活在這裡的苗民,他們行苗禮,習苗人噎節,穿苗衣,唱苗歌,跳苗舞。著名的苗歌曲調《苗鄉明月》以其自然、奔放的氣勢,優美動聽的鏇律而廣為流傳。2002年國家民委將德夯村命名為“中國西南第一苗寨”。苗族舞蹈《先鋒舞》、《苗家樂》、《綹巾舞》、《舞牛》等也源自於此。

德夯民俗風情園,是鑲嵌在武陵山區眾多旅遊景點之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到這裡觀光族游,可以探訪一個古老民族的諸多奧秘;可以品味苗山、苗嶺、苗民居厚重的歷史文化;可以體驗苗寨獨特的民族風情;可以攀盤古峰、走流沙、游天問台、逛九龍溪等景點,盡情嬉戲於苗鄉奇異的自然山水之間。

地質公園

境內的德夯屬省級地質公園,是雲貴高原與武陵山脈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峽谷的中段,是湘西自治州第一大天然地質公園。

歷經億萬年風吹雨打之後,今天德夯依然保存了完整的生態遺址。實地考察後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她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德夯不僅科考價值難得,而且自然風光極富魅力。盤古峰的原始次森林、海螺峰的九龍門、孔雀展屏的九龍溪、燕子峽的瀑布群、天問台、觀音洞等景點,林木蔥鬱、環境幽適。德夯四周秀峰環列,植被蒼翠,使德夯宛若一顆鑲嵌在深山之中的“明珠”。

流紗瀑布

九龍溪源頭的流紗瀑布高216米,是全國落差最大的瀑布。豐水期,滾滾流水從懸崖上飛入深潭,猶如九龍翻波,吞雲吐霧,聲若巨雷,震撼山谷,氣勢磅礴,雄奇壯觀。枯水期,流水飄下懸崖,時而如輕紗拂面,時而如珠簾懸掛,宛如白紗蕩滌綠潭,漾起層層漣漪,婀娜多姿,溫柔秀雅。從正面仰望瀑布,好像瀑布是從雲端飛流直下,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沿潭畔走至瀑布里去,象是美猴王鑽進了水簾洞。從瀑布背後觀瀑布,只看見瀑布是從一個半圓形的“月亮岩”上飛瀉下來的。瀑布在飄、舞、進、退,如浪、如波、如紗、如練。由於峽谷風大,使得瀑布如流紗,左右前後,飄舞搖擺無定姿,顯得變幻莫測。當陽光照射時,瀑布上空便生出七彩長虹。

畫廊矮寨

翩翩鳥舞,陣陣花香,滾滾林濤,繪就如詩如畫新矮寨。這是矮寨人通過不懈地堅持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最佳化環境、致力生態建設,使昔日“濯濯童山”的矮寨,如今綠意盎然。

從2000年起,矮寨實施了封山育林和退耕還林,並把矮寨打造成為峒河流域的重點林區,吉首市的西部生態屏障。2001年又啟動“吉首市十萬畝環城綠化帶”工程,完成退耕還林還草29000畝,成為湘西州萬畝退耕還林示範片,維修水庫3座、加固水壩15個,修善河堤27處、修築渠道6000米,修建沼氣池1890口。

武陵峒河

峒河生態觀光區,掩藏於吉首、鳳凰、花垣三地交界的大山之中,峒河綿延20公里的源頭就在矮寨境內,這是一條規模大、山勢險、植被茂、動物多、峽谷幽、河水清、景觀奇、景色美,保持著原始古樸風韻的神秘大峽谷。奇,20公里長的大峽谷,折摺疊疊,兩岸對峙,高壁森森;崖畔石筍鍾乳,形態各異,妙不可言。龐大的牛麻藤群落與珍貴紅豆杉相依為伴,高大的桂花樹,真指藍天。谷內奇花異草叢生,名貴中草藥俯拾皆是。秀,20公里綿延竹海,青翠欲滴,綠浪翻滾,溪流潺潺,清澈見底,魚鱗點點。綠潭如鏡,水映山色,色彩繽紛。高崖飛瀑直掛,銀珠落盤。野鴨戲水,百鳥鬧林,岩燕翻飛,彩蝶翩翩。幽,20公里峽谷,崖高百丈,青山綠水,人在其間宛若隔世。險,岸邊高壁,刀斬斧削,鳥跡難達,魚洞險灘,亂石橫空,行人攀岩越澗,驚險刺激。

交通

矮寨特大懸索橋矮寨特大懸索橋

矮寨公路,始建於1935年初,1936年9月全線竣工通車,長約6公里,修築於水平距離不足100米,垂直高度440米,坡度為70-90度的大小斜坡上。公路左右移動,轉折十三道急彎,形成二十六截幾乎平行、上下重疊的路面。矮寨公路是當年國民黨政府修建的湘川公路最險要的一段。據史料記載:1935年,為打通粵漢、湘桂線路通向大後方的通道,蔣介石親任總指揮來抓公路的選線和修造,當年2000多人次民工風餐露宿奮戰整整七個月,死亡200多人,傷殘無數,在坡頂的第一個180度彎道處,樹立著一塊“湘川公路死事員工公墓”的紀念碑,見證著這一段艱辛和慘烈。70年過去了,這仍然是湘西通往重慶、四川、貴州等地的唯一通道,是319和209國道的重合線,坡陡、彎急、車流量大。

在建的吉茶高速公路矮寨懸索橋,高330米,跨1188米,都是中國橋樑建設史無前例的,是亞洲垂直距離最高的橋樑,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德夯民俗風情園遙相呼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