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膜殼絛蟲

短膜殼絛蟲病(hymen a,短膜殼絛蟲)寄生人體腸道所致疾病。 成蟲長25~40mm,寬1mm,頭節有吸盤4個,頂突有單列頭鉤20~30個。

概述

短膜殼絛蟲病(hymenolepiasisnana)是由微小膜殼絛蟲(hymenolepisnana,短膜殼絛蟲)寄生人體腸道所致疾病。

病因

成蟲長25~40mm,寬1mm,頭節有吸盤4個,頂突有單列頭鉤20~30個。頸細長,頸後有體節100~200節,少數多達1000節,每節片有圓形睪丸3個,卵巢分2葉,妊娠節中子宮呈袋狀,含蟲卵80~200個。蟲卵無色透明,橢圓或圓形,大小47~37μm,殼薄,殼與胚膜間充滿無色液體。胚膜兩端各有細絲4~8根伸出,胚膜內有六鉤蚴(圖1)。成蟲寄生宿主小腸上端,蟲體末端妊娠節片常在脫落前崩破,蟲卵散出...查看全文

臨床表現

感染輕者可無症狀,感染嚴重者可出現胃腸和神經症狀,如噁心嘔吐食慾缺乏腹痛腹瀉,以及頭痛、頭暈、煩躁失眠,甚至驚厥等。有的患者可出現皮膚瘙癢和蕁麻疹等過敏症狀。貧血也較常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略增多。
治療:
吡喹酮,15~25mg/kg,頓服,療效可達98.5%。還可採用檳榔煎劑、氯硝柳胺或甲苯達唑等,須連續治療3~5天。

預後

注意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滅鼠,做到食前便後洗手,食具消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