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雄激素

雄激素 睪丸間質細胞分泌雄激素,主要為睪酮(testosterone,t)。正常男性在20-50歲,睪丸每日約分泌4-9mg睪酮,血漿睪酮濃度為22.7±4.3nmol/l。50歲以上隨年齡增長,睪酮的分泌量逐漸減少。

睪丸雄激素

簡介

雄激素受體(AR)是介導雄激素在靶細胞中發揮作用的關鍵大分子,主要存在於男性睪丸組織中.本文綜述了AR及其mRNA在泌尿生殖系統的前列腺、附睪、陰莖皮膚等睪丸外組織,頭皮、海馬旁回、脂肪等非泌尿生殖系統組織及在胃癌、喉癌等睪丸外腫瘤組織中的分布情況,並對AR的檢測方法進行了複習,以進一步研究循環血中雄激素對人體各系統的作用.

相關資料

日前,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辛鍾成教授研究發現,老年人睪丸組織中基因差異表達譜發生了明顯變化,這一多基因表達的變化與其睪丸功能衰退密切相關,該發現對於老年睪丸功能衰退以及男性更年期綜合徵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研究中發現呼吸鏈相關基因COX7A2和ATP50差異表達顯著,很可能是重要的靶點基因。

由“211工程”資助的《老年睪丸雄激素合成功能衰退相關基因的研究》課題中,研究人員套用包含8000個已知基因的人類cDNA基因晶片,對正常青年人和老年人睪丸組織標本進行高通量篩選,並利用RT-PCR、T-A克隆測序等方法驗證基因晶片結果。結果共篩選到差異表達基因117個,占被檢基因的1.46%,其中83個基因在老年睪丸組織中表達下調,34個基因表達上調。這提示老年人睪丸基因表達譜發生顯著變化,老年人睪丸功能衰退與多基因表達和功能變化有關。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COX7A2在老年睪丸組織顯著上調可能會對生精相關細胞的功能結構產生影響,而ATP50的顯著下調與老年人睪丸組織細胞代謝功能減退有關。

辛鍾成教授介紹,從50歲開始,隨年齡增長,男性由於睪丸雄激素合成功能逐步衰退而引起雄激素部分缺乏,並由此引起一系列被稱為男性更年期綜合徵的臨床症狀,顯著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闡明睪丸功能衰退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將有助於深入了解並治療男性更年期綜合徵,並為臨床套用提供診斷和治療靶點。

測定參考值

睪酮測定

一、正常值範圍:青春期:0-43ng/dl。男性:260-1250ng/dl。女性:4-100ng/dl

二、檢查介紹:

三、臨床意義:增高:1、睪丸良性間質細胞瘤(可高出正常100倍)。2、女性男性化腫瘤。3、xyy男性。4、肥胖者稍高。

減低:1、Klinefelter綜合症。2、附睪炎。3、垂體功能減退。4、性腺功能減退(原發或繼發)。5、Kallman綜合症。權威的數據顯示,已婚夫婦中不孕不育發生率為7%~46%。目前全國育齡夫婦大約2.3億人,不孕不育發生率為8%~10%,而治療不孕不育也是相當困難的。

減低

1、Klinefelter綜合症。
2、附睪炎。
3、垂體功能減退。
4、性腺功能減退(原發或繼發)。
5、Kallman綜合症。
權威的數據顯示,已婚夫婦中不孕不育發生率為7%~46%。目前全國育齡夫婦大約2.3億人,不孕不育發生率為8%~10%,而治療不孕不育也是相當困難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