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顧

眷顧

眷顧,詞語,讀作“juàngù”,意思是眷念,思念。就是垂愛關注,即努力去關心和幫助他人,尤其對處境危急、生活困苦的人給以關心和幫助。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眷顧的意思就是垂愛關注,即努力去關心和幫助他人,尤其對處境危急、生活困苦的人給以關心和幫助,眷顧他人,助人為樂,扶危濟困、敬老愛幼等行為,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歐陽修看了蘇洵所寫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十分讚賞,在歐陽修積極推薦下,蘇洵未經考試,就被朝廷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蘇軾和蘇轍也在第二年科舉試中,因文章功力紮實,見解精闢,而被秉公辦事,以文取人的歐陽修選中,中了進士,一時傳為佳話。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詞目:眷顧

拼音:juàn gù

注音:ㄐㄨㄢˋ ㄍㄨˋ

英文:think of

釋義

詞目:眷顧

拼音:juàngù

基本解釋:眷念,思念;亦作“睠顧”,垂愛;關注。

詞源出處

1.眷念,思念

眷顧楚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眷顧眷顧

2.亦作“睠顧”。垂愛;關注。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屈原 ﹞雖放流,睠顧 楚國 ,繫心 懷王 ,不忘欲反。”《新唐書·張廷珪傳》:“故昭見咎異,欲日慎一日,永保大和,是皇天於陛下睠顧深矣。” 宋 劉攽 《和王正仲熙寧郊祀》:“積高常眷顧,昭孝每無違。”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捧心》:“奴家自 浣紗溪 邊遇著那人之後,感其眷顧,贈彼溪紗。” 范文瀾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三章第六節:“因為他實行裕民政治,所以得到了上天的眷顧。”

文化歷史

眷顧的意思就是垂愛關注,即努力去關心和幫助他人,尤其對處境危急、生活困苦的人給以關心和幫助,眷顧他人,助人為樂,扶危濟困、敬老愛幼等行為,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

例:利人乎即為,不利人乎即止。 《墨子·非樂土》

故事:歐陽修引薦“三蘇”傳為佳話

我國唐代和宋代有八位著名散文家,被人們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在這八位散文家中,歐陽修作為北宋初期的文壇領袖,以培養新人、提攜後進而聞名。宋代六大家中的另外五人,都曾受過歐陽修的指導和推薦。

公元1056年,蘇洵帶領兒子蘇軾、蘇轍到京城。歐陽修看了蘇洵所寫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十分讚賞,在歐陽修積極推薦下,蘇洵未經考試,就被朝廷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蘇軾和蘇轍也在第二年科舉試中,因文章功力紮實,見解精闢,而被秉公辦事,以文取人的歐陽修選中,中了進士,一時傳為佳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