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

真正的人是一部蘇聯的文學作品。

歷史背景

蘇聯衛國戰爭初期,殲擊機駕駛員阿列克謝·梅列西耶夫在空戰中受傷,18天后他爬行回到蘇維埃人民中,但從此失去了雙足。失去了雙足,意味著酷愛飛行事業的阿列克謝將永遠告別藍天,因而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後來在同病室的一個老布爾什維克的鼓勵下,阿列克謝立志成為一個真正的蘇維埃人。他以鋼鐵般的意志,長期艱苦訓練,終於靈活運用假腿,重返殲擊機,在衛國戰爭中立下卓絕功勳。

簡介

本書曾獲1946年史達林獎金。作者波列伏依(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левой,1908—1981)是前
蘇聯的新聞記者、作家插圖是蘇聯名畫家茹可夫所作,獲得1950年史達林獎金。
《真正的人》算不上俄蘇文學史上的一流作品,就是在俄羅斯本土目前也境遇不佳。然而到了90年代,可以有更多選擇的 中國讀者又一次選擇了它。在時間就是金錢的今天,人們更精於惦量一切事物的含金量。把一部久違了的《真正的人》列為“金 典”重譯出版,自然是出於深層次的心理期待和文化上的需求。 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此金非彼金,書中沒有點石成金、揮金如土 和紙醉金迷,書中有的只是似乎與時尚不合的、追過崇高的“信 念”。或許編者正是看中這閃閃發光的“信念”,欲借他山之石, 以這塊試金石來甄別“真正的人”、“大寫的人”,呼喚精神的回 歸。 受編者這種精神的感召,我們四位譯者,在謀生之餘,應深 圳海天出版社周景芳女士之約,於1994年歲末短短的時間裡, 通力合作重譯了這部小說,並不指望、也不可能指望藉此名利雙 收,只是希望新的中譯本能讓我們四五十歲的同齡人溫故知新, 希望青少年了解當年伴隨其父母長大的是怎樣一種令人激動的理 想主義的人生信念,也能從紅色金典中汲取人格的力量和精神的維他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