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徳女王

真德女王(?-654年);姓金名勝曼,是新羅國的第28代君主。真平王同母弟真安葛文王金國飯與月明夫人朴氏之女,即真平王的侄女,善德女王的堂妹。

人物簡介

公元647年 ,新羅國的第27代君主,同時也是新羅歷史上第一位女王“善德王”,號聖祖皇姑,仙逝。無子嗣。於是,堂妹金勝曼,以聖骨之身繼承王位,是為新羅國的第28代君主。
真德女王(?-654年),姓勝曼,是新羅國的第28代君主。真平王同母弟真安葛文王金國飯與月明夫人朴氏之女,即真平王的侄女,善德女王的堂妹。《三國史記》記載她姿質豐麗,長七尺,垂手可過膝。元年(唐朝貞觀二十一年)即位。二年改元太和,派遣伊飡金春秋(武烈王)到唐國請攻百濟,三年正月始號令全國服中國衣裳,四年織錦作五言《太平頌》遣使獻給唐高宗,並開始行中國永徽年號。在位八年,無嗣,群臣請伊飡閼川攝政,閼川固讓曰:“臣老矣,無德行可稱,今之德望崇重莫如春秋公,實可謂濟世英傑。”遂奉立金春秋為王。

新羅國簡介

新羅(公元前57年-935年)是在朝鮮半島上與高句麗、百濟並存的王國,被稱為三國時代。首都為金城(今慶州)。
據傳說,新羅的始祖赫居世是從天上飛來的白馬生下的紫卵中出生的。公元前57年,赫居世被居住在今韓國慶尚南北道和洛東江一帶的辰韓六個部落推舉為國王(當時叫居西乾),稱國號為徐那伐。建國初期,王位由辰韓部落中勢力強大的朴氏、昔氏、金氏三家貴族交替。公元356年,來自金氏的奈勿王繼為後,金氏開始世襲王位。

新羅國歷史

直到公元3世紀,新羅仍限於今韓國慶尚南北道東部和江原道一部分地區。5世紀末,新羅在全國重要地點設郵驛,修官道,在慶州設集市。502年新羅廢除奴隸殉葬制度。503年正式定國名為“新羅”,原來的“居西乾”、“次次雄”、“尼師今”、“麻立乾”等稱呼改為“國王”。505年實行州、郡、縣制度,建立起效仿中國中原王朝中央集權的政權。
從6世紀初起,新羅走上向外擴張的道路。公元512年,新羅占領于山國(今郁陵島);532年吞併本伽倻(今洛東江下游慶尚南道);562年完全併吞了大伽倻(今洛東江中游慶尚北道)。同時,新羅通過同高句麗、百濟的戰爭,占領了漢江流域和今江原道安邊等地。到真興王(公元540年至576年在位)的時候,新羅的疆域已經擴大到包括朝鮮半島東南部的整個洛東江流域、中部的漢江流域和今鹹鏡南道一帶的廣闊地區。
643年,新羅第一個女王善德王開始和唐朝交往,之後中國儒家思想傳入新羅,同時新羅開始效仿唐朝的律令制度進行改革。新羅和唐朝的聯軍660年滅亡百濟,663年在白村江口擊敗倭軍,668年滅亡高句麗,朝鮮進入了統一新羅時代。
唐朝在百濟故地設定了熊津都督府等5個都督府,在高句麗故地平壤設定了安東都護府,下轄9個都督府、42個州、100個縣。676年唐朝把安東都護府遷到了遼東;735年唐玄宗將浿江(今大同江)以南劃歸新羅所有。新羅首次統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
統一後的新羅開始進行官僚制度的改革,之後新羅進入鼎盛時期,農業、商業、手工業、藝術、教育、宗教等都得到蓬勃發展,同中國、日本等國家的貿易、文化往來十分密切。
780年武烈王死後,因王位繼承問題發生暴亂事件,新羅由此走向衰落。地方割據勢力強大,農民暴動頻繁出現。892年新羅王族建立後百濟、901年建立後高句麗,朝鮮半島進入後三國時代。後高句麗武將王建奪取後高句麗政權,建立高麗王朝,於935年滅亡新羅,重新統一朝鮮半島。

《三國史記》記載

【新羅本紀 眞德王】
眞德王立。名勝曼,眞平王母弟國飯葛文王之女也, 母,朴氏月明夫人。勝曼姿質豊麗,長七尺,垂手過膝。
元年,正月十七日,誅毗曇,坐死者三十人。二月,拜伊#閼川為上大等,大阿#守勝為牛頭州軍主。唐太宗遣使持節,追贈前王為光祿大夫。仍冊命王為柱國封樂浪郡王。 秋七月, 遣使入唐謝恩。 改元太和。八月, 彗星出於南方, 又眾星北流。 冬十月, 百濟兵圍茂山、甘勿、桐岑三城, 王遣庾信,率步騎一萬以拒之, 苦戰氣竭。 庾信麾下丕寧子及其子擧眞入敵陣, 急格死之, 眾皆奮擊, 斬首三千餘級。 十一月, 王親祀神宮。
二年, 春正月, 遣使大唐朝貢。 三月, 百濟將軍義直侵西邊, 陷腰車等一十餘城。 王患之…… 冬, 使邯帙許朝唐。太宗勅御史問:“新羅臣事大朝, 何以別稱年號?”帙許言:“曾是天朝未頒正朔, 是故先祖法興王以來, 私有紀年, 若天朝有命, 小國又何敢焉?” 太宗然之……
三年, 春正月, 始服中朝衣冠。 秋八月, 百濟將軍殷相率眾來, 攻陷石吐等七城。 王命大將軍……等進擊大敗之, 殺虜將士一百人, 斬軍卒八千九百八十級, 獲戰馬一萬匹, 至若兵仗, 不可勝數。
四年, 夏四月, 下敎: 以眞骨在位者, 執牙笏。 六月, 遣使大唐,告破百濟之眾。 王織錦作五言…… 四時和玉燭, 七曜巡萬方。 維岳降宰輔, 維帝任忠良…… 高宗嘉焉, 拜法敏為大府卿以還。 是歲,始行中國永徽年號。
論曰: 三代更正朔, 後代稱年號, 皆所以大一統, 新百姓之視聽者也。 是故苟非乘時#起, 兩立而爭天下, 與夫奸雄, 乘間而作……若新羅以一意事中國……而法興自稱年號, 惑矣。 厥後承愆襲繆, 多歷年, 所聞太宗之#讓, 猶且因循至是, 然後奉行唐號。 雖出於不得已, 而抑可謂過而能改者矣。
五年, 春正月朔, 王御朝元殿, 受百官正賀。 賀正之禮, 始於此。 二月, 改稟主為執事部, 仍拜波珍……
六年, 春正月, 以波珍#天曉,為左理方府令。 遣使大唐朝貢。 三月, 京都大雪。 王宮南門, 無故自毀。
七年, 冬十一月, 遣使大唐,獻金#布。
八年, 春三月, 王薨。 諡曰眞德,葬沙梁部。唐高宗聞之, 為擧哀於永光門,使大常丞張文收持節弔祭之, 贈開府儀同三司, 賜彩段三百。 國人謂始祖赫居世至眞德二十八王, 謂之聖骨; 自武烈至##, 謂之眞骨。唐令狐澄『新羅記』曰:“其國, 王族謂之第一骨, 余貴族第二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