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鄉

眉山鄉

眉山鄉,位於福建省南安市西北隅,西與安溪縣交界,距市區15千米。面積53.8平方公里。眉山境內群山起伏,山脈縱橫交錯,地形大致自西向東傾斜。東西17公里,南北寬約3.5公里,構成山區屋脊形似人頭“眉毛”,故稱眉山。最高的朝天山海拔913.8米,屬晉江流域,東西溪的分水嶺。由於山巒起伏,走向不一,在高山峽谷中形成了不少小溪澗。大部分由北向南流入。通過安溪縣及侖蒼鎮流入西溪,小部分通過金淘鎮蓋溪村、占石流入東溪。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溫與平原低2—4度,春天霧較多,夏天較涼,年平均降雨量1661.6毫米。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眉山鄉位於南安市西北隅,東與省新鎮相鄰,西與安溪縣城交界,南與侖蒼鎮相連,北與金淘、詩山鎮相接。全鄉面積53.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50845畝,耕地9315畝,農保地9035畝,農保率97%。全鄉總人口 24684人,下轄三凌、高田、太山、天山、小眉、外寨、前進、觀音、山後、觀山、南湖、田內、大眉13個建制村,分設29個自然村、212個村民小組,主要有葉、周、李、魏、呂、陳、蘇、石等8個姓氏。現有黨支部18個,黨員554名。外出人口眾多,占全鄉人口的58%,遍布全國各地。旅居海外包括港澳台僑親約2.9萬人,其中港澳台564人,主要居住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緬甸、新加坡、越南等地。
眉山地處山區,平均海拔560米,常年有霧,適合水稻、茶葉、柑桔、油柿、油茶種植。境內北有朝天山、四峰山,東有向天螺、大帽寨、黃岐山,南有頂雲寨,群山起伏,山脈縱橫交錯,自西向東,東西長17公里,南北寬約3.5公里,構成山區屋脊,形式人頭“眉毛”也是“眉山”來源說法之一。眉山最高的朝天山海拔913.8米,屬晉江流域,東西溪的分水嶺。由於山巒起伏,走向不一,在山谷間形成不少溪澗,大部分由北向南,通過安溪縣及侖蒼鎮流入西溪,小部分通過金淘鎮蓋溪村、占石流入東溪。

行政區劃

[行政代碼]350583200:~201觀山村~202田內村~203太山村~204前進村~205南湖村~206外寨村~207高田村~208三凌村~209大眉村~210小眉村~211天山村~212觀音村~213山後村

歷史沿革

“眉山”地名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取自村名大眉、小眉的“眉”字和山腰、山後的“山”字合成“眉山”。另有一說是取自大眉山(又名大帽山)的山名。宋時分別屬懷德鄉清風裡和金雞鄉仁德里。元、明、清改屬十三、廿四、廿五都。民國17年置眉山鄉,至民國35年期間先後屬第二區、第一區。解放初屬第四區。1956年屬詩山區,1958年屬詩山公社。1961年屬金淘區,1965年屬金淘公社。1971年由金淘公社析出成立眉山公社。1984年改稱眉山鄉。1997年,面積53.8平方千米,人口2.5萬。

基礎設施

交通實現村村通,村主幹交通道路均實現硬化。全鄉共有船嶺格至安溪、船嶺格至侖蒼、船嶺格至金淘、天山至金淘占石、船嶺格至安溪參內、南湖至省新6條主要交通出入口,特殊的交通條件,形成眉山“四面倒水”的獨特地理特點。通訊,13個村實現移動通訊信號全覆蓋,有線電視、程控電話、網際網路實現村村通。2007年籌建眉山鄉紅十字博愛新村,占地面積6865平方米,建築面積4900平方米,安置民眾35戶、128人,被評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10kv供電所1所,發電站6座,總裝機容量455千瓦,小(二)型水庫2個,山圍塘7個。
交通:眉山-金淘 眉山-侖倉 眉山-安溪
農業:水稻, 水果,茶葉
行政部門駐地:眉山鄉人民政府(田內村) 眉山鄉派出所(大眉村)眉山醫院(田內村) 眉山電信門市(田內街)

科教文衛

全鄉原有國小10所,截止至2011年底撤銷7所國小併入眉山中心國小,中學二所(眉山中學,天山中學),國小、國中布局合理,基本能滿足普及9年義務教育的需要。已形成了幼稚園、普教、成教等較為完整、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眉山鄉的體育運動,重點以村為主,現各村有籃球、桌球、象棋、拔河等類的運動員,每逢節假日經常以鄉、村為主開展各種體育活動,有線電視覆蓋率100%以上人民民眾的文體活動生活豐富多彩。

經濟發展

眉山全鄉現有農業耕地面積9315畝,其中水田面積7000畝,林地50845畝,主要以水稻、甘薯農作物為主。全鄉共7056戶人家,人口24520人,現有僑眷8000人,歸僑27人,旅居海外僑親萬餘人,全鄉投入800多萬元鋪築了60.9公里水泥路,實現村村通水泥路。1994年全鄉開通光纜線路,村村有程控電話,全鄉共開通4200多門,網際網路用戶200戶。建立移動通訊基站2個,1個編制網站,5個直放站。全鄉現有茶園面積6000多畝,2003年成功申報“臨笑峰”鐵觀音茶葉綠色食品標誌.
南安市最大的生態茶葉產區是眉山皇旗尖生態茶園,原為眉峰茶場,是1951年土改時沒收觀山地主80畝茶園為基礎建立的“地方國營眉峰茶場”。此後,場名更改多次,1979年名為“國營福建省南安縣眉峰茶葉農場”。
建場之後,建了嶄新的廠房及工人宿舍,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產量不斷增加。1960年茶園面積100畝,產量7.5噸,同時種植荔枝100畝。1980年茶園面積577畝,產量27.8噸。1988年茶園面積600畝,產量31.7噸。除了逐步擴大茶園面積外,還墾植了果園面積124畝,農田80畝,山林地300畝,至1988年,全場總面積1100畝。
茶場不斷革新制茶技術,提高茶葉品質。由茶葉初制轉入茶葉精製,由
手工制茶轉為機械制茶。1988年有電動搖青機15台,電動整形機4台,萎凋條槽2條。電動滾筒殺青機3台,電動揉捻機3台,電動烘乾機4台,實現制茶機械化。
2004年,國企改制後,由外出鄉賢李躍進先生斥資千萬,對茶園、茶樹、品種、車間及設備重新進行科學改造,並通過國家QS認證,初步發展為以種植業為主,養殖業、觀光業為輔的立體生態農業企業。為了提高產品質量,進行了標準化生產,增施農家土雜肥,生產優質生態茶葉;
被列為南安市建設六大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之一,2011年通過國家有機茶葉認證,是國際綠色合作組織茶葉種植示範基地。2012年成立中共南安市皇旗尖生態茶園黨支部!

旅遊資源

一、凌雲葉氏家廟

位於凌雲山高田村中心的凌雲葉氏家廟(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公布),由凌雲葉氏始祖葉迅於北宋雍熙四年(987)始建,歷代修葺,現保持清代中葉風貌。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880平方米。兩進懸山式屋頂,燕尾形屋脊,廳堂面闊五間,進深八柱,15檁帶前廊,抬梁式木構架。
保護範圍:東至孝子祠巷溝,西至路邊擋土牆,北至臥牛山下擋土牆,南至埕前村路

二、雲山寺

位於凌雲山高田村南麓山坡上的雲山寺,坐南朝北,由凌雲葉氏族人和旅居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新加坡僑胞和台灣、香港集資5000萬元修建,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占地面積8888平方米。雲山寺是一座雄偉壯觀,金碧輝煌的山間寺院,整座寺院仿古殿式建築,琉璃紅瓦,巨棟斗拱,雕梁刻鳳,巧奪天工,古色古香。

三、其他古蹟

還有四峰山龍泉寺、大眉觀音院。

歷史名人

眉山歷史上湧現的名人有葉期頤(1738—1791),字孝受,號淡江,清乾隆三十八年(1771)領鄉薦,先後任河南西華縣令,清府宣鹹為知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