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皮魚類

盾皮魚類

盾皮魚類初見於上志留紀,至泥盆紀則稱霸水域,在體質構造上最大的進化是上、下頜的出現。泥盆紀結束,盾皮魚類滅亡。盾皮魚綱是介於無頜綱和真正魚類(包括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之間的一個龐雜的大類群

盾皮魚類

盾皮魚類盾皮魚類
盾皮魚(Placodermi)可能是最原始的頜口類。它們初見於上志留紀,至泥盆紀則稱霸水域,故泥盆紀之所以被稱為魚類的時代(Age of Fishes),就是由於此類動物之盛產。當時介皮類式微,而軟骨魚類僅見端倪。泥盆紀結束,盾皮魚類大部分滅亡。古生代結束後,便不再有此類動物存在。
此類動物在體質構造上最大的進化是上、下頜的出現。此一利器使其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掠食者。其祖先介皮類口緣有能動之骨板,形狀上類似上下頜,但卻無上下頜之功能,致使其僅能在水中濾取有機碎屑。從無頜類演化成真正的頜口類,盾皮類乃是過度形體。演化論者認為在演化史中任何一個重要支系的建立,就其現生種類觀察,都有若干共通、明顯,而安定的特徵。可是這些支系最先出現的祖先,總是向多方面嘗試,並無固定之形態。例如:反弓類(Antiarchs)類似龜鱉及甲殼類;節頸類(Arthrodires)體被重甲,僅頭胸部之間有可動關節;刺鮫類(Acanthodes)外形酷似鮫類,而堅甲鮫類(Stegoselachians)卻近似現生之鱝、魟類而被有堅甲。
初期它們盛產魚淡水,進入泥盆紀始進入海洋
盾皮魚類也有保護身體的骨甲,一般包裹在身體的前部。甲冑魚類的骨甲是一塊將身體全部裝入其中的、不分塊、不能活動的筒狀物;而盾皮魚類的骨甲分成幾塊,而且彼此之間能夠活動,這樣就使盾皮魚類比甲冑魚類在行動上就靈活多了。
盾皮魚類的這些優勢使得它們在生存競爭中能夠壓倒甲冑魚類,到了泥盆紀時發展成為種類繁多的類群。它們包括如下幾個目:節頸魚目、扁平魚目、胴甲魚目、硬鮫目、葉鱗魚目、褶齒魚目和古椎魚目。在這些類群中,最繁盛的是節頸魚類胴甲魚類
節頸魚類頭部和軀幹部被堅固的骨質甲片所包裹,兩個部分的骨片自成系統,只用一對關節相連。上下頜骨的構造很特殊,吃東西時與一般的脊椎動物相反,下頜不動,上頜向上抬起,然後向下切割,像鍘刀一樣。這類魚中有的在泥盆紀中期發展出巨大的類型,例如恐魚,身長可達10米!頭骨巨大,頜骨強壯,前端長有大而銳利的骨板狀牙齒。這樣的骨板形成了完善的剪刀式的銳利邊刃,是很有效的捕食裝置。恐魚可以捕食當時的任何一種魚類,堪稱原始海洋中的霸主。我國四川省江油縣發現過與恐魚相似的盾皮魚頭甲化石,這種魚被稱為江油魚。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