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剩餘價值

相對剩餘價值

相對剩餘價值是絕對剩餘價值的對稱。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產生的剩餘價值。和絕對剩餘價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於創造出來的價值絕對地增加了,而是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把一部分原來的必要勞動時間轉化為剩餘勞動時間,從而使剩餘價值相對地增加。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經歷了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三個發展階段。它是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之一。

發展階段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過程中,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經歷了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三個發展階段。目前,自動化體系和機器人的出現,把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但它同其他一切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一樣,仍然是要使商品便宜,縮短工人為自己耗費的工作日部分,延長他無償地為資本家耗費的工作日部分。它仍然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手段。生產自動化一方面減輕了笨重的體力勞動,另一方面卻提高了對工人的剝削程度。過去,機器把工人家庭全體成員都吸引到勞動市場上,把男勞動力的價值分攤到他全家人身上,從而使男勞動力貶值,以提高剝削程度。現在,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裡,周工作日已普遍縮短。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力求使用高質量的勞動力,進一步加深了對工人的剝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