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直隸總督署博物館是國家3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保定市中心裕華西路,原為清代直隸省最高軍政首腦的辦公處所,是中國目前唯一保存完好整的清代省級衙署。

基本信息

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國家3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保定市中心裕華西路,原為清代直隸省最高軍政首腦的辦公處所,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好整的清代省級衙署。
直隸總督署位於古城保定市繁華地段,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級衙署。其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康熙八年(1669年)大寧都司奉旨裁撤。同時直隸巡撫自正定移駐保定,保定開始成為直隸省的政治中心。以後一直到宣統年間,這裡一直是清代直隸省軍政樞紐機關所在地,歷任總督基本上都在此辦公並居住,直隸全省的軍民要政也基本由此發布。先後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隸總督,唐執玉、李衛、方觀承琦善曾國藩、李鴻章、榮祿袁世凱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鎮於此,影響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與這座省府衙門有著最直接的聯繫,其歷史內涵十分豐富,可謂“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

概述

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國家3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北省保定市中心裕華西路,原為清代直隸省最高軍政首腦的辦公處所,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好整的清代省級衙署。
直隸,因其直接隸屬京師而得名。清王朝問鼎中原後承襲明制,在全國繼續推行行省制度,地處京師附近的北直隸被改為“直隸省”。清初所設定的直隸省,至光緒年間,其轄區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山西、河南、遼寧、內蒙古的一部分。明代臨時性的軍事官職“總督”,逐漸成為清代地方最高軍政長官,乾隆年間督撫制度日趨成熟後,直隸總督因直隸省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國八督之首。
直隸總督權重位顯,集軍事、行政、鹽務、河道及北洋大臣於一身,其權利已大大超過直隸省範圍。因直隸地處京歌,拱衛京師,稍有動亂,便會危及朝廷,故直隸總督一銜非重臣莫屬。
保定直隸總督署原建築始於元,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後正式啟用。直隸總督署坐北朝南,為小式硬山建築,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築風貌。直隸總督署的建築布局,既承襲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時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宮殿建築布局乃至民居建築規制的影響。整座直隸總督衙署建築座北朝南,東西寬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縱深約224m,共占地三萬餘平米,其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進院落,配以左右廂房耳房,均為小式硬山建築。東路的東花廳、外籤押房等建築基本保存完好。
直隸總督署大門以外,清時曾建有轅門、照壁、旗桿、樂亭鼓亭、一對石獅、東西班房,以及西轅門外專供每日報時及拜發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屬建築。這些建築如今雖大多不存,但其所組成的半封閉格局,以及造就的威嚴氣氛,曾給人以森嚴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覺。中路建築座落在督署的中軸線上,大門內的主要建築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儀門、戒石坊、大堂、二堂、內宅門、官邸、上房、後庫以及儀門以北各堂院的廂房、耳房、迴廊等附屬建築。

建築布局

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直隸總督署的建築布局,既承襲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時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宮殿建築布局乃至民居建築規制的影響。整座直隸總督衙署建築座北朝南,東西寬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縱深約224m,共占地三萬餘平米,其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進院落,配以左右廂房耳房,均為小式硬山建築。東路的東花廳、外籤押房等建築基本保存完好。
直隸總督署大門以外,清時曾建有轅門、照壁、旗桿、樂亭鼓亭、一對石獅、東西班房,以及西轅門外專供每日報時及拜發奏摺之用的炮台等附屬建築。這些建築如今雖大多不存,但其所組成的半封閉格局,以及造就的威嚴氣氛,曾給人以森嚴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覺。中路建築座落在督署的中軸線上,大門內的主要建築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儀門、戒石坊、大堂、二堂、內宅門、官邸、上房、後庫以及儀門以北各堂院的廂房、耳房、迴廊等附屬建築。
大門即總督署正門,是一座屋宇硬山式三間一啟門建築,座北朝南,過道一間,左右門房各一間,位於1m多高的台基上。兩根明柱、門檻及六扇棋盤式板門皆為黑色,含有“清正廉明”的寓意。大門上方正中懸一匾額,有“直隸總督部院”六個白底黑色扁宋大字,楹柱上掛有歌頌晚清直督業績的對聯。黑底金字,十分威嚴。
拾級而上進入督署大門,沿甬路往北即是儀門。自儀門沿甬路北去60餘米,便是總督署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廳、正廳,是整座衙署的中心主體建築,它是以同治末年李鴻章任直督時為背景復原的,大堂外東西廂房各9間為科房,是按清廷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規制下的辦事機構,用以承接地方公務事宜。大堂外月台下40餘米處,有橫跨甬道的木質“公生明”牌坊一座,此坊又叫“戒石坊”,有清一朝,各級衙署均設有牌坊,形制並無定製,大多為四柱無斗拱的簡易結構。直隸總督若坐堂理事,面對此坊,戒銘時時在目,便可告誡自己必當公正廉明。大堂東西兩側天井北進穿便門即二堂院,二堂院布局嚴謹,四周廊廡相通,托檁、廊沿、門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細,是同治中期(1870年後)李鴻章督直時從安徽調來能工巧匠一併修制的,如今保存完好。衙署二堂又稱“退思堂”、“思補堂”,有遇事深思熟慮,助其不足,及時補過之意。此外,尚有耳房各2間,東西廂房各3間,廂房門前有抱柱石,室內均為穿堂屋,開設後門,可直通東西更道和花廳。總督署的二堂是總督複審民刑案件,會見外地官員的地方。三堂是總督的書房和籤押房。官邸及上房為督署的內宅,所以為掩人耳目,前有花牆與二堂相隔,兩側各有一門溝通東西更道,僅靠中間帶頂的直廊和內宅門相連,成為入內宅的必由之路。四堂,正房面闊5間,左右耳房各2間,東西廂房各3間,建築小巧,院落幽雅,與大堂、二堂院相比,猶如兩個天地。上房是總督及內眷活動起居的地方,生活氣息濃厚。院北正房供長輩居住,東西廂房則是晚輩的住處,並以迴廊相連,成為署內宴息之所的核心部分。上房院住宅四周以房屋後牆、外牆及院內迴廊多層包繞,對院外不開窗,封閉性強,可防風沙、噪音和外界干擾,加之庭院空間大、日光足,在院內栽植花木、陳設盆景,可構成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督署東路建築,在清代自南而北依次為招待外地客人的寅賓館、武成王廟、衙神廟、錢糧幕府院、存放文官車轎的庫房、東花廳、外籤押房、東北側廚房以及供雜役、僕從人員居住的胥吏舍等。西路主要建築自南而北有武職胥吏居住宴樂之所──合樂軒、馬廄、兩進院落的刑名幕、考試武官射手的箭道,致祭旗纛的旗纛廟,西花廳、辦事廳、花園等。
隨著歷史長河的流逝,從全國範圍看,做為清代官式建築的總督衙署,如今大多蕩然無存,即使是殘留的遺址,也往往歷經改建,面目全非,已失去清代官衙的內涵,而充分體現雍乾時期建築風貌,在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多年來一直為黨政軍界駐守,才得以妥善保護,因此它自然就成為具有較高文物價值和研究,欣賞清代官式建築的最好實物史料。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座古衙的存在,對古城保定乃至河北歷史、建築等領域文化內涵的補充,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擁有珍貴的文物價值。

內部設施

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總督署的黑色三開間大門,坐北朝南,位於l米高的台階上,大門上方正中懸一匾額,上書“直隸總督部院”。大門外還有一組封閉性的院落,由東西班房、東西轅門、鼓亭、樂亭、照壁、旗桿等組成。大門前對稱的兩根旗桿由民國年間直魯豫巡閱使曹銀初建(復建於1994年),各高33.6米,為全國古建旗桿之最。院內有數十株粗大的檜柏,已有460多年的樹齡。每逢冬季,數百隻貓頭鷹棲息其上,“古柏群鸚”稱為衙內一景。
總督署大堂,五開間
,長22米,進深10米,高9米,是總督署的主體建築。堂前有抱廈三間,堂外有磚砌的13米見方的露台。以黑色油飾為基調的大堂布置的森嚴肅穆。大堂正中有屏風一座,屏風中間繪有丹頂鶴、海潮和初升的太陽,象徵一品文職大員。屏風上懸掛的“烙恭首牧”匾,為雍正皇帝的親筆御書,是雍正帝御賜直隸總督唐執玉的。室內陳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職銜牌、萬民傘和車轎等物品,是總督的辦公用品和出巡儀仗。該堂是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大堂明柱上懸掛著醒目的抱柱聯,其中有直隸總督李鴻章70大壽時光緒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賜的聯匾,分別是:“圭鹵恩榮方召望,鼎鍾勛勛富文年”,橫批:“鈞衡篤枯” ; “棟樑華夏資良輔,帶礪山河錫大年”,橫批:“調鼎凝厘”。此外還有曾國藩任直隸總督時所寫的對聯:“長吏多從耕田鑿井而來視民事須如家事;吾曹同講補過盡忠之道凜心篇即是官溉”。大堂東西兩側的廂房,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房,是署內書吏辦公的地方。其對面的戒石坊為一座四柱三頂的木製牌坊。南面書有“公生明”三個紅底金字;北面書有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書寫的官場蔑規:“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總督升堂理事,抬眼能見此篇,以示儆戒。
二堂又稱“退思堂”、“思補堂”,是總督日常辦公和接見外地官員的地方。東側室為議事廳,西側室為啟事廳,是總督與幕僚議事之所。立堂呈四合院形制,布局嚴謹,四周龐廊貫通。托凜、廊檐、門嵋一手江南做法,雕刻精細。其木結構還留有宋、元風格。堂內懸有“政肅風清”匾額,正中豎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間雕有麒麟,象徵一品武職大員。雖然直隸總督署的規模和等級與故宮無法項背,但它也是前朝後寢的格局,朝、寢的分界線就是二堂之後的內宅門,內宅包括三堂和四堂。三堂又稱官邸,是總督的書房和內籤押房(辦公室),歷任總督習經練字、著書立說,主要就在這裡。直隸總督曾國藩在這裡給蓮池書院的學子們寫下了著名的 《 勸學篇示直隸士子 》 。四堂又稱上房,這裡花木繁茂,是總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直隸總督署在清代自雍正至宣統8帝187年的歷史中,歷任堂總督74人99任次。其中多為朝中重臣,著名的有修建蓮池書院、倍受雍正帝信賴的“模範督撫”李衛,有勤政廉潔的一代廉吏唐執玉,有興農治水、被列為“乾隆五督臣”之一的方觀承,更有清末名臣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李鴻章自同治九年繼曾國藩之後任直隸總督,先後任職達25年之久,是直隸總督中任職最長的,這一時期是李鴻章為官的鼎盛時期,也是直隸總督權力的極盛時期。李鴻章在任內,代表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煙臺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俄條約》、《辛丑條約》,指揮了中日甲午戰爭的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1900年,英、法、德、意四國聯軍人侵保定,直隸總督李鴻章在外地訓令“以禮相待”,侵略軍大肆燒殺搶掠。11月6日,以英少將蓋司禮為首的侵略軍將校端坐在總督署大堂正中,將直隸護理總督廷雍等人五花大綁,在大堂跪審,並推出斬殺。這是在保定直隸總督署歷史上的惟一一次“庭審”,留下了恥辱的一頁。李鴻章的得力幹將袁世凱,督直十餘年,靠編練新軍起家,後成為竊國大盜。歷經滄桑的直隸總督署,承載了74位總督的功過是非,積澱了豐富的歷史內涵,成為清王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縮影,可謂“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時,1939年至1945年,日本偽河北省政府駐該署,又蒙受了一次民族恥辱。1968年前曾兩駐河北省省會。300年為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00年10月19日,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山西省霍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內鄉縣人民政府、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單位,聯袂推出了“中國古代四大官衙國際旅遊專線” , 即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古代官衙故宮,以及均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定直隸總督署、山西省霍州署河南內鄉縣衙。這古代四大官衙,收藏了無數稀世珍寶,成為中國古代官衙的象徵和見證,以特殊的魅力聞名於世。

清代刑法展廳

(圖)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杖刑:
(圖)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腰斬:
(圖)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相關信息

氣候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550毫米。這裡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熱乾燥,春季多風沙,來此旅遊一般以夏秋季為宜。
(圖)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交通
交通:乘1路、4路公車可到。
門票:20元
開放時間:8:00-17:30

出土文物

(圖)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2006年4月,在總督署西路修繕施工時,在官邸西牆36米處發現一個灰坑。灰坑面積約8平方米,堆積層厚約5米,1米以上為近代層,含有近代磚瓦及少量清代青花瓷片,此層下壓元、金、宋地層,出土遺物主要有定窯白釉碗、盤等殘片:
定窯白釉碗殘片北宋後期至金代。敞口,深腹,平底,圈足,圈足較高,足牆外撇,足端沾有砂粒。器底足施釉不規整,外壁下部有縮釉現象。胎質細膩,釉色白中泛黃。高6.6厘米,口徑16.2厘米,足徑6.2厘米。
定窯白釉刻花蓮花紋碗金代。敞口,弧腹,平底,圈足,足牆矮直,器型欠規整。碗心中央刻出一朵盛開的蓮花和一張舒展的荷葉。其構圖簡單,刀法熟練,刻劃流暢。外壁無紋飾。施釉規整,釉色白中泛黃,足底有積釉現象。胎質細膩,覆燒芒口。高5.5厘米,口徑21厘米,足徑9厘米。
定窯黑釉碗殘片北宋。敞口,弧腹,圈足。器型精巧,修胎規整,胎質潔白細膩,釉色黑亮,有微小的氣泡。在燒造過程中,因溫度不同出現施釉薄處呈暗紅色,積釉較厚處為黑漆亮。高5厘米,足徑3.5厘米。
定窯白釉印花龍紋盤殘片金代。敞口,淺腹,平底,圈足。盤心主題紋飾是一條神采飛揚的蟠龍,盤壁輔助紋飾為花卉紋和回紋。胎質粗松,雜質較多,釉色白中閃灰,釉面不平整。採用覆燒法,口部無釉。高6厘米,口徑18厘米,足徑6.7厘米。
定窯白釉刻花蓮瓣紋碗元代。敞口,弧腹,淺圈足。內壁無紋飾,底部有三個支釘痕,外壁刻變形蓮瓣紋。胎質粗松,施化妝土,釉色白中閃灰,外壁施釉不到底。高5.2厘米,口徑17.9厘米,足徑6.7厘米。
(圖)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定窯白釉刻花蓮花紋碗金代。敞口,弧腹,平底,圈足,足牆矮直,器型欠規整。碗心中央刻出一朵盛開的蓮花和一張舒展的荷葉。其構圖簡單,刀法熟練,刻劃流暢。外壁無紋飾。施釉規整,釉色白中泛黃,足底有積釉現象。胎質細膩,覆燒芒口。高5.5厘米,口徑21厘米,足徑9厘米。
定窯黑釉碗殘片北宋。敞口,弧腹,圈足。器型精巧,修胎規整,胎質潔白細膩,釉色黑亮,有微小的氣泡。在燒造過程中,因溫度不同出現施釉薄處呈暗紅色,積釉較厚處為黑漆亮。高5厘米,足徑3.5厘米。
定窯白釉印花龍紋盤殘片金代。敞口,淺腹,平底,圈足。盤心主題紋飾是一條神采飛揚的蟠龍,盤壁輔助紋飾為花卉紋和回紋。胎質粗松,雜質較多,釉色白中閃灰,釉面不平整。採用覆燒法,口部無釉。高6厘米,口徑18厘米,足徑6.7厘米。
定窯白釉刻花蓮瓣紋碗元代。敞口,弧腹,淺圈足。內壁無紋飾,底部有三個支釘痕,外壁刻變形蓮瓣紋。胎質粗松,施化妝土,釉色白中閃灰,外壁施釉不到底。高5.2厘米,口徑17.9厘米,足徑6.7厘米。
(圖)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定窯三彩龍紋三足爐殘片元代。盤口,直頸,圓腹,三足外撇,長方形扁附耳。腹部印龍紋。胎質粗松,白中泛黃,爐身施綠釉,龍紋施黃釉。高8.5厘米,口徑9厘米。定窯不僅燒白瓷,也兼燒多種色釉及低溫釉產品,這件香爐就是定窯生產的低溫鉛釉作品。
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景點意義

位於河北省保定市繁華商業街裕華路的直隸總督署,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1991年,該署被開闢為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今人研究歷史、旅遊觀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