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驅逐艦

直升機驅逐艦

直升機驅逐艦是2009年11月23日日本《朝日新聞》發表文章透露的、日本計畫為海上自衛隊艦隊建造最大的、排水量達1,9500噸的艦艇。擬建中的直升機驅逐艦長度將達到248米,排水量達19500噸,可以搭載多達14架的直升機、4000名人員、50輛卡車,還具備為其他艦艇補給燃料的能力。

簡介

直升機驅逐艦(Helicopter Destroyer;Helicopter destroyer )。
直升機驅逐艦是2009年11月23日日本《朝日新聞》發表文章透露的、日本計畫為海上自衛隊艦隊建造最大的、排水量達1,9500噸的艦艇。
擬建中的直升機驅逐艦長度將達到248米,排水量達19500噸,可以搭載多達14架的直升機、4000名人員、50輛卡車,還具備為其他艦艇補給燃料的能力。

直升機驅逐艦與航母無異

日本計畫建造的直升機驅逐艦長248米,排水量為1萬9500噸,可以運輸14架直升機、4000名人員和50輛卡車。該艦還可為其他艦船補給燃料。由於在非專業人士看來,直升機驅逐艦與航母相差無幾,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這是否與日本《和平憲法》衝突?對此,日本國防部長認為這個問題很可笑,稱該艦是國防的必需品。而且,一位國防部官員也指出:“我們需要利用直升機在儘量遠離敵方飛彈射程的區域來發現並密切關注潛艇,同時偵察水面艦艇。因此,建造一艘可以運載多架直升機的驅逐艦是非常必要的。”
報導稱,在自民黨執政期間所作2010財年預算,日本首次提出了建造直升機驅逐艦要求。9月鳩山由紀夫擔任首相一職後,議會於10月遞交了預算——其中包括建造直升機驅逐艦的1181億日元預算。報導稱,直升機驅逐艦最終將取代計畫於2014年退役的“白根”號驅逐艦(shirane destroyer)。為了能夠允許5架偵察直升機同時起降,新型驅逐艦的艦橋將被移到右舷邊,為飛行甲板留出空間。報導稱,2008年3月,日本海上自衛隊列裝了新式“日向”號(Hyuga)直升機驅逐艦。該艦長197米,寬33米,是海上自衛隊最大級別戰艦,但新型直升機驅逐艦一旦完工,將奪走這一稱號。

意在加強東海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日本擬建造直升機驅逐艦來應對中國不斷強大的海軍力量。海上自衛隊的主要組成是四個驅逐艦隊,每個艦隊有8艘驅逐艦和8架直升機。這是在冷戰時期為了對抗在日本附近海域巡邏的蘇聯潛艇而部署的。然而,近年來,中國海軍加強了其海上攻擊能力,而且中國攜帶巡航飛彈的先進驅逐艦一直在東中國海的天然氣田附近巡邏。日本建成新型直升機驅逐艦後,以加強自己在東海等海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報導指出,建造大型直升機驅逐艦的另一個原因是實現緊急救助任務。自衛隊將參與國際維和行動提升為首要任務,從而可以公開向日本甚至國外派遣更多軍力。報導稱,目前日本自衛隊已經擁有52艘驅逐艦,鑒於新直升機驅逐艦不僅可以運輸大量地面自衛隊人員和車輛,還能為其他自衛隊艦船提供燃料,使軍艦便不再需要拋錨停泊來補給燃料,所以日本可以更有效地派遣艦隊。
對此,一位日本高級官員解釋說:“與其分別建造驅逐艦和補給艦,不如直接建造多功能艦船,因為這樣可以更有效的使用預算。該艦體積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是其整合了數項功能。”

準航母要防中國潛艇

日本防衛省申請斥資1166億日元(約合85.6億元人民幣)用於建造可搭載直升機的航母型護衛艦,該護衛艦排水量約1.95萬噸,堪稱海上自衛隊最大級別的艦艇。
日本時事通訊社和《每日新聞》乾脆把這種巨型戰艦稱為“直升機航母”。防衛省要求新配備的直升機航母外形同此前的“日向”號相似,長248米,寬38米。而“日向”排水量為1.395萬噸,長197米,寬33米,外形酷似航母。除了這些硬體數據,新艦的性能比“日向”號先進很多,它擁有更強的運輸能力,甲板和機庫共可搭載14架艦載直升機,同時起降5架直升機。該艦可運輸陸上自衛隊3.5噸卡車50台、人員4000人,並可為其他艦隻進行海上燃料補給。
該艦將作為海上自衛隊的中樞艦使用,並可用於大規模災害救援、國際維和行動、緊急撤僑行動等,並計畫將來共建造4艘同型艦隻。
日本防衛省還毫不猶豫地再次拿中國當配備新型戰艦的藉口。時事通訊社援引日本海上幕僚監部官員的話稱:“中國不斷提升其巡航飛彈的海上發射能力和攻擊力,日本有必要利用直升機對此進行監視。”日本《每日新聞》則稱,因為中國潛艇的戰鬥力不斷增強,新艦的設計突出了反潛能力,可同時運行9架反潛偵察機。
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宋曉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這種戰艦的主要功用就是反潛,現在日本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並接近世界頂級水平,日本此舉針對的目標就是中國潛艇。
自2007年日本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之後,對中國的指責不斷升級。這期間表現最咄咄逼人的是日本的海上力量。戴旭認為,日本發展大型戰艦計畫,海上自衛隊重點發展反潛力量,走的都是一種強勢的海軍路線。潛艇力量為主的國家相對是一種弱勢的表現。
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護衛艦一般噸位都在1000-3000噸,只有日本把這樣近兩萬噸的龐然大物仍叫護衛艦。據共同社報導,該護衛艦的規模比英國海軍的輕型航母還大。防務省的解釋像是與日本憲法打“擦邊球”。由於“憲法規定日本不能擁有攻擊型航母”,防衛省辯稱:“艦上沒有讓攻擊型直升機起飛的類似跳台的裝備,因此並非航空母艦”。但日本山口大學現代政治軍事論教授評論稱:“只要裝載戰鬥機,它就完全能成為航母。”
建造“準航母”的訊息在日本網際網路上迅速成為熱點之一。有網民為此大聲叫好,也有網民表示擔心。在右翼的2NN網站上,還有激進網友留言稱:“為了不被中國屢次侵犯領海,日本應該製造排水量超過5萬噸的真正航母。”

日本巨型戰艦數量東亞第一

日本清楚鄰國對它發展航母的敏感。共同社報導說,日本想造的戰艦,因酷似航空母艦的外形可能會刺激周邊國家的神經。
美國“strategy page”網8月30日的文章直接把日本的“準航母”稱為航母,因為它上面能夠起飛F-35B戰機。文章稱,日本之所以迴避航母的叫法,是因為“它上一次擁有很多航母時給鄰國留下了糟糕印象”。
據日本自由百科網站介紹,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從未停止過建造巨型艦船,目前已擁有10艘標準排水量在8000噸以上的海軍主力作戰艦隻。其中“大隅”級兩棲運輸艦3艘,標準排水量近9000噸,擁有直通型甲板,可搭載直升機,韓國《朝鮮日報》稱,這種戰艦可輕易地改為輕型航母。日本目前最大的戰艦是2艘“日向”級護衛艦——“日向”號和“伊勢”號。“日向”號2007年下水,2009年3月開始服役,“伊勢”號同年8月下水,但尚未服役。“日向”號被稱為日本戰後第一艘“準航母”。
據介紹,日本還在建造更多的巨艦。兩艘“日向”級護衛艦SS-503 、SS-504號已經開始動工,另一艘SS-505號已經確定承建者。
在東亞地區的海上力量中,日本比不上美國。美國在日駐有滿載排水量近10萬噸、可搭載80架作戰飛機的“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這也是出現在西太平洋的最大艦隻。駐日美軍還擁有3艘排水量近萬噸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4艘排水量都在8200噸以上的“伯克”級飛彈驅逐艦。
除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外,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是西太平洋大型艦隻擁有量的冠軍。
目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擁有的最大艦隻是滿載排水量1.1萬噸的“瓦良格”號“光榮”級巡洋艦,另有排水量8700噸以上的2艘反潛艦。
韓國2007年服役的“獨島”號兩棲突擊艦標準排水量達1.43萬噸,比日本的“日向”號要大一點,但巨型戰艦數量比不上日本。
中國海軍除訓練艦、綜合補給艦、醫院船外,僅擁有1艘萬噸級的兩棲船塢登入艦。美國著名軍事評論家巴克爾在分析日本海上軍事力量時稱:“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已成為西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海軍力量,而且日本政府從來沒有停止海上自衛隊現代化的努力。”

否認違背日本和平憲法

日本直升機驅逐艦與航母之間卻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在越戰和伊拉克戰爭中,航母是美軍實施攻擊的主要基地。因此,一位記者問國防官員是否會考慮做出與自衛隊“防禦性質”自相矛盾的做法——向日本海域之外派遣直升機驅逐艦。
對此,一名國防部官員解釋說:“這只是為國內外主要自然災害運送人員和補給品的驅逐艦,或者為執行海上偵察任務運送必要的飛機。該艦不具備供戰鬥機起降的能力,而且我們也沒有這個意圖。這不是攻擊性的航母。”
報導介紹說,由於日本憲法第九條限制擁有“陸海空以及其他存在戰爭潛力的力量”,日本政府在1988年發表聲明稱“由於進攻性航母的戰爭潛能超出了最低級別的自衛需求,因而憲法禁止日本擁有這樣的戰艦”。
而且,一位海上自衛隊軍官還表示,與直升機驅逐艦的預算需求相應的是,除“白根”號之外,還有四艘驅逐艦將會退役,但日本不會再建造新的艦船補充進來。雖然海上自衛隊擁有的驅逐艦總數量會因此減少,但一位高級官員稱“我們建造必要的艦船,同時表達儘可能削減設備的意願,希望以此贏得公眾的理解。”

日本處心積慮航母計畫

“準航母”計畫只是日本追求大海軍夢想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個島國,公元3世紀的大和國就用船“渡海平北95國”。日本明治維新時,日本兵部省提出“大辦海軍”,奠定日本“海主陸從”海洋思維的根基。
在明治維新後的那一輪海軍擴張中,日本在短期內成功地建立了一支強大而畸形的海上力量。以航空母艦為例,日本是世界上較早研發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從1922年建造“鳳翔”號開始,到二戰結束時日本共建造25艘航空母艦,這是到現在為止任何東亞國家都遠沒有超過的紀錄。
為爭取“陽光下的地盤”,日本先後與鄰國發生過多次海上衝突,如吞併琉球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侵略朝鮮、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日本幾乎與太平洋地區幾個重要大國發生過全面海上衝突,日本海軍最遠打到中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南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等地。各國電影中彪悍的日本軍艦形象,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戰結束後,日本學者高坂正堯提出,日本應該以英國為師做“海洋國家”,致力開發廣闊海洋,這為現代日本建設海軍提供了基本理論依據。
航母計畫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快就浮出水面。1952年,日本組建“海上警備隊”時,就在一份名為《新日本海軍再建案》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建造4艘8000噸級護航航空母艦的計畫,但該計畫沒有得到美方同意。1961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又提出直升機航母設計方案,但沒有被政府批准。此後,日本軍方開始採用側面包抄、小步躍進的戰術,從設計標準排水量4700噸、可搭載3架海王式直升機的榛名級驅逐艦開始,向著擁有航空母艦的目標不斷前進。
中國國防大學的專家認為,1999年,“大隅”號兩棲運輸艦服役成為日本擁有航母的一個重要基點。2007年,“日向”號的下水成為日本擁有航母的響亮前奏。如果這次建造近2萬噸級航母型護衛艦的計畫付諸實施,將吹響日本擁有航母的真正號角,西太平洋的天空將重新被日本的直升機和軍機占據主角。
也有不少日本媒體提到“準航母”建造計畫的困難。《產經新聞》就稱,民主黨執政後,將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防衛大綱、國防預算,因為在該防衛大綱制定過程中就遭到民主黨的強烈反對。共同社的報導也稱,由於以民主黨為核心的新政府的誕生,防衛省的造艦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滿足,尚是個未知數。
對此,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的呂耀東研究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剛獲勝的民主黨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政策,有的只是理念而已,但在日本不論哪個政黨上台,都要使日本“普通國家化”,這作為日本的戰略目標不會改變。
戴旭對日本的舉動提出警告說,日本利用目前國際形勢緩和、大家都在關注金融危機的當口,加速擴張軍備,這與20世紀20年代簡直如出一轍,當時日本快速擴充軍備,20年後就發動了世界大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