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縣馬壩中學

盱眙縣馬壩中學坐落在江蘇省明星鎮、號稱蘇北第一鎮的馬壩中心位置,是淮安市唯一一所辦在農村重鎮的省重點高中。該校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先進,先後獲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2010年學校更名為“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盱眙縣馬壩中學是江蘇省重點高中,北倚洪澤湖,南臨寧連、寧徐高速公路交匯處,坐落在江蘇省明星鎮、號稱蘇北第一鎮的馬壩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占盡地利之先,經濟、文化、商貿繁榮,辦學條件優越,是淮安市唯一一所辦在農村重鎮的省重點高中。

學校簡介

學校創辦於1956年,半個世紀以來,馬中人秉承“厚德,自強”的校訓和“負重進取,敢為人先,與時俱進,追求卓越”的馬中精神,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校風正,教風嚴,學風濃,教育質量過硬,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他們有的勤於鑽研,學業有成,成為國家乃至世界頂尖的專業人才,如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盧春玲(現留校任哈佛大學高級研究員)、莫緒明,浙江大學工業控制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李平,河海大學水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陳守倫等;有的報效祖國,事業有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如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我國著名兵器專家關中林,《人民日報》主任記者、中央直屬機關“十佳傑出青年”、1996年“中國報刊之星”、我國首屆“五四新聞獎”一等獎獲得者盧新寧,江蘇省2005年十大優秀青年企業家孫達華等。更有千萬名馬中學子在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崗位上各呈風采,盡顯風流,用自己的智慧和貢獻為國家和人類的進步建功立業。

師資建設

馬壩中學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擁有一大批市、縣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吸引更多的一流教師,馬中創造優越條件,2001年以來面向全國十幾個省市二十多所高校引進八十多名本科以上學歷的優秀教師,使教師隊伍結構更趨最佳化,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為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59人(60個教學班,2996名學生)。專任教師223人,專任教師本科達標率100%,其中特級教師3人,中學高級教師43人,中級以上職稱教師139人,教育碩士7人,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12人。擁有市十佳教師1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2人,有12名教師當選市政府“十百千人才工程”,市學科帶頭人和市骨幹教師10人,縣特級教師5人,縣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首席教師80人。專任教師受縣級以上綜合表彰的有100多人,陳思寧校長被評為省、市勞動模範,市優秀共產黨員;是中共淮安市黨代會和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一支師德高尚、結構最佳化、業務精湛、富有創新精神和活力的教師隊伍已經形成。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一流教師,馬中以人為本,創造優越條件和溫馨環境,立足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學校常年為全體教師免費提供一日三餐,免費提供一年四季服裝(校服);專門購置一輛豪華大巴,每個周日和假期送教師去周邊城市旅遊、購物。學校還設定舞廳、健身房、桌球館等文化娛樂設施,豐富教師的精神文化生活。2001年以來面向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三十多所高校引進了一批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優秀青年教師,面向省內外在職高中教師招聘了一批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優秀骨幹教師,使教師隊伍結構更趨最佳化,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為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辦學條件

學校擁有先進的多媒體和計算機教室,先進的電教、實驗條件,二OO三年成功承辦了江蘇省生物教學和信息技術會議,多次承辦全市規模的教科研活動。有先進的校園燈光、音響、閉路電視系統。擁有全市一流的學生公寓,一流的讀書休閒娛樂場所——校園音樂噴泉廣場和鏡湖公園,標準的四百米塑膠跑道田徑場。1999年和2003年,淮安市五年內兩次把全市重點中學田徑運動會放在馬中舉行,這在淮安市十六所省重中是絕無僅有的。近幾年新裝備先進的電腦辦公系統,音像演播系統。圖書館藏書7.4萬冊,各類報刊雜誌200多種。有分別可容納2000多人、400多人、150多人、80多人的各類大、小會堂、多功能教室和學術報告廳,報告、演示、會議、表演、多媒體教學等各種功能齊全,莊重、典雅、豪華、氣派,充滿現代氣息。2008年成功承辦江蘇省高中新課程教務系統管理工作會議,多次承辦全市規模的教科研活動,多次承辦全市重點中學田徑運動會。學校生活設施齊全,擁有全市一流的學生公寓(每間宿舍都有獨立的衛生間、壁櫥、公用電話),一流的學生餐廳,一流的讀書休閒娛樂場所——校園音樂噴泉廣場和鏡湖公園。

管理理念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全面實施教師崗位考核聘任制(評聘分開)、年級管委會和學科教研室雙線交叉互動管理負責制等改革措施,在全校形成了網路化和制度化管理體系。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育人的首位,不斷完善德育工作機制,強化德育工作常規,形成“三參與,做主人”的德育工作特色。積極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學校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省高中課程改革樣本學校。近年來,學校以“青藍工程”、“名師工程”、“師表工程”為抓手,堅持“科研興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學校注重校園文化建設,著重抓好文化傳承、文化激勵、文化創新,校園內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氛圍。學校立足農村,面向普通農家子弟,堅持走“合格加特長”的辦學之路,初步形成以文化課教學為主導、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兩條腿走路的辦學路子,在全面推進實施新課程的基礎上,藝術教育已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一面旗幟。1996年以來連續十三年榮獲淮安市高中教育質量先進獎,2007年和2008年高考,二類以上本科達線數(含藝術、體育)分別超過市內四所和兩所四星級高中,在全市同類重點高中名列第一併遙遙領先,取得歷史性突破,在省、市、縣範圍內產生較大的影響。

取得成績

學校被國家表彰為全國體育工作先進單位,被中央教科所等單位授予中國青少年讀寫大賽“全國優秀組織獎”。連續六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省文明單位,被省教育廳表彰為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省教育科研先進學校,省體衛工作優秀學校,省綠色學校,省園林式學校。2000年代表淮安市參加江蘇省中國小戲曲調演,獲省一等獎。被市委表彰為黨建工作先進集體,被市政府記集體二等功。被中國教育學會命名為全國中國小心理教育科研基地,和諧教育實驗學校,被省教育學會命名為心理教育實驗學校,被市教育局命名為市教育科研基地,市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市電教實驗學校。被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確認為綜合實踐基地和科技支教基地,被揚州大學命名為藝術教育實驗基地和藝術生源培養基地。

媒體宣傳

《光明日報》以《一所農村中學何以成為蘇北名校》為題介紹了馬壩中學成功的辦學經驗,《人民日報》以《鄉鎮中學築巢引來40餘鳳凰》為題,《揚子晚報》在2001年8月10日頭版頭條以《事業引才,情感引才,待遇引才》為題作為焦點新聞對馬壩中學教師隊伍建設經驗作了突出報導。《新華日報》以《“金鳳凰”群棲馬壩中學引發思考》對“馬中現象”作了深層次探討。江蘇衛視在“要聞點擊”和“大寫真”(連續三集)多次突出報導了馬中成功的辦學經驗。《中國教育報》等國家、省、市重要報刊也從不同角度對馬壩中學進行過大量的宣傳報導。

學校更名

根據江蘇省教育廳蘇教基函〔2010〕6號檔案,經盱眙縣人民政府申請,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盱眙縣馬壩中學更名為“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
盱眙縣馬壩中學1956年建校,1998年創建成為江蘇省重點中學,2004年轉評為省三星級高中,2009年晉升為省四星級高中,是淮安市唯一辦在農村的省四星級高中。近年來,學校在省四星級高中的平台上不斷深化教育內涵,大力推進教學改革,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全力打造以藝體教育為中心的特色校園文化,構建和諧發展的育人環境,突出抓好教育教學質量,一心一意謀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省文明單位、省德育先進學校、省教育科研先進學校、省綠色學校、省園林式學校、省體衛工作優秀學校、省中國小教師學生戲曲調演一等獎、省新課程改革樣本校、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等,教育教學質量居全市同類學校前茅,連續十四年榮獲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