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瓠氏

盤瓠氏是燧人氏的一支,當時過著半牧半農的生活,是以“葫蘆”為主要糧食,並最早發現培育葫蘆的族人,就被眾人尊稱為瓠民。專門培育葫蘆的氏族又被稱為瓠氏。

盤瓠氏是燧人氏的一支,當時過著半牧半農的生活,是以“葫蘆”為主要糧食,並最早發現培育葫蘆的人,就被眾人尊稱為瓠民。專門培育葫蘆的氏族又被稱為瓠氏。
盤瓠傳說最早見於應邵風俗通義》:“高辛之犬盤瓠,對天犬戎,高辛以少女委之,封盤瓠氏。”《後漢書•南蠻傳》對此也有相似的記載,盤瓠得高辛女負走入南山,“經三年,生六男六女。盤瓠死後,自相夫妻。”
嗣後,同為南蠻族系後裔的,苗族瑤族畲族等共奉盤瓠為始祖。他們自以來,在逐步向南方地區遷徙過程中,以自己始祖盤瓠有功於帝皇,“思國報恩,永世不朽”,所以憑著《評皇券牒》(又稱《評王券帖》《過山榜》《過山牒》等),沿途“出給評皇券牒,王瑤子孫執照過山,永遠防身,享受聖祿。”他們還沿遷移路線建立盤瓠廟,表示對始祖的懷念和對後來的引示。
由於,“”字與“”字音近,“盤瓠”後來成為“盤古”音轉。加上瑤人中多“”姓,所以在歷史上早就形成了,“凡有盤古廟的地方,古代皆有瑤人居住。” 現代學者顧頡剛古史辨》也曾說:“今苗瑤所禮拜者為盤瓠,亦即盤古。”甚而至於有了將“盤瓠廟”寫成“盤古廟”的歧誤。
正是因為瑤族崇奉其始祖盤王,其居留地必建盤王廟(盤古廟)。所以“凡有盤古廟的地方,古代皆有瑤人居住。”根據史料記載和近人調查研究,今廣西等地的盤古廟確是瑤族祀奉其先祖盤古的地方。但是,不論這些廟中盤古的形象是犬首人身,還是泥塑男女兄妹偶像,都代表著他們是自己的始祖盤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