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瓠王

盤瓠王

盤瓠王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畲、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曆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介紹

盤瓠王盤瓠王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畲、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曆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傳說

盤瓠傳說大意是:上古時,高辛皇后耳痛三年,後從耳中取出一蟲,育於盤中,後變成龍犬,高辛帝賜名龍期,號稱盤瓠。其時犬戎興兵來犯,帝下詔求賢,提出:能斬番王頭者以三公主嫁他為妻。龍犬揭榜後即往敵國,乘番王酒醉,咬斷其頭,回國獻給高辛帝。高辛帝因他是犬而想悔婚。盤瓠作人語說:“將我放在金鐘內,七晝夜可變成人。”盤瓠入鍾六天,公主怕他餓死,打開金鐘。見他身已成人形,但頭未變。於是盤瓠與公主結婚。婚後,公主隨盤瓠入居深山,以狩獵和山耕為生。生三子一女,長子姓盤,名能,次子姓,名光輝,三子姓雷,名巨佑,女兒嫁給鍾智深(亦作“字”)。

論盤瓠、盤王非盤古

【摘要】以往一些研究者認為盤古即盤瓠,二者音相近,所以盤古是由盤瓠演變而來。事實上,二者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神話傳說與信仰,盤古是開天闢地、化生萬物和再生人類的創世始祖;而盤瓠和盤王是瑤族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
【關鍵字】盤古;盤瓠;盤王;辨證
Abstract:
Inthepast,someresearchersthinkthatPanhuPangu,thetwosoundsimilar,sobyPanhuPanguevolvedfrom.Infact,theyaretwodifferentnatureofthemythsandlegendsandbeliefs,Panguisepoch-making,chemical,andbiologicalweaponsandallthingsentrepreneurialancestorofhumanregeneration;PanhuandWangYaoissettotemworshipandancestorworship.
Keywords:Pangu;Panhu;Pangwang;Syndrome 
 在瑤族民間,流行對盤瓠和盤王的崇拜與信仰,並流傳著相關的神話傳說。由於盤古與盤瓠音相近,所以,一些學者將二者混為一談,認為盤古神話與信仰是由南方瑤苗民族的盤瓠神話與信仰演變而來的。這一觀點在盤古神話研究中影響頗廣。事實上,盤古與盤瓠或盤王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神話傳說及信仰,前者是開天闢地、化生萬物和再造人類的創世神話;而後者則是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因此,有必要對盤古、盤瓠、盤王三者的關係進行辨析釐清。
一、盤瓠與盤王有關盤瓠的神話傳說,史籍記載較早、較多且較為詳細明確。如晉代的《搜神記》、南朝人編纂的《後漢書·南蠻傳》、北魏的《水經注·沅水》、明代的《赤雅》、清代的《漢唐地理書鈔》等,都有關於盤瓠神話傳說的記載;其它史料也有相關的記載,故事情節大同小異。
梗概是:古代高辛氏(即帝或王)畜有一狗(也有說是這狗由一條頂蟲變成),其毛五彩,名叫盤瓠,又叫龍犬、白犬、神犬、盤護、磐瓠、盤發等。當時高辛國邊境常受犬戎之寇(也有的說是房王),高辛王雖多次派遣將士前去征討,但都未能平息,於是就詔令天下,許諾誰擒拿得犬戎之吳將軍(房王)頭者,便賞給黃金、封給地邑、賜給少女。盤瓠應詔前去禦敵,銜得吳將軍(房王)頭而歸,高辛王便將一公主許配給盤瓠為妻。盤瓠經過在蒸籠里蹲了六天六夜,變成了人形,便領公主走進南山,住在石洞之中。數年後,生六男六女十二人。盤瓠死後子女互為夫妻,以草木為衣服,色彩斑斕,好入山壑,不落平曠,皇帝順從他們的意願,送給名山廣譯,不斷繁衍,稱為“蠻夷”。還有的說皇帝曾給盤瓠加封為會稽侯、定邊侯,俗稱狗王等。
盤古神話來源研究但早期古籍上對盤瓠的子孫後代並沒有指明是何種族群,居住在何處。如《後漢書·南蠻傳》中說盤瓠的後裔號曰“蠻夷”,而“蠻夷”者,當指南方尚未受漢文化“開化”的廣大少數民族,並非專指瑤族。又如《蠻書》中說盤瓠子孫“自為一國”,這“國”當然是指當時的方國。而當時的方國為數也不少,也難以指認。而《搜神記》卷十四中所說的盤瓠子孫即“梁、漢、巴、蜀、武陵、長沙、廬江郡夷”,其地域之廣,民居之雜,也難以確定。但到後來,人們根據民間正在進行著的習俗信仰活動,便依瓜牽藤,追溯根本,對盤瓠的後裔便逐漸明確。於是,從宋代以後的文人記述中就對盤瓠子孫後代的族屬及居住地記述得明確具體了。如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蠻》載:“瑤本五溪盤瓠後,其壤接廣右者,靜江之興安、義寧、古縣,融州之融水、懷遠縣界皆有之。”明鄺露《赤雅》載云:“瑤名畲客,古八蠻之種,五溪以南,窮極嶺海,迤邐巴蜀。蘭、胡、盤、侯四姓,盤姓居多,皆高辛狗王之後。”明謝肇浙《五雜俎·人部二》載:“吾閩山中有一種畲人……畲人相傳盤瓠種也。”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廣東》載:“瑤本盤瓠種,地界湖、蜀溪峒間,即長沙、黔中、五溪蠻後,滋蔓綿亘數千里,古粵在在有之……粵人以山林中結竹障覆居息為畲,故稱瑤所止曰畲。自信為狗王后,家有畫像犬首人服,歲時祝祭。”清吳震方《嶺南雜記》載:“粵有瑤種,古長沙、黔中、五溪之蠻,出齒繁衍,播於粵東西,多盤姓,自雲盤瓠之家。”從文獻記載及民間信仰習俗可以看出:歷史上瑤、苗、畲等民族都信奉和崇拜盤瓠,奉之為本民族的始祖。其中以瑤族民間的盤瓠崇拜最為流行,許多地方都修建有盤瓠廟,供奉盤瓠或盤王,每年都舉行隆重的祭祀盤瓠或盤王活動。
需要指出的是,清代以前的史籍中,一直稱為“盤瓠”,未見有“盤王”之名稱。如《搜神記》卷三(漢魏叢書本)云:“帝乃封盤瓠為會稽侯”;《蠻書》卷十引王通明《廣異記》說“封盤瓠為定邊侯”。而在明鄺露《赤雅》、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李調元《南越筆記》等史籍中,時見有“狗王”、“狗頭王”等稱謂。據調查,在“盤瓠”之后冠以“王”字,如“盤瓠王”或“盤王”,主要是瑤、苗、畲等民族民間的稱謂,特別是瑤族的民間口語、故事傳說、祭祀活動和世代傳抄的榜文券牒中,多稱為“盤瓠王”或“盤王”;而在文人的著作中,把“盤瓠”與“王”字連稱,如“盤護王”、“盤王”、“盤王節”、“祭盤王”、“做盤王”、“跳盤王”、“唱盤王”、“盤王大歌”、“還盤王願”、“盤王的故事”、“盤王的傳說”等詞語,則是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才出現。由於瑤族將盤瓠崇奉為本民族的始祖,故有“先有狗仙、後有祖先”之說。在史籍中,又說“盤瓠是一個殺敵護國、智勇雙全的英雄”,並曾被封為會稽侯、定邊侯;俗語中則有稱其為“狗王”、“狗頭王”等。由於人們賦予盤瓠神聖的威靈,具有王者之氣,於是便尊稱之為“王”,故而也就有“盤瓠王”、“盤護王”、“始祖盤王”、“盤王”等稱號。由此可見,盤瓠、盤瓠王、盤王等,其實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稱呼而已,並非是指兩個以上的人。盤瓠是其原名,而盤瓠王、盤王則是一種尊稱。
二、盤王非盤古“盤王”這一稱呼,是瑤族民眾尊稱其始祖盤瓠的專用名稱,其意清楚明確,民間可謂眾人皆知。但是,一些專心於漢文音韻“轉音”的學者,既不了解瑤族民間對“盤王”的尊稱與認可,也沒有深入瑤族民間進行實地調查,而是運用漢文的訓詁或音韻的推演方法,認為盤古的“古”與盤瓠的“瓠”音相近,所以“盤古”是由“盤瓠”“轉音”而來,於是得出了“盤王”就是“盤古”的論斷。如近人劉錫蕃《嶺表紀蠻》載:“盤古為一般瑤人所虔祀,稱之為盤王。”其實,這是將盤古與盤瓠兩個不同的崇拜和信仰對象混為一談,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與瑤族信仰和崇拜的始祖神——盤瓠相背離。正是這一錯誤的觀點,結果是以訛傳訛,導致了當代著名神話學家袁珂先生也沿襲其說,認為盤瓠“這個故事大同小異地流傳在中國南方瑤苗黎……等民族中。‘盤瓠’這兩個字,音轉而為‘盤古’。據說瑤族人民祭祀盤古,非常虔誠,稱之為盤王,人們的生死壽夭貧賤,都歸盤王掌握。每逢天旱,一定要向盤王祈禱,並且抬了盤王的像遊行田間,巡視禾稼。”①在此,袁珂先生也把盤古等同於盤瓠了。
 另外,常任俠先生在《沙坪縣出土之石棺畫像研究》一文里,記錄了流傳於苗族民間的一首《盤王歌》。歌詞唱道:記起盤王先記起,盤王記起造犁耙;造得犁耙也未使,屋背大壙谷曬芽。記起盤王先記起,盤王記起種苧麻;種得苧麻兒孫績,兒孫世代績羅花。記起盤王先記起,盤王記起造高機,造得高機織細布,布面有條楊柳絲……②有學者將此《盤王歌》稱為《盤王書》或《盤古歌》。在這一首歌里雖沒有明言盤王指的是盤瓠還是盤古,但從歌的內容看來,歌詞中的盤王指的應是盤瓠。因歌中唱的盤王是教人造犁耙、種苧麻、造織布機等,是生產勞動方面的創造發明,這往往是屬於常見的祖宗神的“職責”範圍,而與“開天闢地造人類”的盤古大神的職能與功績不符。所以說,此歌讚頌的是始祖神盤瓠的歷史功績。在瑤、苗族民間,凡稱盤王,指的就是其民族的始祖盤瓠,而不是盤古,只有在個別的文章中,由於作者認識上的局限和迷誤,才把盤王錯指成盤古。而壯族或漢族地區,也有把盤古稱為王,但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一般都習慣稱為“盤古王”(盤古皇),未見有簡稱作“盤王”的。而“盤王”已約定俗成地成為盤瓠專稱了。 
 三、盤瓠非盤古如前所述,無論是史籍記載還是民間流傳的神話內容以及民間信仰習俗中,盤瓠與盤古的區別清楚明確。盤瓠神話說的是一隻富有靈性和神勇的五色犬應徵禦敵有功,得高辛帝賜女為妻,生兒育女,被瑤族奉為始祖,是瑤族先民敬奉犬為圖騰的結果。而盤古神話說的是盤古孕育於卵蛋,長大成巨人,死後身體各部化成天地萬物、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被奉為開天闢地的始祖;又說,雷王放水淹沒天下,盤古兄妹躲在一個大葫蘆里倖存下來,為了人類的繁衍,兄妹倆結為夫妻,生兒育女,被壯族敬奉為人類的始祖。所以說,盤古和盤瓠屬於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崇拜對象。正如瑤學專家張有雋、黃鈺先生明確指出的:“盤古非盤瓠”。但是在神話學和史學界,一些學者則將二者混為一談,認為盤古即盤瓠,盤瓠即盤古。從清朝末年開始至二十世紀的三四十年代,“盤瓠即盤古”的觀點盛行於神話學界,包括我國神話學界一些資深的專家,也贊同此種觀點。持“同一論”觀點的學者除了從其名稱的“音近”、“轉音”或“通假”等音韻或訓詁作為主要依據之外,對盤古、盤瓠、伏羲三者的關係並未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對三者的神話內容、質態、年代及流傳地區、民間信仰習俗缺乏全面的調查、認真的甄別和深入的比較研究。正是研究方法的缺失,學術視野的狹窄,引證資料的單薄,治學態度的偏見,使得其論據過於單薄、勉強,其論證也過於簡單、浮燥,其結論自然是牽強附會、主觀武斷,缺乏應有的說服力。
此外,還有一種更為牽強的觀點認為“盤瓠、盤古、伏羲同一”。持同一論觀點的學者,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依據依然是所謂的音韻、訓詁學,一是認為盤瓠、盤古、伏羲三者姓氏相同,前二者皆為“盤”姓;二是認為盤瓠、盤古、伏羲的音相近或相同,即“瓠”與“古”音相近,“瓠”與“伏”音相同,可通假或互轉;三是認為盤瓠、盤古故事都流傳於我國南方少數民族中,屬同一地域;四是認為黃河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和文化中心,南方的文化必然源自北方,南方的盤瓠、盤古自然也源於北方的伏羲,因此三者是一體的,只是字不同而已。在這四種原因之中,主要的還是所謂的“轉音法”,即認為“瓠”音一轉便成了“古”,便得出盤古就是盤瓠,加上瓠又與伏同音,這樣盤瓠、盤古、伏羲本是不同的“三元”便就化成“一元”了。事實上,儘管從表面即名稱的語音上看好像有一些關聯,但從神話產生的文化背景、流傳地區、文化內涵和民間信仰的整體上看來,盤瓠、盤古、伏羲等三者是各自獨立的文化個體,不能也不應該混淆混同,三者不僅區別明顯,而且神話內容也各不相同。因此,對於盤古、盤瓠、伏羲三者同一的觀點,本不值一駁,但為了辯明是非,現僅就盤瓠、盤古、伏羲的差異,略作辨證。
(一)名稱與內涵的不同盤瓠、盤古與伏羲,都是遠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主人翁名稱,其中前二者的前一個字雖然都是盤,但不能直接簡單地理解為現今姓名學上的“盤”姓;兩個名字中的“盤”字,字雖同,但所指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而盤瓠與盤古兩個名字內涵的差別則更大,其實是內涵完全不同的兩個名字。《搜神記》卷十四說:高辛氏有老婦人居於王宮,得耳疾歷時。醫為挑治,出頂蟲,大如繭。婦人去後,置以瓠蘺,覆之以盤,俄而頂蟲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這裡已把盤瓠名稱的來歷說得清楚明確,其名稱中的盤指的是盛裝東西用的器具,即通常說的盤子;瓠即類似葫蘆的瓠瓜,瓠蘺,指的大概是古代用瓠瓜的殼與其他竹木編結而成的一種盛器。盤瓠二字,指的是器物,屬於漢語。而盤古,現經學者們的長期多方考察和分析研究,特別是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研究,它屬於壯語,“盤古”二字乃是壯語的漢字記音(即音譯),壯語的意思是:盤,磨石,象徵男性;古,葫蘆瓜,象徵女性。盤古二音,實為“男女兄妹二人”的合稱,故民間就有“盤古兄妹”、“葫蘆兄妹”的說法,這與任窻《述異記》所說的“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完全吻合。(二)出生年代的不同史籍里記述得清楚明白:盤瓠生於“高辛氏”時代。高辛氏即高辛王,又名帝嚳,《史記》上說“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說明盤瓠生於黃帝之後。而從盤瓠故事中也可以知道,當時已有王、國、皇帝、皇后、公主、將軍、侯等政治稱呼,盤瓠是處於一種已建立國(方國)時代,大約是公元前30世紀初至公元前21世紀的我國歷史上的上古“五帝”時代(因帝嚳是五帝之一)。而盤古,古籍稱是“首生盤古”,是出生於“天地渾沌”的前人類時代;“後乃有三皇”,即說盤古生於“三皇五帝”之前,這與民間傳說故事所說的天下原有的人類已經被洪水滅絕,盤古兄妹只好結為夫妻再造和繁衍人類,開創人類“新紀元”即“造人倫”。兩者的神話母題、主題意義相同。可見,盤瓠與盤古出生於完全不同的年代。 
 (三)經歷的不同無論是古籍記載還是民間傳說中,都說盤瓠生長於王宮之中,後國家受到外敵的侵擾,他便奔襲敵營,將敵方首領的頭顱咬下叼回獻給高辛帝,因禦敵有功,皇帝賞賜給公主以為妻,並封給地邑,繁衍子孫後代。而盤古,不管是在古籍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說其是開天闢地,創造萬物,並說其兄妹二人坐於葫蘆之中躲過洪水的劫難,在人類已經滅絕的情況下只好兄妹為婚,再造和繁衍人類。由此可見,盤瓠與盤古的經歷不同,各有各的發展軌跡。既不相同,也不交叉,只要稍加辨識,便可分清,何來同一之理。再者,盤瓠是由狗形的龍犬、神犬在金鐘里(也說在蒸籠里)經過六天六夜之後才變成狗頭人身的,而盤古則是由卵或蛋生成的,盤古自始至終都是人形,所以說兩者的經歷是涇渭分明,互不相干。 
 (四)功績建樹的不同在歷史功績方面,盤瓠是在保衛國家,勇戰強敵中建立了功勳,“是一個殺敵護國、智勇雙全的英雄”(袁珂語),也是一個族群(瑤苗族群)的始祖。而盤古則有開天闢地,創造萬物,再造人類之功,是創造世界與人類的始祖。由於各自功績建樹的不同,也就自然決定了他們各自文化地位和神格地位的高低:盤瓠是一位英雄神和一個族群崇拜的圖騰或始祖神;而盤古則是“開天地,造人倫”的創世大神和各族人民共同的始祖大神。
(五)婚姻結合的不同不同的時代和社會形態,其婚姻制度也不同。盤瓠是在為國禦敵立功之後,得到皇帝的賞賜,許配公主與之為妻,是屬於對偶婚。而盤古是兄妹結為夫妻,屬於血緣婚。兩種婚姻性質的差別明顯。
(六)死亡喪葬的不同盤瓠是如何離開人世,史籍中未見提及,但在民間傳說、地方資料中則是說得十分清楚明白。如由王礦新、蘇勝興、劉保元蒐集整理的《盤王的故事》中說,盤瓠領著兒子們上山打獵,遇著一群山羊,一隻粗野的山羊中箭負傷後瘋狂亂竄,用犄角將盤瓠頂撬下山崖,摔在崖間的一棵大樹上喪了命,山羊也跌崖而死。盤瓠死後,兒女們將德芎樹做了一個大鼓,用柏納樹做成了六個長鼓,繃上山羊皮為鼓面,再糊上黃泥漿,然後狠狠敲打,以解對山羊的痛恨,並且邊舞邊哭邊唱,共同追悼他們的父王盤瓠。而盤古之死,史籍中說是“垂死化身”,化為風雲日月,山川草木,化為黎氓(即黎民)。顯而易見,盤瓠之死與盤古之死截然不同,盤瓠死後得到兒女們的隆重的追悼,已近於“文明社會”的追悼儀式,帶有較濃重的人文氣息;而盤古之死即化為大自然,沒有喪葬儀式,這就更顯得非常的原始和樸野,也更具有神話色彩。 
 (七)神話流傳地區的不同從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來看,盤瓠神話與盤古神話流傳的地區或民族也不相同。盤瓠神話主要流傳於我國南方的瑤、苗、畲等民族地區,其中以瑤族地區為盛。而盤古神話最早流傳於我國南方的越人及其後裔——壯、布依、仫佬、毛南、水、侗等民族的廣大地區,後來傳入中原,逐漸在廣大的北方漢族地區流傳。在壯族地區,又以廣西來賓市(珠江中游)為中心的壯族地區最為盛行。值得提出的是,在流傳盤瓠神話的瑤、苗、畲等地區,也流傳有盤古神話,這是一種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結果,由此更能看出盤古故事流傳的地區或範圍要比盤瓠神話廣大得多。 
 (八)崇拜與信仰的不同崇拜與信奉盤瓠的是瑤、苗、畲地區的民眾,尤以瑤族地區的民眾為最篤。而崇拜與信奉盤古的,除了是我國南方地區的壯侗語諸民族之外,還有北方的漢族,人數之多實難計算。與此同時,在瑤、苗、畲等民族民間,存在著“二盤同奉”的現象,即既供奉盤瓠,又供奉盤古,但二者各自的神位在民眾的心中是區分得很清楚的,雖二神並立,卻是盤古在前,並非盤瓠與盤古不分。如廣東“肇慶市有一旅遊景點‘盤古祖殿’,是漢、瑤兩族祖先共供一室的獨特文化遺存。殿內不但供奉著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盤古皇(開天闢地的盤古),還分別供奉著漢族和瑤族的各5位祖先。在瑤族的5位祖先中,就有狗頭人身的盤瓠。”③流傳於瑤族民間的《尋親歌信·說古》是這樣唱的:開天闢地是盤古,勞苦功高傳後世。要知盤古歲多少,燒香祈禱問玉帝。盤古玉帝同出生,同年同月同日時。盤古之時立天地,又有天皇十二帝。……堯天舜日歲歲春,名揚後世天下聞。高朝百歲亂紛紛,貶了盤瓠位陷論。周朝八百六十春,苗瑤^造**鬧天昏。……④從其歌詞中可以看出,盤瓠與盤古在很多方面都是有著明顯區別的,各自的特徵是很鮮明的,是不易也不能混為一談的。更不同的是盤瓠的神像是狗頭人身,人們對他的崇拜尚屬於是對圖騰崇拜的範疇,這與對盤古崇拜的差異性就更大了。還有學者認為盤古是由伏羲及其名稱“近音”、“轉音”、“通假”而來的。這一觀點同樣是牽強附會、主觀武斷的,其根本原因還是“黃河中心論”的觀念使然。這一點,前文已有論述。綜上所述,我們已經弄清了盤瓠、盤王、盤古、伏羲之間的某些聯繫與區別。盤瓠,被生活於南方瑤苗民族認同為自己的始祖,稱為盤王。伏羲源於西北高原,隨著其神話的傳播,後來被奉為中華文明的開創始祖。盤古起源於南方,由壯侗語民族先民所始創,後來傳入北方中原地區,成為中華各民族共同認同和崇拜的開天闢地大神,是人類的共同始祖。

注釋:

①袁珂:《中國古代神話》第26頁,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②袁珂:《古神話選釋》第6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③光琳:《盤瓠與圖騰崇拜》,《羊城晚報》見2006年2月2日。④趙廷光:《瑤族祖先崇拜與瑤族文化》第22頁,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年。 

盤瓠 盤王 盤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