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本

監本,版本類型。中國歷代國子監雕版印刷的書本。

基本信息

監本

正文

  國子監亦稱國子學,亦簡稱國學,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晉武帝鹹寧二年 (276)始設,與太學並立。南北朝時,或設國子學,或設太學,或兩者同設。北齊改名國子寺。隋煬帝時改名國子監。此後的五代沿用。元代雖設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但亦別稱國子監。國子監刻書始於五代。後唐明宗長興三年(932)宰相馮道、李愚請令判國子監事田敏校定“九經”,刻版印賣。到後周廣順三年(953),“九經”全部刻完,前後歷時22年。後周顯德二年(955),國子監祭酒尹拙奏請兵部尚書張昭、太常卿田敏同校勘《經典釋文》,刻版印行。宋代國子監刻書規模和刻印範圍比五代時要大得多。景德二年(1005),距建國僅40餘年,經、傳、正義皆經過校勘,刻版印行。所集書版10餘萬塊。到北宋末年,正史亦由國子監全部校刻行世。南宋國子監所刻書並非都是本監所雕,很多是本監校勘後下各地鏤版。如《七經正義》《史記》《漢書》《資治通鑑》諸書,都由杭州鏤版。因醫方一字差誤,其害匪輕,宋代國子監除主刻正經、正史外,還對重要醫書,如《脈經》《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補註本草》《圖經本草》等,分官詳校,鏤版頒行。元代中央的刻書機構是興文署廣成局,屬秘書監,不屬國子監,故無監本之稱。明代南京北京都設有國子監,刻書數量甚多。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國子監刻有274種,北京國子監刻有41種,共315種。清代修纂校刻書籍由武英殿總其成。故雖有國子監之設,但刻書不多。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