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花

益母草花

益母草花,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和細葉益母草的花。夏季藥初開時採收,去淨雜質,曬乾。主產於江蘇、安徽等地。具有養血,活血,利水之功效。可用於貧血體弱等症。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益母草花 ,別名茺蔚花

漢語拼音 yi mu cao hua

原植物-益母草原植物-益母草

英文名 Motherwort Flower

拉丁藥名 Flos leonuri

原植物

1.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L.het-erophyllus Sweet;L. sibiricus auct .non L.;L.artemisia (Lour.) ]

2.Leonurus sibiricus Linn.[L. manshuricus Yabe]

科屬分類 唇形科

藥用部位 以植物的花入藥

功效分類

解毒藥

附註 :植物描述,詳見:益母草、細葉益母草

中藥藥性

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涼。功效主治

養血;活血;利水。主治貧血;瘡瘍腫毒;血滯經閉;痛經;產後瘀陰腹痛;惡露不下。

各家論述

1.《綱目》:“治腫毒瘡瘍,消水行血,婦人胎產諸病。”

2.《江蘇省植物藥材志》:“民間用作婦女補血劑。通常於冬季和以紅糖及烏棗,飯鍋內蒸,逐日服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藥材來源

來源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

藥材基源

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Houtt.)和細葉益母草(L. sibiricusL.)的花。

產地溯源

主產於江蘇、安徽等地。

採收加工

益母草花益母草花

夏季藥初開時採收,去淨雜質,曬乾。

藥材鑑別

益母草花益母草花

性狀鑑別:乾燥的花朵,花萼及雌蕊大多已脫落,長約1.3cm,淡紫色至淡棕色,花冠自先羰向下漸次變細;基部聯合成管,上部2唇形,上唇長圓形,全緣,背部密具細長白毛,也有緣毛;下唇3裂,中央裂片倒髒形,背產具短絨毛,花冠管口處有毛環生;雄蕊4,二強,著生在花冠筒內,與殘存的花柱,常伸出於冠筒之外。氣弱,味微甜。

以乾燥、無葉及無雜質者為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