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

全書共分十四章,內容主要包括雷射基礎理論、雷射在皮膚美容方面的套用、光子嫩膚、射頻、注射美容、準分子雷射、紫外線光療、傳統雷射等。本書不但詳細介紹了目前雷射醫學及美容的最新進展,而且還涵蓋了多種最新非手術美容技術;不但突出以雷射為主的美容技術,同時兼顧各種皮膚病的治療。為增加直觀性,全書配有各種示意圖和相關疾病治療前後的照片,以方便讀者理解,加深印象。本書最後附有皮膚雷射醫學及美容的常用專業辭彙。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

《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不但適用於雷射美容的從業人員和皮膚科專業醫生,對全科醫生及醫學生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盧忠,1969年5月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 993年7月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醫學專業:2000年7月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獲醫學博士學位。現任廣州博美整形醫院皮膚科雷射中心教授、中華醫學會上海皮膚性病學會治療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整形與美容分會全國委員、美國雷射醫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上海雷射醫學學會皮膚科學組組長、上海雷射學會醫學雷射專業委員會秘書。

研究方向與專長為雷射醫學、美容皮膚科學、色素及血管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痤瘡、過敏性皮膚病等。發表的多篇論文中,3篇為scI收錄。參與編寫的專著和參考書包括:《楊國亮皮膚病學》、《皮膚科手冊》、《皮膚科鑑別診斷與治療速查手冊》、《皮膚病診斷與鑑別診斷》、《皮膚科疾病處方》、《皮膚性病科常用藥物手冊》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雷射在皮膚科的套用

第一節 雷射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雷射在人體皮膚組織上的生物學效應

第三節 皮膚科主要的雷射治療儀及適應證

第四節 雷射治療的操作規範及管理

第二章 表皮色素增生性皮膚病

第一節 黑素的代謝

第二節 臨床分類

第三節 雀斑

第四節雀斑樣痣

第五節牛奶咖啡斑

第六節 口唇黑斑

第七節 脂溢性角化病

第八節 Becker痣

第三章 真皮色素增生性皮膚病

第一節 臨床分類

第二節 太田痣

第三節獲得性太田痣樣斑

第四節 文身

第五節 色素痣

第四章 血管增生性皮膚病

第一節 血管增生病變的臨床分類

第二節 血管增生病變雷射治療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節 鮮紅斑痣

第四節 草莓狀血管瘤

第五節 蜘蛛痣

第六節 靜脈畸形的雷射治療

第七節血管角皮瘤

第八節 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

第五章 脫毛

。。。

。。。

第六章 淺表良性皮膚腫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汗管瘤

第三節 黃瘤

第四節毛髮上皮瘤

第五節 結節性硬化

第七章 非剝脫性嫩膚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強脈衝光嫩膚

第三節 非氣化性雷射

第四節 射頻

第五節 光調作用

第八章 注射除皺

第一節 肉毒素注射

第二節 填充劑注射

第九章 剝脫性嫩膚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超脈衝二氧化碳雷射和鉺雷射

第三節 點陣雷射

第十章 光動力學療法在皮膚科的套用

第一節 光動力學原理

第二節 皮膚腫瘤和癌前期病變

第三節 痤瘡

第四節 鮮紅斑痣

第五節 病毒疣

第六節 皮膚光老化

第十一章 痤瘡的治療

第一節 痤瘡的發病機制、病理、臨床特點

第二節 雷射及強光治療痤瘡

第十二章 單頻準分子雷射在皮膚科的套用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銀屑病

第三節 白癜風

第十三章 傳統雷射在皮膚科的臨床套用

第一節 連續式CO2 雷射

第二節 摻釹釔鋁石榴石雷射及摻銦砷化鎵半導體雷射

第三節 氦氖雷射及低功率半導體雷射

第十四章 紫外線光療在皮膚科的套用

第一節 基本原理

第二節 UVB光療法

第三節nbuvb光療法

第四節 UVA光療法

第五節 PUVA光療法

第六節 UVA1光療法

第七節 不良反應及防治

第八節 操作規程

附錄

一、皮膚雷射醫學漢英辭彙

二、皮膚雷射醫學英漢辭彙

文摘

第一章 雷射在皮膚科的套用 第一節 雷射的基本原理

【雷射發展的簡要歷史】

雷射(1aser)意即放大的光受激輻射(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如同一個人的成長一樣,雷射的發展也經歷了孕育、誕生、發展、成熟等各個階段。1916年,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首次提出了“受激輻射”的概念,從而奠定了雷射的理論基礎,以後又在實驗中得到了驗證。1960年,第一台真正的雷射器終於呱呱墜地,這是一台紅寶石雷射器,完成這一創舉的是美國的梅曼。此後雷射進入了一個長足的快速發展階段,各種雷射器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雷射以其獨特的性質,在軍事、科研、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其在醫學上的套用使許多臨床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並由此促成了一個新的醫學分支——雷射醫學的誕生。

【雷射產生的基本原理】

雷射作為光家族的一員,具有波粒二相性,一方面雷射是由無數光子組成的,具有光的粒子性;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一種電磁波。波粒二相性是所有光的共性,除此之外雷射作為一种放大的受激輻射,又具有特殊的性質。我們知道,在自然狀態下,大部分原子或其他粒子都處於最低的能量狀態(即能級)上,這種狀態稱為基態。而處於高能級的原子或粒子的狀態稱為激發態,它們是不穩定的,往往會向低能級躍遷,同時以光子的形式將能量釋放出來,這一過程稱為自發輻射,與外界作用無關。自然光與普通光源都屬於自發輻射,此時大量原子或粒子從不同能級躍遷,彼此之間毫無關係,發射出的光子頻率、方向、偏振狀態、相位各不相同,所以自然光和普通光源的波長都是連續的,屬於非相干光。與普通光不同,雷射的發生屬於受激輻射,即在外來輻射的感應下,某些特殊的牛勿質中粒子大部分處於較高能級上,並發生相同的能級間躍遷,由此產生連鎖反應,發射出大量頻率、方向、偏振狀態、相位都一致的光子,這種光就是雷射,屬於相干光。事實上,雷射的產生機制是相當複雜的,這裡限於篇幅也就不再贅述。一般而言,雷射的產生需要3個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