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

《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

《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主要包括雷射基礎理論、雷射在皮膚美容方面的套用、光子嫩膚、射頻、注射美容、準分子雷射、紫外線光療、傳統雷射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8年9月1日)
叢書名:皮膚病臨床診療叢書
平裝:316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309061307
條形碼:9787309061307
商品尺寸:20.1x13.7x1.5cm
商品重量:281g
ASIN:B001I91QLO

內容簡介

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共分十四章,內容主要包括雷射基礎理論、雷射在皮膚美容方面的套用、光子嫩膚、射頻、注射美容、準分子雷射、紫外線光療、傳統雷射等。《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不但詳細介紹了目前雷射醫學及美容的最新進展,而且還涵蓋了多種最新非手術美容技術;不但突出以雷射為主的美容技術,同時兼顧各種皮膚病的治療。

編輯推薦

為增加直觀性,全書配有各種示意圖和相關疾病治療前後的照片,以方便讀者理解,加深印象。《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最後附有皮膚雷射醫學及美容的常用專業辭彙。
《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不但適用於雷射美容的從業人員和皮膚科專業醫生,對全科醫生及醫學生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盧忠,1969年5月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3年7月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醫學專業:2000年7月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獲醫學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雷射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上海皮膚性病學會治療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整形與美容分會全國委員、美國雷射醫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上海雷射醫學學會皮膚科學組組長、上海雷射學會醫學雷射專業委員會秘書。
研究方向與專長為雷射醫學、美容皮膚科學、色素及血管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痤瘡、過敏性皮膚病等。發表的多篇論文中,3篇為scI收錄。參與編寫的專著和參考書包括:《楊國亮皮膚病學》、《皮膚科手冊》、《皮膚科鑑別診斷與治療速查手冊》、《皮膚病診斷與鑑別診斷》、《皮膚科疾病處方》、《皮膚性病科常用藥物手冊》等。

目錄

第一章雷射在皮膚科的套用
第一節雷射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雷射在人體皮膚組織上的生物學效應
第三節皮膚科主要的雷射治療儀及適應證
第四節雷射治療的操作規範及管理
第二章表皮色素增生性皮膚病
第一節黑素的代謝
第二節臨床分類
第三節雀斑
第四節雀斑樣痣
第五節牛奶咖啡斑
第六節口唇黑斑
第七節脂溢性角化病
第八節Becker痣
第三章真皮色素增生性皮膚病
第一節臨床分類
第二節太田痣
第三節獲得性太田痣樣斑
第四節文身
第五節色素痣
第四章血管增生性皮膚病
第一節血管增生病變的臨床分類
第二節血管增生病變雷射治療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節鮮紅斑痣
第四節草莓狀血管瘤
第五節蜘蛛痣
第六節靜脈畸形的雷射治療
第七節血管角皮瘤
第八節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
第五章脫毛
第六章淺表良性皮膚腫瘤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汗管瘤
第三節黃瘤
第四節毛髮上皮瘤
第五節結節性硬化
第七章非剝脫性嫩膚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強脈衝光嫩膚
第三節非氣化性雷射
第四節射頻
第五節光調作用
第八章注射除皺
第一節肉毒素注射
第二節填充劑注射
第九章剝脫性嫩膚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超脈衝二氧化碳雷射和鉺雷射
第三節點陣雷射
第十章光動力學療法在皮膚科的套用
第一節光動力學原理
第二節皮膚腫瘤和癌前期病變
第三節痤瘡
第四節鮮紅斑痣
第五節病毒疣
第六節皮膚光老化
第十一章痤瘡的治療
第一節痤瘡的發病機制、病理、臨床特點
第二節雷射及強光治療痤瘡
第十二章單頻準分子雷射在皮膚科的套用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銀屑病
第三節白癜風
第十三章傳統雷射在皮膚科的臨床套用
第一節連續式CO2雷射
第二節摻釹釔鋁石榴石雷射及摻銦砷化鎵半導體雷射
第三節氦氖雷射及低功率半導體雷射
第十四章紫外線光療在皮膚科的套用
第一節基本原理
第二節UVB光療法
第三節nbuvb光療法
第四節UVA光療法
第五節PUVA光療法
第六節UVA1光療法
第七節不良反應及防治
第八節操作規程
附錄
一、皮膚雷射醫學漢英辭彙
二、皮膚雷射醫學英漢辭彙

序言

隨著物質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追求也與日俱增。與之相適應,以現代雷射技術為代表的各項美容技術在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為廣大愛美人士帶來了福音。它們以效果佳、創傷小的特點,深受大家的歡迎。
巨大的市場需求以及技術上的進步,為醫學美容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雷射美容的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面對這樣的形勢,如何儘快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使之儘可能更多地掌握此領域的最新知識和技能,顯得非常重要和迫切。為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持編寫了《皮膚雷射醫學與美容》一書。

文摘

四、選擇性光熱凝固作用的雷射療法及其套用
除了上述雷射外,近一年來長脈寬Nd:YAG雷射的誕生,套用於血管畸形的治療,獲得了不產生紫癜的即刻反應;同時輔助的動態冷卻技術(DCI))可有效保護表皮,成為目前較為理想的治療手段之一。該方法利用1064nm波長雷射被血管內血紅蛋白的相對較強吸收,被周圍正常皮膚組織相對吸收較弱的特點,獲得所謂的病灶選擇性凝固和破壞作用。
微靜脈畸形的治療效果因人種而異,我們的經驗是:脈衝雷射適用於微靜脈擴張、淺表的鮮紅斑痣、蜘蛛痣、酒渣鼻等。治療的雷射選擇可以是:脈衝染料雷射(585~595nm)、長脈寬Nd:YAG雷射(1064nm),而脈衝532nm雷射療效略次,同時需輔以動態冷卻。
五、雷射光動力學療法及其套用
光動力學治療(photodynamictherapy,PDT)始於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TomasJ.D3auguty首先報導由於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derivertive,HpD)聯合光源照射方法,可以殺滅細胞生物。隨後的大量臨床研究集中於對腫瘤治療的探索。光動力學治療原理是光敏製劑被雷射等光源照射後可產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反應的產物如單線態氧、自由基等會大量產生而作用於靶細胞,直接產生細胞殺傷作用或誘導細胞凋亡。國內學者許德余、馬寶章等套用國內製造的光敏製劑HpD、YHpD等對口腔癌進行了雷射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