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卡丹定理

皮爾·卡丹定理

法國著名企業家皮爾·卡丹提出:在用人上一加一不等於二,搞不好等於零。有效搭配,方顯威力。這一定理被稱為皮爾·卡丹定理。

理論人物

皮爾·卡丹定理皮爾·卡丹定理

皮爾·卡丹先生是一個傳奇人物。1922年7月2日,在威尼斯近郊一戶貧苦農家,小卡丹出生;14歲輟學,在一家小裁縫店裡當起了學徒。

他幾乎是一無所有到世界頂級服裝設計大師;並且他讓高檔時裝走下高貴的T型台,讓服裝藝術直接服務於老百姓;他的商業成就,世界上幾乎沒有象皮爾.卡丹先生那樣的先例,集服裝設計大師與商業巨頭與一身,卡丹的商業帝國遍布世界各地。巴黎倫敦米蘭紐約是世界四大時裝之都。在巴黎,許多店裡都有卡丹的一方天地,但要尋根求源,一定要去奧諾里大街82號,那卡丹帝國的首府。終身未娶的皮爾·卡丹只要在巴黎,就會每日四次進出這裡。

定理釋義

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複雜和微妙得多。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么10個人的合作結果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因為人不是靜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牴觸時則一事無成。因此,企業必須要考慮合理的人才組合,使各成員之間互相補充協作,各取所長,充分發揮各成員的優勢,實現團隊的有效合作。
1+1>21+1>2

對一個管理者來說,不但要做到知人,為企業羅織到儘可能多的人才,還要善任,讓每個優秀的人才都能找到他合適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使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使人力資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從而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在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裡,企業要想長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須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企業的競爭力來源於用最小的工作成本換取最高的工作效率,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做到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只有機構精簡,人員精幹,企業才能保持永久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研究表明,在管理中,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多四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最佳人數多三倍,工作時間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多六倍。

這說明,在公司的經營中,管理人員並不是越多越好,只有找到一個最合適的人數,管理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同樣,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公司一般人員。在一個公司中,只有每個部門都真正達到了人員的最佳數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無用的工作時間,降低工作成本,從而達到企業的利益最大化。

寓言故事

皮爾·卡丹定理彌勒佛和韋陀

去過寺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勒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裡,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落四,沒有好好地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裡,由彌勒佛負責公關,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銖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裡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經典案例

皮爾·卡丹定理布萊恩特代言耐克球鞋

美國著名運動生產商耐克公司引進霍華德·斯魯謝爾的舉措,提供了一個在人才搭配上一加一大於二的經典案例。

霍華德·斯魯謝爾在運動界向來名聲在外,人稱“鐵齒霍華德”或“橘子經紀”(他的頭髮是橘色的)。斯魯謝爾曾為許多著名運動員擔任代理,包括鼎鼎大名的美式橄欖球四分衛丹·法斯和身輕如燕的接球手林·斯旺。許多新興運動員經紀公司認為,霍華德·斯魯謝爾開創了現代運動員代理人的新紀元。在擔任代理人的歲月里,斯魯謝爾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1970年,斯魯謝爾代表匹茲堡鋼鐵人隊19名隊員與以強硬出名的隊方談判。在他的努力下,球員向球隊爭取到了在契約內附加“不減薪”的子條款,而他也因此一役,數度被稱為“體育界最強悍”的人。
20世紀70年代,耐克公司已經漸漸露出了要趕超愛迪達公司,成為運動服裝界的老大的苗頭。由於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耐克公司迫切需要一個對運動有激情,懂策劃並極富談判天賦的人掌舵護航。耐克的老闆菲爾·奈特認為斯魯謝爾絕對是最佳人選。

奈特是頗費周折後才使斯魯謝爾同意到耐克服務的,而且斯魯謝爾還只同意到耐克做半職的工作。

在他們的合作生涯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斯魯謝爾被委派去談一些亞洲工廠的事情。回來後向奈特報告說他直覺認為有耐克的人在其中兩件案子裡“撈了油水”。奈特不以為然,相信斯魯謝爾懷疑的兩人都是不錯的人。可後來的事實證明,斯魯謝爾是對的。事後,奈特頗有感慨地說:“這傢伙有成千上萬種情緒,讓人捉摸不透。他極不信任別人,但正是這種不信任人的特點,使他懂得看穿所有的小動作。而這些,正是我所缺少的。”
在斯魯謝爾看來,菲爾·奈特對錢並不精明,他本來可以更富有,但他與別的運動界企業領袖不同。他熱愛運動員,也熱愛比賽。他重視運動員更甚於重視他們所屬的隊伍。而這些往往會對他造成很大的物質損失。而斯魯謝爾的精細精神,相當大程度上可以彌補他的這一點。
奈特做事善於從大處著眼,而斯魯謝爾則精於“錙銖必較”,一粗一細,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耐克的主體。在業界的眼中,斯魯謝爾成為了奈特的另一半自我,他與奈特雖然不相像,卻具有神奇的互補作用。正是這種神奇的互補作用,終於成就了奈克的巨大成功: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耐克就超過了愛迪達公司,成為了世界體育用品提供企業中當之無愧的老大。

管理套用

皮爾·卡丹定理團隊合作
對於被日本人尊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無論從個人的角度而言,還是從企業的發展來說,他的輝煌都是空前的。松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績,其經營思想的核心──“人才思想”奠定了他事業成功的基礎。松下堪稱“人才經營之典範”,其用人之道也許可以給我們以啟示。

人才搭配要恰當

松下看來,聚集智慧相當的人,不一定能使工作順利。他舉例說,3個能力、智慧高強的企業家創辦了一家公司,一般人都會認為這家公司的業務一定會欣欣向榮,但沒想到卻不斷地虧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集團總部知道之後,研究對策,最後決定敦請這家公司的社長退股,改到別家公司去投資。沒想到留下的兩人齊心努力下,竟然挖掘出公司最大的生產力,而那位到別家企業投資的社長,也充分發揮了他的實力,創造了不錯的業績。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人才配合要恰當。在數學上一加一等於二,但在人與人的組合調配上一加一可能會等於三,調配不當可能等於零。爭取人才最好不要去挖牆角

注重培養人格

在人才的培養上,松下很注重人格的培養。缺乏應有的人格鍛鍊,就會在商業道義上產生不良的影響。商業競爭、利益追逐,使人們逐漸淡忘了人格在企業經營和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具備良好人格的員工,往往具有更高的職業道德,更容易被企業精神所凝聚。另一方面,只有人格的完善,員工才會擁有較滿意的生活,才會有利於其工作的進行。

訓練員工的細心

在訓練員工方面,松下認為,細心體貼看似微不足道,其實非常緊要,往往足以影響大局。因為在日新月異的現代世界,如果人們犯一點錯誤,就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局面。這種體貼而用心的表現,看起來不足掛齒,其實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松下在培訓員工方面,往往從點滴做起,培養員工耐心和細心。

升遷還要兼顧資歷

員工的升遷要綜合考慮其才能和資歷。松下認為,按照資歷、考績來提升員工有其好處,它的著眼點在於服務時間的長短。雖然,長者在智慧體力方面可能比年輕人差,但是這個制度保障了年長者日積月累的經驗,他們的工齡和經歷增強了領導力,年輕人也自然會表示愛戴及擁護,對於整個公司業務的擴展,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工齡和才幹必須相互配合,這樣既使有才能的員工得以重用,又利於使周圍員工信服。

提撥年輕人時,不可只提升他的職位,還應給予支援,幫他建立威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