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瑪利翁效應

皮格瑪利翁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對一所國小中的6個班的學生成績發展預測,並把他認為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名單用讚賞的口吻通知學校的校長和有關教師,並再三叮囑對名單保密。實際上,這些名單是他任意開的。出乎意料的是,八個月以後竟出現了令人驚喜的奇蹟:名單上的學生,個個學習進步、性格開朗活潑、求知慾強、與老師感情甚篤。原來,這些教師得到權威性的預測暗示後,便開始對這些學生投以信任的目光,態度親切溫和,即使他們犯了錯誤也相信能改正。正是這種暗含的期待和信任使學生增強了進取心,使他們更加自尊、自愛、自信和自強,奮發向上,故而出現了“奇蹟”。這種由於教師的期待和愛而產生的效應,羅森塔爾借一位神的名字,將這種心理現象稱為“皮格瑪利翁效應。”.
如果我們留意觀察周圍的孩子,“皮格瑪利翁效應”在他們身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大凡學習成績優秀、活潑開朗、求知慾強的學生往往會受到老師真誠的愛和適當的鼓勵,並且,這些學生大多生長在民主和睦、互敬互愛的家庭中,從而促進了孩子的智力開發,情感和個性的順利成長。而缺乏這種效應的孩子,往往由於被嫌棄、厭惡、歧視,導致他們自暴自棄,或心灰氣餒,使他們學習成績下降、智力衰退、精神痛苦和感情畸變,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皮格瑪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有些教師和家長對那些成績一時不理想、被認為:“遲純”、“笨拙”的孩子,往往不是給予鼓勵和耐心的幫助,而是用諷刺、挖苦對他們,總是用一種老眼光和菲薄的態度冷落他們。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重感大大受到傷害,感到心灰意冷,氣餒自卑,以至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長此以往,便使孩子秉性難移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