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叢書

皇漢醫學叢書

《皇漢醫學叢書》是一套日本中醫藥學者的著作叢書,於1936年由香港陳存仁先生編撰刊行,共72種,分為13類。計總類8種,包括《內》、《難》等醫經注釋及考證、傳略、目錄等著作;內科學19種,主要為《傷寒》、《金匱》、《溫病》等典籍文獻的研究註解;外科學1種;女科學3種;兒科學3種;眼科學1種;花柳科學(性傳播疾病)1種;針灸學4種;治療學1種;診斷學1種;方劑學10種,包括名方、驗方、家藏方、方劑詞典、古方分量考等內容;醫案醫話類11種;藥物學7種;論文集1種。

基本介紹

《皇漢醫學叢書》是一套日本中醫藥學者的著作叢書,於1936年由香港陳存仁先生編撰刊行,共72種,分為13類。計總類8種,包括內》《難》等醫經注釋及考證、傳略、目錄等著作;內科學19種,主要為《傷寒》、《金匱》、《溫病》等典籍文獻的研究註解;外科學1種;女科學3種;兒科學3種;眼科學1種;花柳科學(性傳播疾病)1種;針灸學4種;治療學1種;診斷學1種;方劑學10種,包括名方、驗方、家藏方、方劑詞典、古方分量考等內容;醫案醫話類11種;藥物學7種;論文集1種。
從公元6世紀起,在這漫長的醫學發展中,中國醫學隨著文化輸出傳至日本,日本的醫學家們對中國醫學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到明治維新時期,長達一千二百多年,日本醫學在系統學習和吸收中醫學體系與方法中,不惜花極大的精力去研究揣摩,使其學術水平達到很高境界(明治初年皇漢醫道曾一時復活。和算是民間的東西,但醫學和天文歷道都是維持天皇執政時代以來的傳統,即使在江戶時代,醫學也深入到朝廷的權威當中。到明治維新為止,多紀家的醫學館一直在幕府的庇護下誇耀其權威。)。無論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在臨床套用方面,都展現出了極為深厚的功底和高深的造詣,使得中國醫學在日本獲得了極大的成就。並在醫學思想與方法上直追中國歷代醫家,保持了與中國醫學的一致性。體現在文獻方面,《皇漢醫學叢書》所收集的著作應當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皇漢醫學叢書》是日本古方派的代表性著作。在這72種書中,很多著作是學術界耳熟能詳的,即便在我國中醫學術界,它們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如丹波元簡、丹波元堅的《素問識》、《素問紹識》,對《黃帝內經素問》的注釋與考證很有獨到之處,為醫經學家們所青睞;丹波元胤的《醫籍考》至今仍是中醫文獻的主要參考工具書之一;他們父子的《傷寒論輯義》、《傷寒論述義》、《金匱玉函要略輯義》《金匱玉函要略述義》、《傷寒廣要》,山田宗俊的《傷寒論集成》等,在仲景學說研究中,一直是重要的參考文獻,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吉益為則等的《藥征》、《藥征續編》論述了中藥的臨床套用體會,既反映了日本醫學家們對中藥的深入鑽研,也對中國本草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長尾藻城等的《先哲醫話集》、《藤氏醫談》、《醫斷》、《醫余》、《叢桂偶記》等醫論醫話類著作,又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日本醫家對中國醫學的深入理解。在其他很多醫學領域中,如溫病、產科、兒科、針灸、方劑、醫案等,都擁有很多較高學術造詣的專著。然而,由於這一套叢書卷帙浩繁,成套刊行至為不易,除1936年由上海世界書局初刊後,直至1993年才再經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重刊。因而,全套叢書市面很少,讀者要一睹叢書全貌極為艱難。雖然其中一部分著作曾經單本刊行,並為學術界所推重,但對於了解和認識日本在漫長歷史時期古方派的發展,及其學術風格和特點,顯然還不足以窺及全豹。
對於一衣帶水的鄰邦,歷史上我國醫學在那裡生根發芽,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海外學術支派,並且一直影響著現代日本的漢方醫學,而我們究竟對那裡的學術成就知道多少,又何從了解?漫長歷史時期的學術發展,對我國中醫學術產生過什麼樣的促進作用,至今還有那些學術成就值得我們借鑑?雖然中國醫學在日本的發展已經改名為漢方醫學,但其醫學體系和核心仍然和我國中醫學保持高度一致,其學術成就和臨證經驗也與中醫學毫無二致。在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掘前輩們的學術經驗時,日本的前賢同樣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榜樣,何況他們確實在中醫學術上有著踏踏實實的學問,他們的很多著作也曾經獲得過我國中醫學界的很高評價。《皇漢醫學》叢書不僅給我們提供一條了解日本主流醫學的途徑,也能為我們學好中醫、運用好中醫的理法方藥提供一批海外中醫的重要參考文獻。

魯迅先生《三閒集》文

“皇漢醫學”,日本套用中醫原理來治病的醫學。一九二七年國民黨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南京建立反動政權,自稱“革命成功”。之後,“國術”“國技”“國花”“國醫”鬧得烏煙瘴氣之時,日本人湯本求真做的《皇漢醫學》(湯本求真(1867—1941)日本醫生,漢醫學家,著有《皇漢醫學》和《日醫套用漢方釋義》等。《皇漢醫學》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闡述中醫治療的效用。前部以註解我國東漢張機的醫學著作為主,後部分述中醫方劑的主治症候。有周子敘的中譯本,一九三○年九月上海中華書局出版。)譯本也將乘時出版了。廣告(這是中華書局的“《皇漢醫學》出版預告”,載一九二九年七月十七日上海《新聞報》。 )上這樣說——“日醫湯本求真氏於明治三十四年卒業金澤醫學專門學校後,應世多年覺中西醫術各有所長短,非比較同異,捨短取長不可愛。發憤學漢醫歷十八年之久,匯集吾國歷來諸家醫書及彼邦人士研究漢醫藥心得之作著《皇漢醫學》一書,引用書目多至一百餘種,旁求博考洵大觀也……。”
《皇漢醫學叢書》七十三種二百七十九卷、附五種五卷民國·陳存仁編輯。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93.12一版,據1936年世界書局鉛印本校勘翻印,全套十四冊。
第一冊
素問識八卷、首一卷日本 丹波元簡 撰
素問紹識四卷日本 丹波元堅 撰
第二冊
難經疏證二卷日本 丹波元胤 撰
醫事啟源一卷日本 今村亮 撰
醫家千字文一卷日本 惟宗時俊 撰
證治摘要二卷日本 中川成章 編
皇漢名醫傳三卷日本 淺田惟常 撰
附 杏林雜話一卷日本 淺田惟常 撰
第三冊
中國醫籍考八十卷(卷一至卷四十)日本 丹波元胤 編
第四冊
中國醫籍考八十卷(卷四十一至卷八十)日本 丹波元胤 編
附 皇漢醫學書目一覽一卷民國 裘吉生 輯
第五冊
中國內科醫鑒二卷日本 大冢敬節 撰、湯本求真 閱
傷寒之研究五卷日本 中西惟忠 撰
傷寒論綱要一卷日本 橘春暉 撰
傷寒廣要(又名傷寒論廣要)十二卷日本 丹波元堅 撰
第六冊
傷寒論輯義七卷日本 丹波元簡 撰
傷寒論述義五卷日本 丹波元堅 撰
附 傷寒論述義補遺一卷日本 丹波元堅 撰
傷寒論集成十卷日本 山田宗俊 撰
第七冊
傷寒用藥研究二卷日本 川越正淑 撰
傷寒脈證式八卷日本 川越正淑 撰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又名金匱要略述義、金匱述義)三卷日本 丹波元堅 撰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又名金匱要略輯義)六卷日本 丹波元簡 撰
沙證匯一卷日本 田中榮信 編
第八冊
傷風約言一卷日本 後藤省 撰
溫病之研究二卷日本 源元凱 撰
溫疫論私評二卷明 吳又可 撰、日本 秋吉質 評
瀉疫新論二卷日本 高島久貫 撰、高島久也 增補
腳氣鉤要二卷日本 今村亮 撰
腳氣概論一卷日本 淺田惟常 撰、岡田昌春 等編
疝氣證治論一卷日本 大橋尚因 撰
中國接骨圖說一卷日本 二宮獻 撰
第九冊
產科發蒙六卷、首一卷日本 片倉元周 撰
產論四卷日本 賀川玄悅 撰
產論翼一卷日本 賀川玄迪
中國兒科醫鑒一卷日本 大冢敬節 撰
幼科證治大全一卷日本 下津寺泉 撰
痘科辨要十卷日本 池田獨美 撰
第十冊
眼科錦囊四卷日本 本庄俊篤 撰
眼科錦囊續集二卷日本 本庄俊篤 撰
霉癘新書二卷日本 片倉元周 撰
經穴纂要五卷元 滑壽 撰、日本 小阪營升 編
針學通論一卷日本 佐藤利信 編
針灸學綱要一卷日本 管周桂 撰
選針三要集二卷日本 丹波元堅 撰
藥治通義十二卷日本 丹波元堅 撰
脈學輯要三卷日本 丹波元簡 撰
第十一冊
方劑辭典(又名方苑)一卷日本 水走嘉言 撰
奇正方一卷日本 賀古壽 撰
丹方之研究一卷日本 岡西為人 撰
第十二冊
類聚方一卷日本 吉益為則 撰
方機一卷日本 吉益為則 口授、乾省守業 記
救急選方二卷日本 丹波元簡 編
名家方選二卷日本 山田元倫 撰
家塾方與方極一卷日本 吉益為則 撰
醫略抄(又名醫抄)一卷日本 丹波雅忠 撰
古方分量考一卷日本 平井氏 編
第十三冊
醫餘三卷日本 尾台逸 撰
醫賸三卷日本 丹波元簡 撰
先哲醫話集一卷日本 長尾藻城 編
青囊瑣探二卷日本 片倉元周 撰
藤氏醫談二卷日本 近藤明 撰
醫斷一卷日本 鶴沖元逸 撰
附 斥醫斷一卷日本 鶴沖元逸 撰
北山醫案三卷、附錄一卷日本 北山友松 撰、北山道修 編
生生堂治驗二卷日本 中神琴溪 撰、小野遜 編
建殊錄一卷日本 吉益為則 撰、岩恭敬 輯錄
叢桂偶記二卷日本 原昌克 撰
古書醫言四卷日本 吉益為則 撰
第十四冊
藥徴三卷日本 吉益為則 撰
藥徴續編一卷日本 邨井
漢藥研究綱要(原名漢藥の知識)一卷日本 久保田晴光 撰
中國藥物學大綱(又名袖珍本草雋)一卷日本 伊豫平住 撰
鹿茸之研究一卷日本 峰下鐵雄 撰
犀黃之研究一卷日本 杉本重利 撰
中國藥一百種之化學實驗一卷日本 中尾萬三 撰
漢藥良劣鑑別法一卷日本 一色直太郎 撰
中國醫藥論文集三十四篇一卷日本 富士川游 等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