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文學社

作為白鯨文學社血液的《白鯨》報,她是白鯨文學社生命力之所在,永遠處於不停地涌動的狀態。 白鯨,是大海中美麗而神秘的生靈。

白鯨文學社簡介

成立日期:1993年3月四日 首任社長:李瀟 宗旨:獨立、純粹、先鋒 所在地區:安徽省安慶市安慶師範學院 1993年3月“白鯨”詩社在安慶師範學院誕生,其宗旨為“獨立、純粹、先鋒”,它是在沈天鴻、陳世慶和李凱霆等著名詩人的倡導和支持下成立的。當時在校參與創辦的有黃庭松、李瀟、王霆、何冰凌等同學,其印行的《白鯨》詩報成為國內高校乃至詩壇極有影響的民刊,產生了一批諸如邵勇、周斌、鮑棟、夏春花、牛慧祥、李進、李大鵬、陳銳等優秀詩人。其間安慶詩人對“白鯨”詩社的成長給予了大力扶持,多人多次舉辦詩歌講座,定期召開周末詩歌討論會,他們是沈天鴻余怒、蒼耳、宋烈毅、沙馬、丁振川等。1997年秋,詩社更命為“白鯨”文學社。1999年“白鯨”文學社在全國高校文學社團創作擂台賽中脫穎而出,勇奪“擂主”稱號。一些著名詩評家是這樣給“白鯨”下定義的:“該社團人數眾多,創作熱情高漲,且對意象的選擇和語言的駕馭上體現出較高的水平。”2006年安慶市《振風》文學雜誌隆重推出“白鯨詩歌”專輯,同年白鯨文學社榮獲安徽省高校“優秀社團”標兵稱號。2008年的春天,白鯨文學社在學校的支持下舉行了隆重的成立十五周年社團慶祝活動,新老白鯨人齊聚一堂,回顧白鯨的過去,展望白鯨的未來。省文聯刊物《詩歌月刊》、《安慶日報·副刊》及安慶市《振風》雜誌分別推出“白鯨詩歌展”,成為白鯨成長足跡中又一塊新的里程碑。文學社成員至今已在《詩刊》、《星星》、《詩歌月刊》、《校園文學》、《中國青年報》、《詩歌報》、《詩選刊》、《詩潮》、《散文詩》、《讀書》、《大學生》等各級雜誌上發表作品200餘篇。2009年被學校評為“五星級社團”。2012年白鯨勇於創新,成為學校首個擁有電子雜誌的理論學社類社團。2014年被評為校“四星級社團”。

文學社章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安慶師範學院白鯨文學社是安慶師範學院校團委所領導的,接受校團委和校社團管理中心的監督學生文學組織。
第二條安慶師範學院白鯨文學社是由安慶師範學院文學愛好者組織的全校性學生社團。
第三條本社宗旨是團結和組織文學愛好者,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擴大校園文學陣地,陶冶情操,提高廣大同學的文學水平和文學修養。

第二章社員

第四條凡本校學生,經本人申請,理事會審核,有一定熱情及特長者均可成為本社社員。第五條社員入社時需交納一定會費和一張一寸照片。第六條社員享有以下權利:(一)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有擔任文學社具體職務的權利。(二)對文學社的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對文學社的工作進行監督。(三)參加文學社舉辦的各種活動。(四)享本社有關文學方面的書籍和刊物。(五)向本社提出正當的合理的要求,本社將儘可能滿足。第七條社員應履行以下義務:(一)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遵守本章程有關條款,維護文學社名譽和利益,不得做有損文學社形象的事。(二)熱心支持文學社工作,積極參與文學社活動,並承擔文學社委託的任務。

第三章組織及職責

第八條本社的執行機構為理事會,由社長、副社長、秘書長和各部部長及理事組成。第九條文學社具體職責:(一)聘請有豐富專業知識的資深教師和社會人士或知名人物以及對本社有一定貢獻的文學愛好者為文學社開展文學類講座和各種研討會。(二)根據社員需要制訂本社的工作計畫,領導各部門開展日常工作,負責本社各項活動的總策劃、總指揮並在開展活動承擔一定責任。(三)根據工作需要,可決定增減職能部門及調動各部負責人。對不稱職的會員,可給予撤換。(四)每屆文學社領導層任期為一年。(五)文學社領導層及各部部長定期召集召開例會,根據需要可臨時召開會議。(六)每次會議和活動均要有專人負責考勤工作及會議記錄。(七)因故不能出席活動者,應提前向負責人請假。無故缺席活動三次以上者,當自動退社處理。

第四章附則

第十條本章程解釋權屬於白鯨文學社。第十一條本章程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組織結構

白鯨文學社設社長、副社長、社長助理及編輯部、秘書處、文藝部、宣傳部、外聯實踐部、電子雜誌編輯部、網路信息部。各部門下設理事。

主要活動及簡介

海子故居行

1994年春天,時值詩人海子逝世5周年祭,白鯨詩社和安慶詩人共同發起第一次大規模祭拜海子的活動。此後,社員們每年春天都來到查灣看望這位為詩歌獻身的“瘦哥哥”,並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國詩人祭奠海子的熱潮。

皖江筆會

白鯨文學社每年舉行皖江筆會活動,帶領社員們走訪參觀世太史第、樵樓、探花第、安徽大學紅樓、皖江文化園等安慶人文古蹟,使社員們了解了這座文化古城的魅力,為社員們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文學講座

邀請校內指導老師和安慶市知名作家詩人舉辦講座,指導社員。

詩歌禮拜五

在安慶師範學院菱湖校區,邀請4—5位安慶著名詩人與社員們面對面交流。

詩人面對面

在白鯨文學社指導老師的辦公室與安慶作家進行文學交流。陪伴白鯨的有著許多在當今文壇有深遠影響的前輩,如余怒、蒼耳、沙馬、宋烈毅、黃涌等老師。他們至今仍然在關注著“白鯨”的發展,並利用“詩人面對面”這個活動為契機為我們白鯨的新老社員進行指導,與我們零距離交流。為我白鯨文學社社員在寫作方法,方式,思想的引導等方面做出各種針對性的闡釋,並且為我們講解現階段我國文壇上詩歌,散文,詩評等所處的地位。以及中國文壇上現階段出現的一些我們不了解的詩歌,散文等新穎的形式。讓我們的社員更多更好的接觸當前最前沿的文學知識。使白鯨文學社社員了解當前文壇的一些最新信息,使社員通過老師的指點認識和糾正自己在寫作中的問題;使白鯨社員能有一個良好的寫作氛圍。

報紙發布會

白鯨文學社作為文學性質社團,需要一個自己的平台來展示社員的作品。白鯨文學社向校內外展示自己社團魅力的途徑不僅僅是活動,自己獨有的刊物也是必不可少。社員的寫作積極性及寫作氛圍需要提高,《白鯨》報就應此而生。《白鯨》報的發行不僅僅濃郁校園文化氛圍,更提升白鯨文學社在校內外的影響力,使白鯨文學社與校外雜誌社,報社及廣大文學愛好者有了密切聯繫。作為白鯨文學社血液的《白鯨》報,她是白鯨文學社生命力之所在,永遠處於不停地涌動的狀態。為了維繫白鯨的脈動,保持她的新鮮血液,社團特舉辦《白鯨》報發布會。彰顯白鯨的文學魅力,提升《白鯨》報的號召力。

書籤設計大賽

號召同學們進行富有個性的書籤設計,小小書籤折射出的是我們對書籍濃濃的愛意。
文學交流會
白鯨文學社社員與兄弟社團之間的文學交流,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由大家點評,從而提升大家的文學鑑賞水平與寫作水平。

白鯨刊物

白鯨報、白鯨文學社15周年紀念刊、白鯨電子雜誌等。

宣傳陣地

白鯨新浪部落格:白鯨家園白鯨微博白鯨QQ空間

詩歌交流論壇

白鯨詩歌論壇:白鯨詩歌

《白鯨報》發刊詞

《旗桿已經高過所有的天空》
誰?使我們把等待的行姿忍耐至今
意欲緊握鈔票的眾指,已經走入巨大的風聲
飄忽如雲
另一些鱗光閃閃的鋒刀,被孤傲的靈魂安裝在建築、在峰巔。
並且目光透徹著事物的核心。
那是柔韌的生命線路,被我們千年的掌握
魚游沸鼎。這樣的染坊,著色了我們的腦漿
旗幟逐漸鮮艷
誰將挽住潮頭又耀成明亮?
旗幟的高揚,急需莊重和威嚴
誰?使我們把等待的行姿忍耐至今
旗桿已經高過所有的天空

白鯨詩歌大展綜述

【本文摘自《詩歌月刊》2008年下半月刊,轉載自何冰凌(白鯨早期創始人之一)的微博】駕魚而歌,高過天空
——白鯨詩歌大展綜述

  白鯨,是大海中美麗而神秘的生靈。在麥爾維爾的小說《白鯨》中,白鯨——莫比·迪克是一種自然力量的象徵,更是強大自然的一種具體體現。那是在1992年秋天,時任安慶師院團委書記的詩人陳世慶老師和在校詩人黃庭松、李瀟、何冰凌等及安慶眾詩人一起謀劃籌辦詩社事宜。陳世慶老師幾經斟酌,將詩社定名為“白鯨”,他解釋說,鯨是海洋中最強大的生命體,人類對以鯨為代表的地球動物的肆意屠殺,實際上是對自我生存環境的毀滅,以“白鯨”為名,是出於對人類自由生命的關懷與憧憬。
隨著朱峰、王霆、張銅、許潔、鄔雲、江建軍、陳志軍、姚要武、李颯颯、周明、黃岳華等校園詩人加入,創立詩社時機成熟。1993年3月4日,安慶師院白鯨詩社正式宣告成立,聘請院黨委書記張偉,學生處處長時新中,著名詩人、詩評家沈天鴻,中文系教授、詩人汪瑰曼,著名詩評家、散文家李凱霆,文學博士、著名文學評論家胡繼華,院團委書記、詩人陳世慶為顧問。
在沈天鴻老師的直接關心支持下,93年“五一”,詩社在安慶日報社印刷廠刊印第一張《白鯨詩報》,其發刊詞《旗桿已經高過所有的天空》,措詞熱烈,激情飛揚。《白鯨詩報》很快在詩壇產生了強烈反響,全國各地的信件雪片般飛來。著名學者、文學評論家胡繼華在《願捐血肉軀,來演大道行——從〈白鯨〉談起》的詩學論文中,剖析了早期白鯨詩人對生命本原力量進行征服、駕馭、表現和書寫的三種情感表現方式:其一是鑄造情感又迴避情感,走上一條與辭彙博弈,在語言遊戲中進行野蠻流浪的途徑;其二是在詩歌中尋覓大寫情感,書寫普遍憂思的神聖化或古典化道路;其三為展現異在情感,開拓異樣直覺的異在情感之境。論文從理論的高度上為白鯨詩歌作了準確定位,為白鯨詩人的創作指明了方向。
白鯨詩社和安慶商校藍色鳥詩社進行著長期的詩歌交流,兩校詩人曾聯合舉辦多場“月光詩會”。93年5月,詩社在成功組織獅子山公園筆會後,又在師院小禮堂,與藍色鳥詩社共同舉辦大型詩歌文藝晚會——“藍白之夜”。93年10月底,社長李瀟和主編朱峰率詩社新成員遠赴江南大渡口,舉辦“江南改稿筆會”,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尋覓靈感。詩社隊伍不斷壯大,到這年的年底,社員達一百多人。安慶師院成為安慶詩人進行詩歌活動的據點。在禮拜五晚上,安慶詩人沈天鴻、余怒、李凱霆、沙馬、宋烈毅、金肽頻、葉衛東、丁振川等陸續到來,在明亮的燈光下,誦讀詩作,然後解析,批評,甚至爭吵。“詩歌禮拜五”活動,作為白鯨詩社和安慶詩人進行詩歌交流的固定節目,一直到文學院搬遷龍山新校區才不得不中止。十五年間,安慶詩人沈天鴻、余怒、李凱霆等來校舉辦詩歌講座達數十次之多,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碰撞,社員們直接受益,詩藝得到迅速提高。
1994年春天,時值詩人海子逝世5周年祭。白鯨詩社和安慶詩人共同發起第一次大規模祭拜海子的活動。高河查灣的一個短松崗,一簇空心磚和油氈布圍成的低矮土墳里,躺著我們的詩歌皇帝——海子。詩人們拉著“春天,十個海子同時復活”的條幅,吟誦著海子的詩篇,流下了悲傷的淚水。此後,社員們每年春天都來查灣看望這位為詩歌獻身的“瘦哥哥”,掀起了一撥又一撥中國詩人祭奠海子的熱潮。94年11月,白鯨詩社第四期白鯨詩報付印,詩社舉辦大型專題詩歌文藝晚會——“駕魚而歌”,白鯨迎來了它的輝煌期。一大批詩人如黃庭松、李瀟、何冰凌、朱峰、王霆、鄔雲、邵勇、許潔、張銅、潘漠子、程艷中、大偉、可人等紛紛發表作品,開始在中國大學生詩壇嶄露頭角。
1997年秋天,隨著邵勇等主力詩人的畢業,詩社出現青黃不接局面。在張寶平、周錦獅、丁十武等詩人的努力運作下,詩社更名為“白鯨文學社”,同時聘請著名作家石楠為顧問。從1998年秋天,鮑棟、周斌、徐勤林、張道明、啊牛、夏春花、李進、胡源、李大鵬等,一直到現在還在校的蔣旅佳、章朋、李博,一屆又一屆詩人,接過白鯨詩歌的接力棒,讓白鯨詩歌生息、綿延下來,並獲得巨大的榮耀和成功。1999年,白鯨文學社在《大學生》雜誌社舉辦的全國高校文學社團創作擂台賽中脫穎而出,勇奪“擂主”稱號,此前,只有北京大學“五四文學社”和湖南大學“風華文學社”獲此殊榮。2005年,《白鯨詩選》結集出版,是對白鯨詩歌的一次歷史性回眸。2006年,安慶市文聯《振風》雜誌隆重推出“白鯨詩歌”專輯。同年,白鯨榮獲安徽省高校“十佳優秀社團”標兵稱號。2008年清明節,白鯨詩歌十五周歲,幾十位白鯨之子自發從全國各地趕來,為白鯨慶賀生日。《安慶日報》和《振風》雜誌再次為白鯨詩歌開闢十五周年紀念專輯。
白鯨詩歌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的喑啞期,延續了80年代大學生詩歌運動的余脈,堅持了一種獨立、純粹、先鋒的詩歌理想和人文精神。十五年來,詩社培養出了人數眾多的詩人,如黃庭松、李瀟、何冰凌、王霆、張銅(水牛)、許潔、鄔雲、江建軍、陳志軍、姚要武、潘漠子、程艷中(黑光)、大偉、朱峰、余忠亮、可人、吳守珍、方遜、邵勇、蔣耀冰、孫海冰、張寶平、汪靖、程偉、張道明、周錦獅、丁士武、鮑棟、周斌、毛念嶺(阿毛)、徐勤林、趙良梅、符茂蘭、謝軼群、宋賢、牛慧祥(啊牛)、廣寒、夏春花、程度、王旭良、江飛、金松林、范奎、王美玲、鄭翠俠、李進、胡源、張本俊、許超、牧無羊、余徐剛、李大鵬、柳慶峰、黃曉慶、王生、靳偉、李家闊、吳中偉、陳銳、蔣旅佳、高磊、馬燕、章朋、李希、戴磊、李博、黃坤、游慶文、葛啟文、畢玉姣、劉鳳武……這個名單,似乎可以無止盡地列下去。白鯨詩人在校期間相繼在《詩刊》、《星星》、《詩歌月刊》、《校園文學》、《中國青年報》、《詩歌報》、《詩選刊》、《詩潮》、《散文詩》、《讀書》、《大學生》等刊物上發表作品計200餘件。詩社刊印的《白鯨詩報》、《白鯨文叢》成為國內眾多高校間進行交流且富有影響的民刊,許多詩人寄來自己的稿件,報紙先後刊登過多位著名詩人作品。詩社湧現出如邵勇、黑光、大偉、潘漠子、周斌、鮑棟、徐勤林、啊牛、夏春花、王旭良、王生等眾多優秀社員,他們中有的在校期間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走出校門後,能夠繼續堅持詩歌創作,大部分人在結束青春期自發寫作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逐漸成為中國詩壇有影響力的詩人,為70後、80後詩歌寫作的主要推動者。一些著名詩評家這樣評論白鯨和白鯨詩歌:該社團人數眾多,創作熱情高漲,且在意象的選擇和語言的駕馭上體現出較高的水平。
本次白鯨詩歌大展編選了36位社員歷年來詩作163首,個性特色明顯。王霆詩歌,仍帶有早期抒情的痕跡,真摯,坦白,利落;啊牛的詩保持了他一貫的安靜,《即景》系列大多通過瞬間頓悟,賦予詩歌以自然的禪意或滋味,像“雨水在夜間到來”或“一個氣態的比喻”;黑光詩歌沉靜地觸摸纖細的直覺感受,這種精微所達致的縱深度,包含著詩人的想像和敏銳體驗,讓“一切孤獨的日子,都爆有閃電”;周斌詩歌駁雜,幽微,才氣逼人,他在場景呈現里試圖捕捉或製造著戲劇性,“清晨,水珠碎了,/不可避免的事情發生了”,給閱讀者“儘可能多的包含技藝的快樂”(羅蘭·巴特);邵勇的詩混沌,孤獨,內省而有力,他仿佛獲得了像運用手術刀做手術一樣的支配語言的能力,這種帶著深度疼痛感的寫作,暗示了“詩的另一面是悲傷”,或者“描述我們所丟失的東西”(阿米亥);畫家鮑棟,偶爾也會稀釋、鈍化其視覺哲學,持守著維根斯坦所言的“對於不可說的一定要保持沉默”的誡律,在語詞中折返通向外界的出口,“曇花開得有些艱難,每開一天,/都要獻出一天”;夏春花沉湎於個體遊戲中,“下午是刻薄的”,她偏愛通過將感覺中最細微的元素掰開、分裂,然後加以渲染,最終獲得一種可以用“玄妙詭譎”來形容的詩意;潘漠子詩歌,冷峻,富含張力,以銳利的加速度疊加詩意,“我的身體是一座精緻的監獄/我的心裡有一顆烏鴉的心/烏鴉歌唱烏鴉,我服從於我”;大偉詩中充滿了對後現代情緒指向性的寫作,他說,“我願意靠近囚籠中的這隻鳥獸/我願意靠近/它的空虛、懷疑和胃”,互否、懷疑、宿命和虛無成為大偉慣用的詩歌表情;王生詩歌蘊藏了個人刻骨銘心的感悟和體驗,代表著生命淚水垂落的方向;還有徐勤林的細碎斬截,王旭良的曖昧撕裂,張道明的渾厚深重,鄔雲的清澈與發現,許潔的悲憫和沉重,李瀟的憂患與擔當,張銅的短促和尖刻,等等,不一而足。此外,一些新社員,如章朋、蔣旅佳、葛啟文、游慶文、黃坤、劉鳳武等,皆表現出較好的詩歌潛質,令人欣喜。
白鯨詩社作為90年代以來出現的人數眾多、有影響力的大學生詩歌社團,究其成因可大略歸結如下:
(一)安慶的詩歌氛圍。安慶出文人,特別是有盛產詩人的優良傳統。桐城派文人朱書曾撰文曰:“吾安慶,古皖國也。……神明之奧區、人物之淵藪也。”安慶似乎可以稱得上安徽詩歌第一重鎮,當代詩壇的許多重量級詩人,均來自安慶。
(二)海子的影響。1989年,安慶懷寧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他身後留下的麥地詩篇與青春期的詩人們有一種氣質上的契合,海子成為白鯨詩人心中永遠的詩神,去高河查灣祭拜海子已成為神聖的詩歌儀式。首任社長李瀟在隨筆《比我年長且永遠年輕的海子》中說:“安慶白鯨——查灣海子,查灣安慶——海子白鯨,我怎么也不能找出其中的因果關係。”02級社員余徐剛,在校期間創作《海子傳》,為第一部海子傳記。
(三)詩人沈天鴻的大力扶持。《安慶日報·詩歌副刊》成為白鯨詩歌的發稿基地,很多白鯨詩人的處女作是經沈老師修改後發表出來的。詩人沈天鴻不僅在詩歌創作上身體力行,在現代詩歌理論領域也有精深造詣,他的現代詩歌理論講座,給白鯨詩人提供了很好的精神營養。
(四)詩人余怒、李凱霆、宋烈毅、沙馬等的直接影響。92年前後,是詩人余怒的詩歌轉型期,他完全摧毀了前期的抒情詩寫作,投身到先鋒詩歌的創作中,他自印的詩報《混沌》及長詩《猛獸》受到白鯨詩人追捧,這使得他們在初出手時就帶有先鋒詩歌的傾向,抬高了寫作的起點。蒼耳、宋烈毅、沙馬等詩人也高度關注白鯨詩歌,成為白鯨的良師益友。白鯨詩人在離校後,仍然與他們保持很好的聯繫,邵勇、黑光、潘漠子、大偉、周斌、鮑棟、啊牛、夏春花等迄今已成為“不解詩群”的主力詩人。
詩人、評論家李凱霆(蒼耳)在《振風》雜誌新推出的白鯨十五周年紀念專輯前言中說:“‘白鯨’文學社十五周歲了!……‘白鯨’波浪式前進的十五年,橫跨了兩個世紀的激烈衝撞與交匯的海平線,與中國當代文學史尤其是詩史起伏迴旋的航路相呼應,在蒼茫大海的深處持續耀閃著獨特的詩性光芒,為喧譁而虛弱的文壇和詩壇注入了‘白鯨’的血性與浩氣,以及它對自由的憧憬和搏擊巨濤的渴望。這是一個回首與前瞻的蔚藍時刻。我們突然感到大海安靜下來了。……在此,我特別懷念那些為白鯨文學社的創建與成長默默付出辛勞與智慧的年輕的同仁們。他們的身影消失在大海的波濤中,有的可能已不再寫作,但我相信“白鯨”仍是他們心中的夢——與“白鯨”共呼吸的經歷不僅划過一道青春的刻痕,更是滋生夢想和提升精神的恆久酵母。白鯨是大海的王者!我為“白鯨”文學社祝福,並期待他們更加遼闊而蒼勁的聲音!”
那時候,白鯨之子們特別喜歡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名言:還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現在,讓我們重申這句話,面朝大海,祝福且期待。

部分作品欣賞

黑光詩歌一首

《釣魚池》
魚鷹與鷺鷥
散距在水池的周圍
個別的貓竄來竄去
水在一點點塌陷
水內的情況有些不妙
少時我好把自己放在岸邊
一心引誘水的內部
如今我明白這不是遊戲
生命在塌陷

夏春花詩歌一首

《情詩不寫也罷》
深情無語,情詩不寫也罷
寫在紙上的字,藏在字里的臉,刻在臉上的舊時光
不必重提。
過去的事都逃不過回憶的虛構
雲山霧罩,不見日出
你在樹下看雲,我在樹梢吃冰激凌
你愛另一個有點走樣的你,我屬於忘乎所以的我
各行其是,自得其樂
這些才是真的
偶爾,我犯糊塗
說愛你,實乃不知所云
別當真。這也是
真實的一部分

憩園詩歌一首

《像往常一樣》
剛才我是躺著的,
我躺了10小時後,再經過20分鐘的直立行走
現在,我坐著。
我知道我不能一直坐著坐到天黑。
期間,我可能去一次二樓,開一次小會
見見我的老闆。
喂喂金魚,順便看看懷孕了幾個星期的金魚是不是還挺著大肚子。
或者去隔壁設計師辦公室倒一杯純淨水,放在桌子上
不喝,可能是忘記了,可能是不想。但是杯子必須有水。
然後我會倒一些在
花盆裡,再倒一些在菸灰缸里。
那么,還可以揣測,這期間我會抽上幾根煙
去一次衛生間,撕一些衛生紙
擦擦鼻涕,甩出窗外(那時候可能會有一隻麻雀在枝頭叫喚)
可能會擊中幾個在公園偷偷約會的中學生。
由此,我可能躲在窗戶後面,懷念自己的學生時代
扯一片長到房間裡的榕樹葉,度過這段時間。
最後,可能去一趟雨花西餐廳
取幾份快遞(我每天都在京東網買書),迫不及待地撕開包裝紙
看看書中的人們是不是都和我一樣活著(每本書都不會讀完)。
太驚人了!
現在我才剛剛落座,
這一天都在想像里過完了。

李瑞詩歌一首

《三月》
三月,雨水廉價
詩歌總被雨水壓在身下
情慾滋生的日期
佛陀更加忙碌的日期
三月,情慾廉價,幸福廉價
為一首長詩,我疲於奔命
大雨滂沱,大風森羅
我夜坐晝眠,無所謂野草離愁
一盞夜燈,理由充足
飢餓不著痕跡
三月,清晨大霧
灼甲而卜:
“三月兮,悲歡無期
三月兮,芳草淒迷”

魏成銀詩歌一首

《王老二趕集》
東邊的二嬸
你借我三斗芝麻
我要拿它上街
榨二兩香油
南邊的老陳醋
我要牽著你的牛趕集
讓你的牛沉低著頭,我挺直好腰桿,做好昂首挺胸的準備
路上遇到西邊的二光棍牽著一條脫了毛的老狗
“嘿嘿嘿......村長,你閒來趕集了”
“少囉嗦,你他媽給我說的媳婦呢?最煩看見你一臉沙皮。”
最後,低著頭的牛頂著高昂的他,終於趕到了街上
磨了二兩香油
正想回家生活,不知道回去的路可否找到。
恰好遇到了北邊的要飯的楞頭
被他不起眼的文明棍絆倒
坐在了牛糞上
而香油撒在了他的臉上
歸家的路在哪?

陳雅迪散文一篇

《童歌》
街旁的那個在“咿咿呀呀”唱歌的小不點兒吸引了我的目光,她扎著兩個朝天的小短辮,穿著朱紅色的韓版泡泡裙。她的眼睛好大好大,也好亮好亮。她偶然間昂起小腦袋瞅著我的時候,一股暖洋洋的感覺會在我的心中升騰起來。
我想捏捏她那如紅梅花瓣一樣粉嘟嘟的小臉,可終究是沒湊上去,只是靜靜地看著她,享受著那稚嫩的童音帶來的歡愉。
紅紅的夾竹桃開滿了屋旁的荒地,間隔著有點點白色的梨花,湊著這份喜氣,帶來一束聖潔的光。我想背上個小包,獨自去蒼山、洱海邊尋訪民間的歌謠,這民歌一如古老的希臘預言,神秘而超具空間感。童歌和這些古老的童謠竟有些相似,不禁讓我產生一種久違和被震撼的感覺。
我們這個年齡已漾過了年少的河流,正在成熟的阡陌上行走,且喜且悲。我們的眼神中已褪去了童年時的好奇、驚喜,取而代之的是適應和迷茫。失落地站在十字路口,沒有人能夠在帶著我們走一段路程,以便熟悉接下來的旅途。
這聲音像是從深深的剛落過雨的林中緩緩飄出來的,孩子玻璃般脆亮的童音中有一種自然而生的靈動。我不覺又用眼角瞄了一眼那個可愛的小姑娘,她臉頰邊細碎的發在風的外力作用下,被輕輕地推上了眼睫。她似乎覺察到了有些刺眼,伸出小手去揉那忽閃忽閃的眸子。年輕的母親倏地將女兒的手從眼睛上打下來,小姑娘“哇”地哭出了聲。
只幾分鐘的功夫,方才棲息著童歌的空氣中便開始彌散起哭鬧的嘈雜聲。這便是孩子的自由,她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唱歌,毫無顧忌地哭泣,她們的母親可以如紅日般照亮他們的生活,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我們這般年紀,早已過了可以在母親身邊自由嘻笑、哭鬧的時光,母親老了,外婆老了,我們正在走向他們當初走過的年歲。
一片迷霧之後,地下低矮的植物根部似乎覆上了一層乳白色,朋友說那是柳絮,我說,那是初晨的露氣,可是我們誰都不知道那究竟是什麼,只能笑著怡然走過。如若還是那姑娘的年歲,或許我們會蹲在那植物旁,圍著它轉悠,用胖胖的小手點點它、捏捏它,探究一下這是什麼,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姑娘被母親愛撫地抱進屋了,我的眼前在她離開的那刻之後的瞬間依舊是那片朱紅色。
驀地,一位乞討者與我檫肩而過,眼角的餘光將他的影像投射到我的大腦後,我的注意力開始轉移開去。
沒有細細地觀察那位乞討者,因為他那雙呆滯卻顯得詭異的眼斜斜地瞪著旁人。於是,我不敢再看他。只記得他蓬亂的頭髮,像糾結起的蓬草,裡面或許有碎碎的小石子,或許有專在雜草中遊蕩的小飛蟲。這已將是夏日了,他依舊披著件黑棉花已裸露在外的軍大衣。嘿嘿呵呵地叫喚著,似乎在呻吟,又似乎是在歌唱。
他的聲音沙啞、滄桑。我的腦海中又浮現出了那可人的小姑娘和她的歌聲。這些年,童歌似乎未曾有過太大的發展,很多童歌都在一代一代地傳承著。乞討者或許曾擁有過那天山山泉般的嗓音,他曾年輕過,他曾輕巧地嬉笑著臥在年輕的母親的懷裡,而那時的母親也定會摟著心愛的孩子教過他很多關於未來的知識。
可是,待他的母親老了時,他卻迷失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記得家鄉小鎮上有位80多歲的老人,因著兒子的坐牢,日日拄著破木拐杖、光著腳,披著件單薄的衣裳狂奔在泥濘的、雜草叢生的小路上,她的口裡聲聲喚著:兒子,回家吧。這悽厲的聲音每次就像劃破天空的顧艷的哀鳴,令人憐憫,令人痛心。
有人同情她,有人厭惡她日日夜夜的嘈雜,也有人覺得她還不如早早離世,免得在這樣的高齡繼續忍受痛苦和煎熬。
所有人都曾依著臉如桃李的母親唱過童歌。當童歌遠去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似乎變得混亂而渾濁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