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寺[山西]

白雲寺[山西]

白雲寺坐落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聖地,以文殊師利菩薩為駐持道場的山西省五台山縣五台山中。她始建於唐朝,聲勢顯赫,聞名遐爾,是歷代皇帝巡遊五台山時所朝拜禮佛的改臨就駕之地。其布局嚴謹,建築古樸,巍峨挺拔,宏偉壯觀,是五台山四大名寺古剎之一。乾隆十三年間,白雲寺被一場大火燒至半月有餘而嚴重損壞。為了再現古剎昔日輝煌,搶救五台山專修淨宗道場,從1995年開始,愛國愛教的比丘尼昌隆法師發宏願復建白雲寺。在當地政府、佛教界以及廣大的海內外佛家信士的大力支持下,歷時10年的艱辛,終於先後修復了觀音蓮台、天王殿、大雄寶殿、西方三聖接引殿、鐘鼓樓、地藏殿、藥師殿、菩提道場、祖先堂和千人五觀堂等主體建築。白雲寺才得以再顯輝煌。

基本信息

概況

白雲寺白雲寺大殿
白雲寺座落在文殊道場五台山的南台山麓中華神奇第一洞佛母洞入山口,離台懷中心區10公里處,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始建於唐代,明代為五台山之蘭若,入清為康熙雍正乾隆巡遊五台山的行宮。該寺周圍群山圍抱,涓水清流,風光秀麗,景色怡人。

白雲寺歷經數代,寺院香火旺盛,信眾絡繹,高僧倍出。在宋代著名高僧白雲寺方丈北風大師統領五台山白雲寺、碧山寺金燈寺等寺廟時代,這些道風純正、治學嚴謹、僧眾修行精苦的寺院是五台山眾多伽藍中參修佛法最顯著、最殊勝、最有聲望的寺院,也是全國高僧大德和賢達信士們雲集五台山參修及朝拜禮佛的首選寺院之一,還是白雲寺不斷擴

白雲寺白雲寺

充修建和日趨完善的鼎盛時期。乾隆十三年,白雲寺毀於火災之中,昔日帝王行宮風貌不復存在。

幾經風雨之餘,又經歷了抗日戰爭和“文化大革命”兩次浩劫,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舊址上僅存有千瘡百孔的三間龍王殿、五間五觀堂及殘碑兩通。為了再現古剎昔日輝煌,搶救五台山專修淨宗道場,從1995年開始,愛國愛教的比丘尼昌隆法師發宏願復建白雲寺。在當地政府、佛教界以及廣大的海內外佛家信士的大力支持下,歷時10年的艱辛,終於先後修復了觀音蓮台天王殿大雄寶殿西方三聖接引殿天王殿鐘鼓樓地藏殿藥師殿、菩提道場、祖先堂和千人五觀堂等主體建築。

歷史

白雲寺白雲寺石雕佛像
白雲寺,據史冊記載:她布局嚴謹,建築古樸,巍峨挺拔,宏偉壯觀,是五台山四大名寺古剎之一;享有“南有九華金鼎寺,北有五台山有五台白雲寺”的美譽,其古老的文化歷史悠久遠長。在當時,該寺大殿內主要供奉的是想享譽全國的高17米的千手千眼佛像;就連所供奉的羅漢尊者塑像,其高度也是全山寺公有獨一無二的。同時,她也是全國高僧師和賢達信眾們前來五台山紜聚參修朝拜禮佛的首當寺院之一。其宏魄的規模,浩大的聲勢,精嚴的教威,真是享譽空前。

白雲寺始建於唐朝,由於當時太原的一位道台人士所建,道台是太原一位七品官。提起道台建寺,還有一段生動真實的公案:當年,道台的線親身患重病而久治無效,並求取秘法良方。機緣成熟,化做過路和尚的文殊菩薩向道台說之:“令賢老母的病,快是不行了吧”,聞聽此言一愣的道台心想:既然這位和尚知道母親身著病難,就一定能夠治療此病,隨即乞請和尚家中面醫。化做和尚的文殊菩薩來到病人床前,舉臂抬手輕輕地在病人身上的上空來回一划,病母立刻痊癒。感激不盡的道台母子,問詢和尚的來由身歷,和尚說了句“我是五台山白雲寺的和尚”,說完話便轉身即自離去。不久,心懷感恩之情的道台前往五台山去尋找白雲寺。可是,整個五台山山上山下角落裡外找了一個遍,仍是尋之不見。當走到現在白雲村的這個地方時,疲憊不堪,心有傷感委屈的道台仰無長嘆,雙眼淚下地唉惜道:“阿彌陀佛呀,這白雲寺到底在何方啊!”就在這時,萬里無雲突然在道台的頭上,出現蓮花白雲。雪棉濃厚並且凝聚不動,道台抬頭一看,文殊菩薩騎著獅子穩坐白蓮花雲,文殊菩薩向道台微微一笑。這下,道台才全部的恍然大悟,“啊,原來白雲寺就在於此啊!我知道該乾什麼了!”於是,欣喜不禁的道台便發心和修建了當時在五台山上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名剎古蹟—白雲寺!

在當時,修建白雲寺所波及覆蓋的領地範圍之大,無一寺院能夠比及。村民間經常流傳一句“先造南山白雲寺,後起西址碧山寺”的佳謠。因為謠中人們可以想像的到,就當時的修建工程是多么宏魄與盛大啊!

文化

白雲寺白雲寺地藏殿
在白雲寺聲勢顯赫,聞名遐爾,是歷代皇帝巡遊五台山時所朝拜禮佛的改臨就駕之地。康熙曾就親駕住宿二月間,乾隆皇帝在第三巡遊五台山時,亦曾作文寫詩,狀景抒懷。詩曰“一《白雲寺》:春雲出各如流,十年一度來游,底識峰台殊勝,今朝名實兼收。二《跋馬》:跋馬台山路,綏綏雨雪蒙:凍凝雖未寧,旭隱不為烘;慮恐寒過甚,如去景最工;輕與寧弗逸,欲與人同。至於古往今來的文人,墨這和雅士賢達們所遺留下來的絕句佳言,更是數之不盡,千古傳芳!

歷經數代,白雲寺院香火繁盛,信眾,絡繹,高僧倍出。宋代朝代,有一位方丈統領白雲寺、碧山寺、金燈寺和連金寺的總持管理,他就是一代著名高僧,當時白雲寺的主持方丈——北風大師。在北風大師時代,四大寺院道風純正,治學嚴謹,修行精苦,是五台山眾多寺院中,參修佛法成就的最顯著最殊勝最有威望的寺院之一,也是白雲寺不斷擴充修建和日趨完美的鼎盛時期。

令人痛惜的是:乾隆十三年間,白雲寺被一場大火燒至半月有餘而嚴重損壞。隨著歷史的變遷,該寺又屢自然災害的不斷侵毀;加之抗日戰爭和“文革”期間和兩次大破壞,致使現在的白雲寺院公存三間龍王殿、五間五觀堂和兩塊殘缺的石碑。其零落的瓦和頹廢的荒墟,慘的真是使人目不忍觸,傷感致極!

相關報導

白雲寺白雲寺遠眺
山西新聞網忻州訊

2008年5月31日,山西五台山白雲寺組織本寺僧尼和來自北京河南廣東香港等十方居士信眾走上街頭、機關、學校院落,積極參加五台山申遺環保大行動。

白雲寺住持昌隆法師是一位利樂眾生,共建和諧的宣傳者和實踐者。她經常帶領寺院的比丘尼和居士在公共場所揀拾垃圾、清掃街道、維護秩序、散發傳單等方式,一次次將建設和諧社會付之於身體力行的實踐,也一次次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和感悟著眾生去參與和諧共建。特別是在遭受非典印尼海嘯、南方雪災等重大災難的時候,還有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她又率先將20萬元現金和價值10萬元的被褥、床墊及衣物專程送住市民政局捐助站,並帶領37位比丘尼向災區義務獻血。昌隆法師告訴記者,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五台山是世界聞名的佛教聖地,作為出家人,更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它的莊嚴清靜。

據了解,2007年冬天以來,五台山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進入衝刺階段,五台山景區各界紛紛回響區政府號召,開展了環境保護大行動,自發清理衛生死角,五台山景區內所有公路、街道、村莊、景點、河道、山坡、草坪、樹林、停車場、公共廣場等所有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白色污染、殘料廢品、殘枝落葉和牲畜糞便,以及破舊廣告牌、彩旗燈籠、標語、閒置破損破舊設施等與申遺工作不相配套的物件都被清理乾淨,整個景區內亂寫亂畫、亂堆亂放、亂搭亂設現象明顯減少,景區面貌一新。

其他

白雲寺白雲寺三聖接引殿
輝縣白雲寺

位於河南省輝縣市西35公里的白麓山下,境內林木茂密,翠竹蔥籠,汩汩清泉,景色宜人,雖酷署盛夏亦無炎日蒸灼之苦。1992年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和“油松種子園”。主要景點有:白雲寺、唐銀杏樹、普照大禪師石塔、風水塔、五百羅漢碑、金沙、銀沙泉、元極寺、龍浴寺、袁氏山莊、龍口風門等。景區內的主體景點白雲寺,始建於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稱夢覺寺。寺內有單檐懸山大5間。其它中殿、山門、東西陪殿及出廈閣樓等50餘間。寺後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緻,寺東有宋代五百羅漢碑,紀事翔實。寺西有金沙、銀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築奇特。西臨石崖,有窟名黑龍洞,深邃莫測。寺前古樹參天,盛夏不見日色,為避暑勝地。系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普照大禪師石塔坐落於白雲寺,後為一石雕喇嘛塔,五層,高4.9米,是開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師的遷化靈塔。整個石塔刻工精細,造型優美,為元代石雕藝術稀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銀杏樹位於白雲寺門前,俗稱白果樹,又名公孫樹,並列五株,寺院中佛殿後一株,共六株。千百年來,雖幾經戰火劫難仍巍然屹立。為白雲寺一大景觀。它是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同寺院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白雲寺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白雲寺白雲寺遠眺
丘白雲

位於商丘市民權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白雲寺村,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白雲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原名白衣庵。相傳每逢夏秋季節便白雲繚繞籠罩寺院,景色奇異,故名為白雲寺。整體建築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康熙二下白雲寺尋父的傳說在商丘一帶廣為流傳。康熙為了尋找隱名出家的父親順治南遊白雲寺,為白雲寺1200名僧人打齋供眾,遇到一位自稱“八乂”的燒鍋僧人。康熙回京後與母后說起,聰明過人的母后將“八乂”二字合成一個“父”字。康熙恍然大悟,火速二下白雲寺,但老僧已不知去向。康熙只得御書“當、堂、常、賞”四個大字,意含將田、土、巾(布)、貝(錢)賞賜僧眾,而後掃興而歸。寺內原有一施粥舍飯用的大鐵鍋,後棄置不用,卻從中長出一棵槐樹,得名“鐵鍋槐”,成為白雲寺一大奇觀。白雲寺內還有大雄寶殿、多寶塔、佛公靈塔等景觀。該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原名叫白衣庵。傳說每當夏秋季節,這裡白雲繚繞,景色奇異,因此,更名為白雲寺。該寺歷史上多次毀於兵火戰亂,又多次重修、擴建。近幾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的整修。該寺現占地百餘畝,坐北朝南。寺門雄偉,上書“白雲禪寺”四個大字。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右側為養心殿,後左側有禪堂,禪堂左右有廂房。均系清代建築。白雲寺內安放有6尊玉石佛像。這是傅作義將軍的姑母傅鳳英長老從緬甸進獻的,價值30多萬美元。大殿東側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槐樹,長在一口大鐵鍋內,鍋體理於土中,稱為“鐵鍋槐”。這是白雲寺的一大奇觀。大雄寶殿後,有一經棟,又名多寶塔。高4米,九級六棱,青石雕刻。塔身上刻有眾僧拜佛圖、六僧鼓樂誦經圖、《提婆呵》經文、一佛圖及日、月、鶴、蓮花等。刻工精細,古樸大方。寺東北五十米處有佛公靈塔,高4米,樓閣式,三級六棱,下部為六棱形須彌座。塔正面陰刻“佛公靈塔”、“佛洞宗三十一世佛公大和尚”十六字,塔身還刻有門、窗、花、鳥、蟲、草、獸等。此塔玲瓏小巧,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相鄰景點

萬佛閣

北城門樓

塔院寺

天涯山石古祠

金閣寺

觀海寺

靈鷲峰

碧山寺

公孫杵臼墓

殊像寺

相關條目

山西太原五台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