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龜

白金龜

白金龜(Cyphochilus crataceus)就是一種白色甲殼蟲,主要生活於東南亞地區。成蟲出現於夏季,生活在低海拔山區。外殼比自然界大部分能呈現出來的白色要白,而且特別鮮亮,白金龜甲殼蟲表面的鱗片結構,是由比人的毛髮還細10倍的細小鱗片組成的。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白金龜白金龜

花坪自然保護區的張定亨在銀杉景區路段(海拔約1300米)發現一個白色的金龜子---“白金龜(Cyphochilus crataceus)”。此“龜”是張定亨陪同廣西師範大學考察隊到花坪粗江開展昆蟲資源調查時發現的。

這種金龜子的甲殼全都是亮白色的,只有腿、觸角和眼珠呈黑色。此種是最近英國研究人員在東南亞首次發現的,並給它取名字叫“白金龜”。

白金龜很小,大概只有指頭那么大,一般生活在長滿白色真菌的岩石或者樹幹上,以一些枯死的真菌為食,它們進化成白色是為了保持與環境一致。如果不仔細查找,還很難在那些白色的真菌中把它們找出來。

白金龜是一種美麗的觀賞動物。這種甲蟲外殼比自然界大部分能呈現出來的白色還要白,而且特別鮮亮,白金龜甲殼表面的鱗片結構,是由比人的毛髮還細10倍的細小鱗片組成的。研究人員正在進一步研究白金龜的甲殼結構。花坪保護區因氣候溫暖,地形、植被等自然條件複雜,故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目前已鑑定學名的昆蟲有14個目114科677種。


外觀特徵

白金龜白金龜

白金龜體長18~23mm。個體差異大,雄蟲觸角較雌蟲發達;體背滿布絨布狀短毛;翅鞘具縱向微幅隆起條紋。台灣有2亞種,白金龜(C. c. crataceus)雄蟲體背白褐至黑褐色,雌蟲白色;台北白金龜(C. c. taipeiensis)體型較大、粗胖,雄蟲體背淡褐色,雌蟲白色。

它們擁有亮白色的外殼,其實這是一種偽裝色,它們可以把自己偽裝於某些珍珠狀的真菌中。大多數動物是通過色素或是通過一定的結構吸收和反射特定的波長從而形成身體的顏色。

然而,白金龜為了獲取這種恐怖的白色,它們主要是依靠混沌策略。在它們身體的鱗片上,有許多細絲。這種細絲的排列毫無章法,完全是隨意性的,這樣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反射光線的效果,從而形成它們的白色身體。

生態習性

成蟲出現於夏季,生活在低海拔山區。

科學價值

白金龜白金龜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最新發現,被譽為自然界中最白的甲蟲——白金龜甲蟲可以幫助工程師製造像紙一樣白的超稀塗料。如果試驗成功,這一發現將可用於改進書寫用紙、人類牙齒的顏色,甚至提高發光體和顯示器的亮度。

光學物理學家佩特·武庫希奇說,白金龜甲蟲是東南亞常見的甘蔗害蟲,頭部、軀幹和腿部均被長而扁的重疊翅瓣覆蓋,其亮度高於自然界中發現的其它白色物質。而且這些翅瓣很薄,使製成的塗料濃度僅為任何已發明的增白劑和增亮劑的1%。

武庫希奇的研究項目是產生白的結構特性,因為白色在動物中相對罕見。他在網際網路上意外看到了白金龜甲蟲的圖片,並注意到這種昆蟲的白色可以幫助它混入當地的白色真菌中。

科學家們認為,動物之所以顯示不同顏色,大多依靠色素吸收特定波長的光,並反射其它波長的光,或來自可讓不同波長的光互相作用的微細結構。他們通過電子顯微鏡發現,白金龜甲蟲的翅瓣擁有由可向任意方向散光的細絲構成的組織。

近年來,許多科學家開始從大自然中尋找新的工程設計,研製出一些新型材料,例如以壁虎的足墊為基礎研製的粘合劑和受荷葉啟發而發明的易於清潔的纖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