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虱母頭

白花虱母頭

白花虱母頭,一種菊科植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花虱母頭(Xanthiun Strumarium Linn)潮汕地區別名稱為虱母頭、虱母球、虱麻頭、蒼耳草、陽菜歸、膠東仔、膠東只頭、豬母帶、羊母歸、狗腳跡。外地別名稱為蒼耳、蒼耳子、疾頭婆、蒼耳草、老蒼子、白痴頭婆、菜耳、野茄子、蒼刺頭、痂頭猛、野洛蘇、草帶婦、蒼子。本品為菊科蒼耳屬蒼耳。為一年生草本。

生長環境

白花虱母頭 白花虱母頭

生長於田野、山坡、茺地、村房、路旁或人工栽培。

主要價值

白花虱母頭性辛、苦、性溫,有小毒。內服發汗通竅、散風祛濕、解毒止痛。外用止癢、消炎、排膿。入肝肺經。主治風寒頭痛、菌疾、腸炎、傷風感冒等。

單方驗方

1.治風熱、傷暑感冒:虱母頭莖、葉30克,野菊花10克,大青葉20克,水煎服,每日l劑,分2次服,連服2—3日。或虱母頭根30克,水煎,沖紅糖服。

2.治過敏性鼻炎、副鼻竇炎:虱母頭子3克,研細末,少量吹入鼻腔;另用荊芥適量研細末,每次10克,生薑湯沖服,每日服3次。或用虱母頭子適量,炒去刺,研細末,每次3克,開水沖服,每日服3次。

3。治風濕性關節炎:虱母頭根30克,加豬骨共煮,飲湯吃肉。

4.治腸炎、菌痢:鮮虱母頭全草60克,加水80O—1000毫升,共煎至500—600毫升,每日分3次飲服。

5.治頭風痛:虱母頭根30克,瘦豬肉共煮飲湯吃肉。

6.治過敏性鼻炎:虱母頭子適量,洗淨,炒黃,研成細末,用開水沖服,每次5克,每日服3次。

7.治蕁麻疹:虱母頭子適量,水煎,洗患處,每日l劑。

本品內服常用量全草或根生品15-60克,乾品10—30克。枝、葉外用適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