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症

白喉症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徵為咽、喉、鼻部黏膜充血、腫脹並有不易脫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

基本信息

介紹

白喉症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徵為部黏膜充血、腫脹並有不易脫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由於細菌產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可並發心肌炎和末梢神經麻痹。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四季均可發病,以秋季冬季較多。

【病原學】

白喉桿菌或稱白喉狀桿菌,革蘭染色陽性,長約3~4μm,寬0.5~1μm,無芽胞、莢膜和動力。菌體直立微彎曲,一端或兩端膨大呈鼓槌狀,塗片上常呈V、L、Y字形排列。用特殊染色,如奈瑟(Neisser)染色,菌體著色不勻,有蘭黑的異染顆粒。白喉桿菌在血清培養基或雞血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在亞碲酸鉀的培養基上菌落呈黑色或灰黑色扁平圓型隆起。按其菌落的形態差異及生化反應特性,將該菌分為重型、輕型及中間型。三型均能產生外毒素,一般認為重型和中間型引起的病情重,發生神經麻痹者較多,且病死率高。但近年報導輕型菌引起的重症患者不比重型菌引起的少。白喉桿菌只有感染了攜帶產毒基因的噬菌體,才具有合成毒素的能力。細菌的產毒能力由噬菌體基因控制,侵襲能力則由細菌基因控制。白喉外毒素具有很強的抗原性,但不夠穩定。
本菌對乾燥、寒冷及陽光低抗力較其他非芽胞菌要強,在乾燥假膜記憶體活2個月,在水和牛奶中可活數周;隨塵埃播散,若暴露於直射陽光下經數小時才被殺死;但對熱及化學消毒劑敏感,56℃10分鐘;在0.1%升汞、5%石碳酸和3~5%的來蘇溶液中,均能迅速被殺滅。
期僅2~3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