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梅崗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梅崗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是李白的文學作品,該作品創作於盛唐。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登梅崗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登梅崗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⑴

鐘山抱金陵⑵,霸氣昔騰發。

天開帝王居⑶,海色照宮闕。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馳突。

江水九道來⑷,雲端遙明沒。

時遷大運去⑸,龍虎勢休歇⑹。

我來屬天清,登覽窮楚越⑺。

吾宗挺禪伯,特秀鸞鳳骨。

眾星羅青天,明者獨有月。

冥居順生理,草木不翦伐。

煙窗引薔薇,石壁老野蕨。

吳風謝安屐⑻,白足傲履襪⑼。

幾宿一下山,蕭然忘千謁⑽。

談經演金偈⑾,降鶴舞海雪。

時聞天香來⑿,了與世事絕。

佳游不可得,春去惜遠別。

賦詩留岩屏,千載庶不滅。

作品注釋

⑴《太平寰宇記》:梅嶺崗,在昇州江寧縣南九里,周回六里。《輿地誌》云:在國門之東,晉豫章太守梅賾家於岡下,故民名之。《景定建康志》:梅嶺崗。在城南九里,長六里,高二丈,上有亭,為士庶遊春之所。《江南志》:聚寶山,在江寧府城南聚寶門外,其東嶺為雨花台,山麓為梅岡。晉豫章內史梅賾家於此。舊多亭謝,自六朝迄今,為士人遊覽勝地。高座寺,在江寧府雨花台梅崗,晉永嘉中建,名甘露寺,西竺僧屍黎密據高座說法,世謂高座道人,葬此,故名。或雲晉法師竺道生所居。

⑵《江南通志》:鐘山,在江寧府東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蔣山,一名北山,一名元武山,俗名紫金山,周圍六十里,高一百五十丈。諸葛亮對吳大帝雲“鐘山龍蟠”,指此。

曹植詩:“壯哉帝王居,佳麗殊百城。”

⑷《書·禹貢》:“荊州,九江孔殷。”孔安國註:“江於此州界,分為九道。”琦按:今之九江,僅有其名,九派之跡,邈不可見。蓋川瀆之形,不能無變遷故也。詳見十四卷注。但金陵去九江甚遠,即使唐時水脈未改,然登梅崗而望九江,亦豈目力之所能及,詩人誇大之辭,多過其實,往往若此矣。

⑸何晏《景福殿賦》:“乃大運之攸戾。”李周翰註:“大運,天運也。”

⑹龍虎勢,謂龍蟠虎踞之勢。

⑺金陵之地,古為吳地,其西為楚,其南為越。

⑻吳風,謂吳人風俗。《晉書·謝安傳》:玄等既破苻堅,有驛書至,安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其屐齒之折。謝安屐,是借用其事。

⑼《神僧傳》:釋曇始,關中人,出家以後,多有異跡。足白於面,雖洗涉泥水,未嘗沾濕,天下鹹稱“白足和尚”。長安人王胡,其叔死數年,忽見形,將胡遍游地獄,示諸果報,謂曰:“已知因果,應當奉事白足阿練。”胡遍訪眾僧,惟見始足白於面,因而事之。

⑽《北史》:邵道約好以榮利於謁。

⑾偈,釋氏韻詞也。佛所說之偈,謂之金偈。

⑿《華嚴經》:雨眾天花、天香、天末香。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