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戶研究所

登戶研究所

登戶研究所的正式名稱為“陸軍第九技術研究所”,1937年建於日本神奈川縣,主要任務是研發用於間諜或偷襲行動的各式武器,包括生化武器,還偽造過中國貨幣配合對華“經濟戰”。研究所人員最多時超過1000人,後因美軍轟炸頻繁而轉移他處。

概述

登戶研究所即二戰期間日本陸軍兵器行政本部下屬的第九技術研究所,是日本陸軍的秘密機關,因在神奈川縣川崎市生田的登戶,故也稱登戶研究所。

它占地面積達38萬平方米,人數最多時超過1000人。

在二戰期間是日軍研究秘密武器的基地,主要從事各種特種武器和生化武器的研究,也是日軍用來偽造中國紙幣,對中國進行經濟戰的偽鈔印刷基地。

歷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雖然沒製造核子彈,但是對細菌武器和化學武器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製造,並使用於實戰中。

1903年設立了陸軍技術審查部,1919年改為陸軍技術本部,研究全面的武器。同時設立了“陸軍科學研究所”,開始進行軍事科學技術的基本研究。這就是“陸軍登戶研究所”的前身。

創建

登戶研究所登戶研究所

登戶研究所位於日本神奈川縣川崎市明治大學生田校區,在校區正門附近有一座高3米的“動物慰靈碑”,碑正面刻著“動物慰靈碑”幾個大字,背面則刻著“陸軍登戶研究所”和“昭和十八年(1943年)三月”的字樣及所長篠田鐐的名字。

登戶研究所憑藉其開發的氰酸系劇毒藥物等“研究成果”曾獲東條英機政府頒發的“陸軍技術有功獎”,這座碑就是用“陸軍技術有功獎”的獎金修建的。儘管這座碑名義上是為在毒物實驗中死亡的動物而立,但碑身如此之大只能解釋為是為在毒物人體實驗中死亡的受害者所立。由於當時不可能公開為毒物人體實驗的受害者立碑,登戶研究所的人員就試圖以立“動物慰靈碑”的方式緩解心中的罪惡感。

保密性

在二戰期間日本陸軍兵器行政本部下屬10個技術研究所中,大部分研究所都從事常規武器、後勤、通訊和工程等研究,而登戶研究所研究的秘密武器“見不得人”,密級相對較高。即使在日軍內部,其“陸軍第九技術研究所”的名稱也沒有公開,只使用通稱的“登戶研究所”。

為保守秘密,登戶研究所當時由日本憲兵嚴密把守,不準一般人靠近。而研究所內的人員也一律被要求不準向任何人透露工作情況。日本戰敗時,登戶研究所被秘密解散,許多設備被破壞或掩埋,研究人員也被要求不得向外透露任何信息。

目的

二戰期間落在美國北達科他州一農場裡的一個日本氣球炸彈上的裝置二戰期間落在美國北達科他州一農場裡的一個日本氣球炸彈上的裝置

細菌武器

登戶研究所開發了氰酸系劇毒藥物等,而這些毒物的人體實驗就是在中國南京通過日軍1644部隊進行的,並得到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的協助。

為打擊敵國的農業生產,登戶研究所還開發了針對各種穀物的枯葉劑,包括小粒菌核病菌及二化螟蟲等,並於1941年在中國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實際使用,給當地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打擊。

“氣球炸彈”

登戶研究所還開發了對美國施放的“氣球炸彈”。二戰期間,日軍共施放9300個“氣球炸彈”,其中有1000多個搭載了燃燒彈的氣球最終到達美國,造成美國多起山火以及人員傷亡。

據介紹,其實日軍當時已研究在氣球上搭載細菌武器,包括針對美國人常吃的牛肉而開發的牛瘟病毒以及直接針對人類的鼠疫菌和霍亂弧菌等,只是因實施“氣球炸彈”攻擊時戰爭已接近尾聲,日軍害怕美國的大規模報復才沒有付諸行動。

製造假幣害中國

這是2008年3月15日在日本神奈川縣拍攝的當年登戶研究所儲藏偽鈔的倉庫。這是2008年3月15日在日本神奈川縣拍攝的當年登戶研究所儲藏偽鈔的倉庫。

登戶研究所還研製過危害性並不遜色的其他“武器”,其中就包括假幣。現年(2013年)95歲的五十嵐信雄(音譯)當時在研究所擔任印染專家,他的技術被用於研發墨水,以偽造當時中國的貨幣

這個研究所印製的偽劣貨幣總計大約40億到50億日元。根據日本國內當時的工資水平,當時的50億日元相當於現在的5000億至1萬億日元。當時,日本軍事情報訓練機構人員將這些假幣送往上海,目的在於造成中國貨幣貶值和經濟混亂。

內心負罪未追責

儘管罪行累累,登戶研究所的員工和臭名昭著的731部隊一樣,並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二戰後,許多登戶研究所員工反而被美軍徵召,協助從事秘密活動,例如在韓戰期間,偽造中國朝鮮的公文。

1948年,日本發生轟動一時的帝國銀行搶劫殺人事件,兇手就使用了登戶研究所開發的氰酸系毒藥丙酮合氰化氫。正是因為這一事件,登戶研究所才首次為世人所知。

現狀

作為研究戰爭歷史的學者,明治大學文學部外聘講師渡邊賢二從1985年起在當地市民支持下開始調查登戶研究所。他曾走訪日本防衛廳(現在為防衛省)和國會的圖書館,但均被告知“沒有資料”。在美國,他又被告知“資料尚未解密”。因此渡邊的研究只能依靠當年的相關人員提供資料。經過20餘年資料積累,才有了對登戶研究所的這些了解。

在眾多證據面前,日本文部科學省已將這裡選入日本50個戰爭遺蹟之一,將對其進行相關調查。

川崎市一些市民20多年來也一直為保存戰爭遺蹟而努力,他們每月都組織參觀活動,從2007年至2008年已有1000多名參觀者。明治大學也已決定保留遺蹟,並將昔日的枯葉劑研究場所、如今的大學實驗室“36號棟”改造為展示資料館,2008年11月對公眾開放。

渡邊賢二說,在從事戰爭歷史研究的過程中,他深深感到日本國民對日本在侵略戰爭中所犯罪惡之深重認識實在太少。為告訴年輕一代為什麼會發生戰爭、日本在戰爭中做了什麼、科技如何被用於戰爭等,就必須深入研究像登戶研究所這樣的戰爭遺蹟。同時,也必須將研究成果告訴受害國中國的人們。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兩國人民對歷史的共同認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