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

蟾蜍

蛤蟆há ma( 蟆單獨讀má ),也叫蟾蜍。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

基本信息

生物簡介

各種蛤蟆 各種蛤蟆

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功效主治

能治外陰潰爛、惡疽瘡,瘋狗咬傷。能合玉石。又治溫病發斑危急,去掉蟾蜍的腸生搗食一兩隻,沒有不愈的,還可殺疳蟲,治鼠瘺和小兒勞瘦疳疾,面黃,破腹內結塊。

主治祛邪氣,破結石瘀血,癰腫陰瘡。

肝治毒蛇咬人,牙入肉中,痛不可忍。將肝搗爛後敷患處,立出。

膽治小兒失音不語,取膽汁滴在舌頭上,即愈。

附方

治蝮蛇咬傷:取活蛤蟆一隻,可拔蛇毒。

治狂犬咬傷:吃蛤蟆肉,或者將它烤熟食用。

治小兒疳積腹大,體黃消瘦,頭生瘡結成麥穗狀:將立秋後的大蛤蟆,去掉頭、足、腸,用清油塗後,放在陰陽瓦內烤熟食用,連吃五六隻,疳積自下,一月之後恢復健康妙不可言。

治小兒泄痢:將蛤蟆裹好煅燒,同黃連各二錢半,青黛一錢,研末,加麝香少許,和勻敷用。

生活習性

喜隱蔽於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水溝邊。皮膚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潛伏隱蔽,夜晚及黃昏出來活動。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內或陸地潮濕土壤下越冬。停止進食,以體內貯布在肝糖來維持最低的新陳代謝,到翌年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結束冬眠。夜間捕食、活動,以甲蟲,蛾類,蝸牛,蠅蛆等為食。人工飼養繁殖比其他蛙類容易。

生境分布

環境特點

生活在泥土中或棲居在石下或草間,夜出覓食。

棲息於潮濕草叢,夜間或雨後常見。捕食多種有害昆蟲和其他小動物。

1.

生活在泥土中或棲居在石下或草間,夜出覓食。

2.

棲息於潮濕草叢,夜間或雨後常見。捕食多種有害昆蟲和其他小動物。

資源分布

分布於華北、華東、華中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等地。

分布於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1.

分布於華北、華東、華中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等地。

2.

分布於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可做中藥材的動物

自然界會膨脹身體的動物

掠食者在附近徘徊時,獵物會採取某些保護措施將掠食者嚇退;一些雄性動物為了向雌性展示自己的強壯和美麗,也會通過某些特殊手段博得雌性的芳心。在神秘的自然界中,一些動物具備特異功能,能夠在特殊場合下將自己的身體“膨脹”。 
傘蜥 傘蜥    軍艦鳥 軍艦鳥    河豚 河豚   
  海象 海象    眼鏡蛇 眼鏡蛇    螳螂 螳螂  
  蟾蜍 蟾蜍    大角貓頭鷹 大角貓頭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