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妒羹

療妒羹

療妒羹源於明太祖朱元璋和常遇春的歷史傳說。常遇春老婆因妒忌砍掉朱元璋賜予常遇春的美女的手臂,朱元璋知道後大怒,殺了常遇春的老婆,大卸八塊,煮肉熬湯,宴請大臣。

典故來源

常遇春常遇春

明太祖朱元璋有個大將叫常遇春,是大明開國功臣之一。常遇春怕老婆,功成名就之時卻沒有兒子,也不敢納妾。朱元璋為了不讓老功臣絕後,送了他兩個絕色美女。但懾於老婆的潑悍,常遇春卻不敢同房。只是在早上洗漱的時候忍不住像普契尼歌劇《波西米亞》上的藝術家一樣,讚嘆一聲美女冰清玉潔的小手,但當他上朝回家後,他收到老婆送來的一個盒子,老婆已經砍掉了美女的手臂裝在盒子裡。朱元璋知道後大怒,把常遇春的老婆殺了,大卸八塊,煮肉熬湯,大開筵席,請大臣們前來享用,朱元璋還親自賜給常遇春一塊其妻的肉。朱元璋說,這道羹,叫做“療妒羹”,是用常遇春的老婆的肉熬成的,這是惡婦的肉,是最好的療妒湯。讓天下的妒婦以此為戒。

原因分析

女人嫉妒,被認為是不合婦德,它是古代男人拋棄老婆的七種藉口——七出之一。《金瓶梅》中潘金蓮是被妒火燒昏的女人之一,她的下場極其悲慘,證明了犯妒的女人,即使不被休棄,也難有正果。為什麼古代對於女人的嫉妒這么看重,而古代的女人又那么嫉妒呢?原因正在於多妻制。人類婚姻關係中夫妻雙方都希望對對方的人、感情和財產擁有排他性的占有權,這決定了妒忌的不可避免。所謂“船多不礙港,車多不礙路”,不過是女人們的自我安慰而已。幾個女人分享一個丈夫的身體、感情和財產,嫉妒,有什麼奇怪的呢。因此,療治婦女嫉妒的良方,莫過於取消多妻制。但這不符合有權有勢的男人的利益,於是他們就竭力培養婦女的順從,用灌輸“不妒”這樣的婦德來消弭婦女的嫉妒之心,培養嫉妒婦女的羞恥心和罪惡感,讓她們和丈夫的其他女人和平共處。

現實意義

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療妒羹”的功效,大概也不顯著。明朝的女人之善妒,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看看明朝小說中的妒婦形象就可知大略,這只是因為納妾現象在明朝朝野更加普遍、更加時尚的緣故。按照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妒忌並非十惡不赦的原罪,它是一種天然的平衡器矯正器,可以有效地制約人際關係中的不公平不合理。孩子們的嫉妒可以讓父母們公平無偏私地對待自己的每個孩子,而性嫉妒則能夠確保性伴侶能夠忠誠於自己,維護自己的性權利。中國古代的婦女,維護自己權益能夠拿起的武器只有妒忌。朱元璋們不知道消除妒婦滋生的土壤,卻用療妒羹治妒,真是緣木求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